人教版 七年级上下册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单选题
1.下列做法有利于眼和耳的卫生保健的是( )
A.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 B.长时间看手机、玩电脑
C.耳朵内经常塞着耳机听音乐 D.阅读时应保持适当距离
2.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使用手机容易引起眼球某结构凸度过大导致近视,手机发出的蓝光还会损伤眼球成像的部位。与此相关的两个结构是( )
A.角膜 视网膜 B.晶状体 视网膜
C.玻璃体 视觉中枢 D.晶状体 视觉中枢
3.如图是人的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⑥后,在③上形成视觉
B.通常说的黑眼睛和蓝眼睛,是因为①的颜色不同
C.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音下,a会破裂,甚至会因此失去听觉
D.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c
4.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名联谈趣》中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列哪项是听到声音的过程( )
A.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耳蜗→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B.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C.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耳蜗→形成听觉
D.外界声波→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5.“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细胞形成根毛,利于吸收水和无机盐
B.心脏中瓣膜的存在可以使动静脉血分开
C.小肠的长度和内壁结构使其以巨大表面积来吸收营养物质
D.眼球中的晶状体呈现双凸形,有利于光线汇聚到视网膜
6.青少年长期沉迷于电子游戏,不但会影响学习,还会因近距离注视屏幕导致眼球中某个结构发生改变,引起视物不清,这种现象与下图中的哪种结构出现病变有关
A.[①]角膜增厚 B.[②]晶状体曲度增加
C.[③]玻璃体变得浑浊 D.[④]视网膜脱落
7.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物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大脑皮质 B.大脑皮质、大脑皮质
C.视网膜、视网膜 D.大脑皮质、视网膜
8.同学们阅读试卷时,图文成像的部位是( )
A.瞳孔 B.晶状体 C.视网膜 D.大脑皮层
9.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特殊设计制作的硬性高透氧隐形眼镜,它通过改变角膜的几何形态来提高裸眼视力,其矫正原理如下图。角膜塑形镜夜戴晨取,如停止戴镜一段时间,角膜又会恢复原来形状。下列关于角膜塑形镜和近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角膜塑形镜可以消除近视
B.角膜塑形镜改变了晶状体的凸度
C.塑形前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塑形后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D.用眼不当导致角膜凸度过大是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
10.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5视神经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B.若结构2过度变凸,则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C.结构4能将物像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
D.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
11.正常视觉形成过程中,眼球中形成清晰物像的部位是( )
A.视网膜 B.大脑皮层 C.晶状体
12.矫正近视眼的视力可以佩戴( )
A.凸透镜 B.平面镜 C.双凸透镜 D.凹透镜
13.下列关于眼、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的眼有的呈黑色,有的呈蓝色,与此相关的结构是虹膜
B.近视的原因为晶状体凸度过大,可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C.鼻咽部有炎症时,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中耳炎
D.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使外耳道或鼓膜受损
14.长时间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网络聊天,会造成低度近视。下列对近视成因及预防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近视的原因是由于眼球中的晶状体曲度过大造成的
B.近视的结果导致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
C.可以尝试配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加以矫正
D.要注意用眼卫生,长时间用眼后应向远处眺望几分钟
15.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或沉迷于手机游戏容易形成近视。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成像与矫正方法的是( )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16.据统计,我国超半数的儿童、青少年存在近视问题。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参与者在早上8点到9点之间单次照射三分钟670纳米的深红色光后,可以显著改善视力。下列有关视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近视大多是由于用眼不当导致的
B.角膜上的感光细胞能接受深红色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矫正近视应佩戴凹透镜
D.定期检查视力,增加户外活动等行为有利于保护视力
二、综合题
17.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天安门举行被称为开国大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因的成立,开辟了中园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主席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汇成天地间最强的风浪,回荡在每个国民心中。如下图是眼和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通过电视节目观看开国大典,是因为眼球内[ ]__________的曲度能够调节,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落在______________上。
(2)毛主席的宣告声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声音会刺激我们内耳的[ ]__________,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__________中枢,从而形成听觉。
(3)如果你再距离电视稍远一点后就看不清电视画面了,说明你的视力可能变差了,这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变___________(填“大”或“小”),此时若想矫正,配戴的应该是___________透镜。(填“凹”或“凸”)
(4)小明的爸爸有幸在现场参观了阅兵仪式,当受阅军队由远及近时,结构c曲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填“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
18.如图为眼球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眼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_________的折射作用。(填名称)
(2)远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________上。(填名称)
(3)白天看完电影从电影院出来后,有刺眼的感觉,是因为________张开,这时虹膜会对其进行调节。(填名称)
(4)当结构4的曲度过大时,远处的物体所成的像落在7的______方,形成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_______透镜加以矫正。
19.如图是外界物体在人眼内成像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小树反射来的光线经眼球的________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________上形成物像。
(2)视觉形成的部位则是在________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
(3)如不注意用眼卫生,可能导致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________(凹透镜/凸透镜)加以矫正。
(4)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青少年要注意用眼卫生,请写一句爱护眼睛的建议: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1)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如趟在床上看书、读写姿势不正确、长时间疲劳用眼等, 均是导致青少年儿童视力不良的重要原因。(2)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耳朵的卫生和保健,如尽量不用耳机,如果用耳机听音乐时,音量不宜过大,防止对鼓膜造成危害。
【详解】
A.用尖锐的东西掏耳,容易损伤外耳道或鼓膜,容易引起中耳炎,A错误。
B.长时间看手机、玩电脑,可能会导致眼疲劳,不利于保护眼睛。看一段时间后应远眺几分钟,可以放松睫状体,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有利于促进眼的血液循环,保护视力,B错误。
C.耳朵内经常塞着耳机听音乐,会对鼓膜造成伤害,C错误。
D.阅读或看屏幕时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可以预防眼疲劳,利于保护眼睛,D正确。
故选D。
2.B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
【详解】
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或沉迷于手机游戏会导致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可见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使用手机容易引起眼球某结构凸度过大导致近视,手机发出的蓝光还会损伤眼球成像的部位,与此相关的两个结构分别是晶状体和视网膜,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3.C
图中①巩膜、②脉络膜、③视网膜,④视神经,⑤玻璃体,⑥晶状体;a鼓膜、b半规管、c耳蜗、d视神经。
【详解】
A.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⑥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③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A错误。
B.虹膜不透光,内有色素,黄种人虹膜内通常含有黑色素,虹膜呈黑色,俗称黑眼睛;白种人虹膜内含有蓝色素,虹膜呈蓝色,俗称蓝眼睛。因此我们通常说的蓝眼睛与黑眼睛,其区别的关键在虹膜所含色素不同,B错误。
C.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音下,强烈的声波刺激会损伤a鼓膜,从而影响听觉的正常形成,C正确。
D.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c耳蜗,但是听觉形成于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D错误。
故选C。
4.B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详解】
听觉的产生过程是:外界声波由耳廓收集,通过外耳道传入鼓膜,引起鼓膜震动,将声波传向听小骨,听小骨将刺激传递到内耳的耳蜗,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由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用流程图表示听到声音的过程为: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听觉。
故选B。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听觉的形成过程。
5.B
(1)根毛的数量很多,集中于根尖的一定区域,主要位于根尖的成熟区,形成根毛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
(3)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①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许多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4)界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眼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发生折光,最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这就是眼的折光功能。
【详解】
A.根细胞形成根毛,利于吸收水和无机盐,正确。
B.心脏中瓣膜的存在可以使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心脏左右被肌肉壁隔开使得动静脉血分开,错误。
C.小肠长5-6米,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内表面积,利于吸收营养物质,正确。
D.眼球中的晶状体呈现双凸形。有利于光线汇聚到视网膜,正确。
故选B。
6.B
如图所示结构名称为:①是角膜、②是晶状体、③是玻璃体、④是视网膜。
【详解】
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正常眼),才能看的清楚,青少年长期沉迷于电子游戏,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②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故选B。
7.A
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2.大脑皮质(原称大脑皮层)是覆盖于大脑两半球的灰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由神经元、神经纤维及神经胶质构成。
【详解】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物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大脑皮质。
故选A。
8.C
视觉的形成过程:
【详解】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同学们阅读试卷时,图文成像的部位是视网膜。
故选C。
9.C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配戴凹透镜。
【详解】
A.角膜塑形镜产生的效果是临时性,停止戴镜一段时间,角膜又会恢复原来形状。因此,角膜塑形镜不可以消除近视,A错误。
B.角膜塑形镜,通过改变角膜的几何形态来提高裸眼视力,不是改变了晶状体的曲度,B错误。
C.结合题图可知,角膜塑形前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塑形后物像落在视网膜上,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用眼不当导致晶状体(不是角膜)凸度过大是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D错误。
故选C。
10.A
眼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如图1是角膜,2是晶状体,3是玻璃体,4是视网膜,5是视神经。
【详解】
A.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所以5视神经是传递神经冲动,而视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故A错误。
B.若结构2晶状体过度变凸,使远处的物体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B正确。
C.结构4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所在的部位,能将物像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故C正确。
D.角膜是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位于眼球的最外层,所以结构1角膜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故D正确。
故选A。
11.A
眼球的结构:
【详解】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物像的形成部位是视网膜,视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故选A。
12.D
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
【详解】
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故选D。
13.B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其中内耳是由半规管、前庭、耳蜗三部分组成的。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详解】
A.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A正确。
B.近视的原因为晶状体凸度过大,可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B错误。
C.鼻咽部有炎症时,不及时治疗细菌会沿咽鼓管进入中耳,可能会引起中耳炎,C正确。
D.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触碰到外耳道和鼓膜,使外耳道或鼓膜受损,D正确。
故选B。
14.C
1.近视形成的原因: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2.近视的预防要做到“三要”、“五不看”。三要是,①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②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①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②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③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④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⑤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详解】
A.近视的原因是由于眼球中的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造成的,A正确
B.近视的结果导致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B正确。
C.可以尝试配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加以矫正,C错误。
D.要注意用眼卫生,长时间用眼后应向远处眺望几分钟,缓解眼睛疲劳,D正确。
故选C。
正确识记并理解近视成因及预防是解题的关键。
15.A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详解】
①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②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后方,表示远视眼;③表示近视眼的矫正,④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因此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方法的是①③。
故选A。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
16.B
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详解】
AC.近视大多是由于用眼不科学而引起眼球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所以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故AC正确。
B.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故B错误。
D.定期检查视力,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同时增加户外活动等行为有利于保护视力,故D正确。
故选B。
17.(1) c晶状体 视网膜
(2) ⑤耳蜗 听觉
(3) 大 凹
(4)由小变大
图中,a角膜、b瞳孔、c晶状体、d玻璃体、e视网膜,①外耳道、②鼓膜、③鼓室、④听小骨、⑤耳蜗、⑥咽鼓管。
(1)
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我们能看到如此精彩的节目,是因为眼球内[c]晶状体的曲度能够调节,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
(2)
声音会刺激⑤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
(3)
如果你距离电视稍远一点后就看不清电视画面,说明可能患有近视,这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变大,此时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4)
当受阅军队由远及近时,结构c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是由小变大。
18.(1)晶状体
(2)视网膜
(3)瞳孔
(4) 前 凹
图可知,1角膜,2瞳孔,3虹膜,4晶状体,5玻璃体,6视神经,7视网膜,8巩膜。
(1)
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因此,人眼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晶状体的折射作用。
(2)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远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3)
瞳孔能够调节光线的强弱,光线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放大。瞳孔的大小是由虹膜调节的。因此,白天看完电影从电影院出来后,有刺眼的感觉,是因为瞳孔张开,这时虹膜会对其进行调节。
(4)
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因此,当结构4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时,远处的物体所成的像落在7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19. 晶状体 视网膜 大脑(大脑皮层) 凹透镜 坚持做眼保健操
眼球的结构:
【详解】
(1)(2)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小树反射来的光线经眼球的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觉形成的部位则是在大脑(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
(3)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矫正。所以,如不注意用眼卫生,可能导致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4)近视眼的预防:做到“三要”、“五不看”。三要是,①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②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①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②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③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④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⑤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