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清冷意境;(2)深刻体会《雨霖铃》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理解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多媒体,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新课导入
离别这个话题,古人在诗文中经常提及。既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感伤,又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痛悟,还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无奈。
今天,就让我们欣赏宋代专业词人柳永的佳作《雨霖铃》,感受一下他是怎样运用手中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柔肠百结的离愁别绪?
柳永 (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北宋婉约词代表人物。
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曲调舒缓、绵长)的人,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
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柳永 (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北宋婉约词代表人物。
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曲调舒缓、绵长)的人,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
《雨霖铃》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玄宗触景生情,甚是思念贵妃,遂作《雨霖铃》一曲,以寄恨焉。
宋代人依旧声填词,遂为词牌。”所以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
二、词牌介绍
朗诵课文
无绪:
处:
堪:
经年:
良辰:
没有心情
时候
忍受、承受
一年又一年
美好的时辰、时光
三、赏析文章
重点字词翻译:
合作探 究
合作探究
文 章 翻 译
重点语句赏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起笔采用融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所见所闻,不仅捕捉了苍茫而清冷的晚秋景物,而且营造出凄凉伤感的氛围。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既然欲饮无绪,欲留不能。那么就纵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出口,只有泪眼相对,执手告别罢了。
满腹哀伤情,尽在不言中。这是柔情蜜意的流露,是百般无奈的表现。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此句望空凝思,情意绵绵。 一个“念”字,承接上文的“无绪”,并领起下文,把眼前实景和今后虚景连成一片。
结构上有结有领, 手法上以情入景。
从呼应上阙来看,“酒醒”遥接“帐饮”,尽管“帐饮无绪”却只能借酒浇愁以致醉酒,于是借“酒醒”而设问,倍增惆怅与孤寂。
“杨柳”早已成了送别的象征;而古人常于黎明时分踏上征程,送别也常在这个时刻,因而“晓风残月”更见依依惜别之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者推想与心上人分手后,在今夜酒醒时分,扁舟空空,形单影只,只看见岸边的杨柳随着晓风在飘拂,一弯残月,孤零零地挂在梢头。
此句妙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妙在言有尽而意无穷。
合作探究
五、总结:
上阕实写离别之时的难分
难舍,下阕虚写别后远行的
孤寂落寞。
朗诵课文
合作探究
六、学以致用
用学到的手法描写自己与他人分别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