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南宋
人中之杰 词中之龙
—辛弃疾
目光有棱,红颊青眼,壮健如虎。
——《宋史》
辛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永遇乐·烈日秋霜》
泪
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岳飞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
——张元干
学习了本词, 此时的你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要对辛弃疾说,请你为爱国英雄辛弃疾写一段话,或一副对联、一段颁奖词、一首诗等等。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郁结在胸的“国恨”和“乡愁”触动了无限感慨,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豪放佳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南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品味上片
1、 你认为上片最能体现词人情感的是哪一句话?这句话蕴含了什么感情?
(1)词人“把吴钩看了”是何意?为何把阑干拍遍?
(2)“无人会,登临意”又抒发了词人的什么感情呢?
2、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情与景往往相互交融,上片的景物描写中 又主要蕴含了词人的什么感情呢?
(1)词人登临楼头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以致自己发“愁”生“恨”呢?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中“落日”“ 断鸿” 写出了怎样的心境?
(3) “江南游子”指谁呢?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上片
景色:江天、山景、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会、登
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 细节描写
比喻、拟人
略析下片
1、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各有何特征?
2、借这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下片
张翰——乐于归隐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叹时光流逝
表现手法:用典
小结
手法:寓情于景 细节描绘 用典言志
意境:浩渺壮阔 气势雄浑 苍茫悲凉
作业:
1、背诵全词
2、课下诵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词意并与此篇对比分析其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