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6 辛弃疾词两首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6 辛弃疾词两首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1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8 17:4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 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
辛诗的豪放风格,与东坡齐名。
对南宋朝廷的
一片忠诚。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词牌名
题 目
地 点
题 材
辛弃疾
绍兴十一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13年。辛弃疾21岁的时候,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他乘机聚集成两千多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南来后,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但是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职及管理治安、财政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他在担任地方官的任上,积极练兵备战的做法,不断遭到投降派的反对和破坏。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则一贯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不论出仕或归隐,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但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志未遂而死去。
一、朗读诗词,初步感知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mp4
二、梳理典故,重点突破
全词所涉及的典故?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拓跋焘(佛狸)
廉 颇
关于用典
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刘勰《文心雕龙》
以古比今 以古证今 借古抒怀
关于背景:
1203年,宰相韩侂胄把持朝政,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他想用北伐做幌子来笼络人心,以提高自己的威望,闲居近20年的辛弃疾以66岁的高龄再次被启用,出任镇江知府,镇守京口(镇江)。京口是三国时吴国所置的军事重镇,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北伐起兵的地方。所以当他登上北固亭时,就很自然地联想起在这里活动过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想到自己南归43年来,空怀报国壮志而得不到杀敌陷阵的机会。他对南宋朝廷的忘记国耻、不思北伐,对自己无用武之地,感到极大的愤慨!
孙权 赞美和向往 指责
刘裕
刘义隆 讽刺之情 警告
拓跋焘 感慨之情 不满与忧虑
廉颇 内心独白 无奈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爱国战士
伟大的词人
——英雄辛弃疾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