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内容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在内容编排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学习,使学生再次体会,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时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极其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但还需要巩固和提高,特别是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更需要进一步培养。初三学生思维活跃,课外知识较丰富,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乐于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喜欢将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生活实际相联系,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喜欢亲身体验,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体验成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灭火的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3.自主学习法:对于较简单的内容,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自主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提出问题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燃烧的现象。2.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 从生活中发现化学,体会到化学无处不在;从小魔术引入课题,体会到化学的神奇。很好的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
1.探究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探究意图【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石头(或者用水和酒精 ) 【2】点燃两支蜡烛,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 【3】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煤块(或者用木条和纸张) 2演示实验: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三者必须同时满足。3.引导得出着火点的定义 1.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按照投影的步骤完成“燃烧的条件”实验。2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的结果,大家一起评出最佳的结果。3根据燃烧的条件,思考小魔术中的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的热情。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1.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中燃烧”。装置如下图:2.有关煤炉的讨论(1)如果不继续往炉子里添柴火,炉火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2)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柴夹出来,柴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3.利用燃烧的条件,思考怎样燃烧会更旺呢?可举出具体的实例。1.实验探究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并思考为什么该方法有效。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 1了解了燃烧的条件后,思考怎样能使刚才实验中水里的白磷燃烧呢?2根据燃烧的条件讨论后回答第2题和第三题。3分组实验看看哪个组能够选择更多的灭火方法并交流讨论 1从化学走向生活。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2在新知识的运用中形成发展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同学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给定实验目的,请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开放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分组合作,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大家的默契,为以后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4)邻居吸烟,不慎引燃被子发生火灾;
(5)森林在打雷闪电时起火。2.油田起火,采用降低其着火点的方法将其熄灭是否可行。为什么?(本课疑点)3.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灭火范围4。分组做“人人都当消防员”的实验。4.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5.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6学习“遇到火灾如何自救” 1学生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2由学生交流、列举我市一些易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单位,提出防火防爆措施。3讨论总结:燃烧引发爆炸所需条件。 1.将理论用于实际,巩固灭火的原理。情感上认识火灾是可以控制的,掌握有效的灭火方法能防止发生火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2.以提问的形式提出本节课的疑点。形象的比喻使同学们更容易接受着火点不能降低。3.根据教材步骤,自主完成灭火实验。学生感到学有所用的喜悦。
七、教学评价设计
八、板书设计
燃烧和灭火(一) 1、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燃烧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定义: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3、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离空气(或氧气) 熄灭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4、防火逃生安全常识
九.教学反思
1从总体上看,我认为本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建构知识。不足:一是课堂语言还待进一步简练,使问题点拨恰到好处;二是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增强自主性。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学生的求知需要是教师的突破口,生活的实际内容是科学知识的切入口,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需求,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白磷
红磷
白磷
铜片
热水(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