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物质的微粒性,了解分子的性质,能解释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化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分子性质的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并感受科学探究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重点】
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了解分子性质,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透过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即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并认识分子和原子客观存在
【教师】:展示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白酒、白醋、浓氨水,如何用什么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区分?
【学生】:通过闻气味的方式进行区分,
【教师】:为什么不同的物质它的性质不同,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不同
【教师】:联想已有知识总结出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构成,其实“物质微粒构成的观点”在很早以前便有了这样的设想,
【播放视频】:“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看世界”这一视频,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个汉字是什么吗?而最小的“中国”两个字可以怎么“书写”呢?继而给出“移走硅原子留下的空缺构成的‘中国’文字图”,让我们大声的读出来吧!)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环节:新知探究 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
【教师】:分子和原子有哪些基本性质呢?
【学生】:学生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总结出①分子原子很小 ②分子和原子在不断运动 ③分子和原子之间有间隔
【教师】分子和原子究竟有多小呢?我们以一滴的水为例,在一滴小小的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昼夜不停的数,也要数上3万年。
【教师】:哪些事例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呢?
【学生】:根据老师给出实验器材与药品(也可自选)设计实验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并分组进行试验。
【教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实验,看看这一方案设计能否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呢?——浓氨水使酚酞变红的实验
【教师】介绍浓氨水与酚酞这两种药品,均为无色液体,并且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将浓氨水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大家现在同学们能否设计实验来证明浓氨水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出教材中分在不断运动的实验方案
【教师】同时为了符合节约药品和环保的理念,本实验还有改进装置“铁树开花”与“滤纸条变红”。
【教师】:哪些事例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呢?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教师】:数学中1+1=2,在化学中1+1还是一定等于2吗?
【学生】:不一定。比如5ml水和5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ml
【播放视频】:酒精与水混合
【教师】:空气是否可以压缩呢?
【学生活动】:“比比力气”一位压缩空气,另一位压缩水。结果发现空气容易压缩,而水较难,
【教师】:很自然的得出了气体分子之间间隔大,而固体和液体分子间隔小的这一事实。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就是微粒的间隔发生改变的过程,而微粒本身并未发生改变。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为什么铁轨之间留有一定空隙?
(2)50m3的天然气加压后可装入出租车后备箱内的天然气罐内,而且加气站要“严禁烟火”
(3)将铅块和铜块压在一起,5年后相互渗透1mm。
(4)将蔗糖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后,液面下降
(5)利用水银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观察到汞柱上升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