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根本任务是“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本课教学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兴趣、激活思维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力图贯彻“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营造一个开放、自主、创新、轻松的学习氛围。
一、教材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本节知识位于第七单元第一节,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木炭、硫、红磷、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再加上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已经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条件。本课题对学生既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2.初三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并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做中学,学中会”。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
3、会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燃烧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和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
2、燃烧的条件。
(二)教学难点
探究燃烧条件。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 交流讨论 归纳发现
六、教学流程框图
教师 (教法路径) 学生(学法路径)
七、教学思想
本节课利用媒体来创设情境,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会话交流使学生主动获得新知识,强调学生的“经历”和“体 验”,使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又学会反思、评判,并有所创新,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只是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使之进行知识的收集、加工、分析和整理,以达到教学目的。
另外,本节课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运用一些生活中的经验和事例既使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又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放松心情,播放视频---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和打铁花。2、火,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如果用火不当的话,就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3、为了更好的控制火,让它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今天我们就走进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进行学习。 欣赏感受明确课题 初三学生学习压力大,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通过播放视频《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和 打铁花 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壮观刺激场面的同时,也放松了心情,了解了火(燃烧反应)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化学的亲近感,使学生建立一定要控制好火的信念;最后也很自然的引入课题。
环节二:重走科学路,体验探究燃烧反应及燃烧的条件环节二:重走科学路,体验探究燃烧反应及燃烧的条件环节二:重走科学路,体验探究燃烧反应及燃烧的条件 【提问】从化学角度看,到底什么是燃烧呢?【复习回忆】燃烧现象的特征。【小结】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强调:1、可燃物指可以燃烧的物质,例如:酒精、木材、汽油等。2、“剧烈”二字,与缓慢氧化反应相比较。【练习】想一想下列变化中哪一种是燃烧? 1.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2.食物的腐烂 3.点燃火柴【提问】到底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产生燃烧这种现象呢?【小组探究】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燃烧的条件有哪些?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要求: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对比实验,即有且只有一个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用具:酒精灯、火柴、坩埚钳、木材、石头、蜡烛、烧杯、煤块、盛水的废物缸、石棉网实验方案:学生设计得出 实验一 用酒精灯分别点燃木条和石块实验二 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实验三 将一木条和一煤块用酒精灯加热5s4、实验验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注意事项】1、加热后的石块、煤块要放在石棉网上。2、废物要放在废物缸里。3、注意实验安全!【补充】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变的。分析课本P129 的表7-1 通常状况下常见物质的着火点问:从表上可看出,着火点最低的物质是___,其着火点为___;红磷的着火点为___,二者谁更易着火燃烧?【结论】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补充: 神州十一号飞船所用燃料(可燃物)为液态偏二甲肼打铁花中可燃物为铁水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提问】物质燃烧只需要满足其中条件之一,还是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呢?【师生探究】探究实验7-1(改进后)原型实验【提问】此实验有哪些不足?应如何改进?改进后的实验 【讨论交流】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分析试管中的白磷、红磷、热水中的白磷分别满足了燃烧的哪些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燃烧否试管中的白磷红磷热水中的白磷通空气后的白磷【小结】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作业一】设计本实验的别的改进方案。 回忆思考发现总结理解、记忆思考身边的可燃物思考回答表达交流思考提出猜想答案小组竞赛设计实验方案,互比互补仔细阅读引起注意自学看书思考回答初步了解燃烧的条件并记忆思考了解原型实验的原理和目的了解实验改进后的意义和方法,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引导学生从燃烧的反应现象分析得出燃烧反应的特征。 引导学生熟知常见的可燃物通过练习复习巩固燃烧的定义让学生熟悉探究实验的步骤和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验使学生学会探究;通过实验,更直观地获取信息,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巩固学生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注重实验细节和实验安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工合作精神。让学生主动分析并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由生活中总结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创新留下空间。通过原型实验体验科学家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问题的严谨性,突破难点。通过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的观察、规范表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顺利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环节三:合作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提问】燃烧的三个条件中,若任意破坏其中的一个,会有什么结果呢?【展示】火灾图片→本校安全消防演练活动图片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避免火灾的发生呢?或者说当火灾发生时,我们应如何去自救呢?【活动与探究】 选择合适的实验用具熄灭蜡烛,并说出其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实验要求:一种方法只能熄灭一支蜡烛。实验用具:蜡烛、火柴、剪刀、烧杯、沙子、水、湿抹布、干粉灭火器【补充】演示: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小结】熄灭方法灭火原理【结论】灭火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注意:三者只需其一即可【提问】你能用一句话归纳出灭火与燃烧条件之间的关系吗?【提问】火灾发生时,我们如何自救呢?【展示图片】逃生小知识、本校消防安全演练活动【作业二】搜集关于火灾自救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并做成小卡片。 思考回答观看感受并思考积极主动亲自参与探究学生演示灭火器使用方法,互学互助小结思考回答 由燃烧自然过渡到灭火从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学会探究。通过实验,更直观地获取信息,并感受化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主动性。 让学生学会使用灭火器,学以致用提高学生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对比、总结归纳的能力。学以致用,提高学生防火控火的能力,学会在火灾中自救的能力
环节四:课堂小结练习巩固布置作业 【小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有哪些?二者的关系?【随堂练习】请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识解释下面的成语?
釜底抽薪、火上浇油、煽风点火、抱薪救火、杯水车薪 【作业】1、设计课本P128实验的改进方案。2、搜集关于火灾自救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并做成小卡片。 归纳小结思考回答 学习的反思是学生自己知识内化、认识提高、情感升华的过程。同时提高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巩固落实本课重难点。
环节五:结束语 本节课主题珍爱生命 防止火灾
学会自救 远离伤害 安全教育
板书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可燃物 氧气 达到着火点
联系实际
总结评价
组织讨论
启发思考
创设情境
学以致用
意义建构
分析整合
设计探究
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