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海—气相互作用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3海—气相互作用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18 17:4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4.3 海—气相互作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2021年1月6日,山东青岛气温降至零下15.8℃,打破了历史低温纪录。7日青岛近海海域海面上“蒸汽腾腾”,仿佛海水被煮沸了。气象专家解释:受强寒潮天气影响,使海水翻腾,海面下部温暖海水上升,海水快速蒸发到空中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冰晶,这种现象被称为“海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本次“海浩”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①海一气间温差大②海一气间温差小③风力较大④风力较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据气象专家说本次“海浩”的发生和近期拉尼娜现象有关。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秘鲁沿海( )
A.气温升高 B.鱼类大量死亡
C.干旱加剧 D.洋流势力减弱
波罗的海及其周围区域曾经经历了地质时期最后一次寒冷时期,此时期结束后转暖,留下的最低洼的谷地就形成了波罗的海。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即1千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很少(不足10%,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对该海域盐度低的原因,解释欠合理的是( )
A.纬度偏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B.受西风影响,气候湿润,雨水较多
C.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量大 D.众多河流注入
4.图示的波罗的海区域春、秋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长一些,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面 B.盛行风 C.极光 D.降水
5.图中显示的Q地区湖泊众多,从成因考虑,可归类为( )
A.火口湖 B.冰碛湖 C.牛轭湖 D.构造湖
冰缘区的物理风化以冻融作用为主。中国南极长城站位于乔治王岛,岛上冻融作用明显。据观察,长城站附近岩性一致的区域,西侧坡的冻融作用弱于东侧坡,海岸边的冻融作用弱于几百米外的山坡。下图是“长城站位置及2002~2014年风频示意图”,选表是“1985-2014年长城站各季节大风风向分布天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季节 N-E区间 S一E区间 S--W区间 N-W区间
春季 112 239 165 505
夏季 53 207 42 209
秋季 87 413 97 431
冬季 124 374 172 421
6.长城站附近区域冻融作用较强的时间是( )
A.3~6月 B.7~9月 C.10~11月 D.12-2月
7.长城站附近区域,西侧坡冻融作用较弱的主要原因是( )
A.积雪量较大 B.纬度较低 C.太阳辐射强 D.坡度较陡
8.长城站附近区域,海岸边冻融作用较弱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低平 B.苔藓、地衣较少 C.岩层较薄 D.气温变化速率小
9.监测数据显示,厄尔尼诺现象让 2015 年成为现代气象记录数据 135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年。厄尔尼诺出现时,会发生的现象是
A.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增强 B.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水温升高
C.南赤道暖流增强 D.赤道附近太平洋沿岸涌升流增加
海洋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着水热交换,从而影响全球的水平衡和热平衡。热平衡值是指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额。下图为太平洋热量平衡值时纬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与其它海域相比,40°S 60°S的太平洋海域热平衡值最低,可能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度小 B.陆地面积较广阔 C.西风漂流势力大 D.海洋占绝对优势
11.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向大气输送水热的主要方式有( )
①季风环流②赤道低气压带③信风带④赤道暖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若某些年份赤道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低于多年平均值0.5℃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在沃克环流中( )
A.甲地为高压 B.乙地为低压 C.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 D.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13.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下列关于太平洋赤道地区的大气环流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秘鲁渔场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鲲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的水温会发生异常变化。读“南美洲附近渔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有经验的渔民会追随鱼群捕捞。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 )。
A.向北 B.向南 C.向西 D.原地不动
15.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 C.食鲲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洱海四面环山,位于山谷盆地中,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洱海地区形成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36′N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16.该时刻甲地吹(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17.洱海的存在使周边地区( )
A.气温日较差变大 B.气温年较差变大
C.风频变大,山风增强 D.点苍山东坡夜雨减少
18.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下图为沃克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沃克环流强弱会引发相应地理环境的变化。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
A.沃克环流变强,③变强,甲海域沿岸暴雨成灾
B.沃克环流变强,②变弱,秘鲁寒流势力减弱
C.沃克环流变弱,影响我国台风次数增强
D.沃克环流变弱,我国东部地区往往南旱北涝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若乙地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升高,则降水可能增加的地区是( )
A.印度尼西亚 B.澳大利亚东部 C.非洲南部 D.秘鲁沿海
20.因厄尔尼诺现象而导致干旱和森林大火的地区,最可能出现在( )
A.印度尼西亚 B.秘鲁 C.美国 D.埃及
北黄海冷水团是出现在渤海海峡口东侧深层和底部的季节性水团,具有低温高盐、温差大、盐差小,较长时间几乎恒定不变的性质,其底层水温与上层水温差异明显。下图为北黄海冷水团底层温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甲处水温可能是
A.4.5℃ B.5.5℃ C.6℃ D.7.5℃
22.北黄海冷水团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3.北黄海冷水团
A.增温增湿,丰富沿岸动植物类型 B.相对高盐的水体非常适合用来晒盐
C.对全球大气环流意义重大 D.稳定的水环境为部分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发生在海面上的此类天气现象被北方渔民称为“海浩"。2020年大连附近海面多次出现了“海浩"奇观,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下图),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观赏。据此完成下面题。
24.“海浩”现象常出现( )
A.春季子夜 B.夏季傍晚 C.秋季正午 D.冬季清晨
25.“海浩”现象发生时( )
A.海一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大 B.海一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小
C.海一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大 D.海一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小
风暴潮,是由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现象)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下图是渤海湾2019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八)潮位和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6.据图推测,该日导致渤海湾风暴潮的天气现象最可能是( )
A.热带气旋 B.温带气旋 C.温带高压 D.热带低压
27.该日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位置在渤海湾的( )
A.东南部 B.东北部 C.西北部 D.西南部
28.除剧烈的大气扰动外,本次渤海湾风暴潮产生的原因还包括( )
①正值天文大潮②位于浅海大陆架③入海河流正处于汛期④围海造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太平洋中东部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称之为“厄尔尼诺”现象。下图示意“沃克环流”,据此完成7~8题。
29.正常年份,在沃克环流中( )
A.甲地为低气压 B.乙地为高气压
C.水平气流由甲吹向乙 D.海面气温乙地低于甲地
30.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秘鲁沿岸鱼群增多,渔业丰收
B.澳大利亚东部滑坡、泥石流多发
C.印度尼西亚东部异常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
D.太平洋西南海域气温上升,暴雨频发
19世纪初,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南邻秘鲁)和秘鲁等地,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到次年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沿岸地区渔业资源也会遭受灭顶之灾。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下图示意某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部分地区表层水温距平值分布(单位:℃)。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1.据图分析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主要影响是( )
A.印尼东部岛屿降水增多 B.澳大利亚东部森林火险等级提高
C.秘鲁沿岸降水减少 D.厄瓜多尔西部沿海洪涝减少
3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中( )
A.赤道逆流增强 B.秘鲁寒流东移并减弱
C.南赤道暖流增强 D.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表层海水普遍升温
二、综合题
33.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号称“千岛之国”,同时也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印尼自然灾害频发,2019年上半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持续干旱。2020年11月1日,位于图中甲处的印尼马鲁古省南部海域发生6.3级地震。
材料二:印尼作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能源生产及消费国,近年来不断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同时由于该国新能源资源禀赋良好,新能源比重在今后的能源比重中将得到进一步提高。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也是我国水稻进口来源国之一。
(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印尼本次地震的成因。
(2)列举印尼主要新能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并分析其开发新能源带来的积极影响。
(3)简述印尼水稻种植的有利区位条件。
(4)从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释印尼干旱的形成原因。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北向洋流对于高低纬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具有重要意义。科考发现:近几十年来,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呈现冰进——冰退——冰进的周期性变化,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反之。
材料二 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总面积季节变化图(左图)和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图(右图)
(1)9月份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总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分析其原因。
(2)说明德雷克海峡冰退期秘鲁寒流势力的变化及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气候的影响。
35.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1)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________和________交换,其中的________交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尤为深刻。
(2)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约占大气水汽的________%。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以________的形式返回海洋。
(3)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________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________储存在海洋________。海洋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________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大气主要通过________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________运动。
(4)海气相互作用通过________与________,驱使________和________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________的平衡。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1.
海水温度相对温暖,此次强冷空气使得海一气间温差大,海气温差越大,越有利于海水蒸发。同时,风力较大,也加剧了海水的蒸发,蒸发的水汽受冷空气影响凝结成冰晶,形成海浩现象,①③正确,故选A。
2.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秘鲁沿海附近气温降低,寒流势力增强,干旱加剧,C正确,AD错;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才会导致秘鲁沿海附近鱼类大量死亡,B错。故选C。
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相反,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主要有以下影响:①赤道太平洋西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降水量减少;②赤道太平洋东岸地区降水量会明显增多;③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减少。
3.C
4.A
5.B
本题组以波罗的海为背景,主要考查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湖泊成因。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3.
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主要和该海域的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关系、降水量、海域的封闭状况、地表径流等有关。波罗的海纬度偏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因此盐度较低,A不符合题意;受西风影响,气候湿润,雨水较多,因此盐度较低,B不符合题意;众多河流注入,因此盐度较低,D不符合题意;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蒸发旺盛,盐度会升高,C符合题意。故选C。
4.
海陆的比热容不同,海洋比热容较陆地小,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因此,图示波罗的海区域升温较慢,入夏较迟,春季较长;图示波罗的海区域受海洋影响较大,夏季温度较低,因此入秋较早;图示波罗的海区域由于降温较慢,入冬较晚,因此秋季较长,A正确;与盛行风、降水等关系小,与极光无关,B、C、D错误。故选A。
5.
.由材料可知,波罗的海及其周围区域曾经经历了地质时期最后一次寒冷时期,此时期结束后转暖,留下的最低洼的谷地就形成了波罗的海。因此Q地区受冰川作用明显,湖泊多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冰碛湖,B项正确。
影响盐度的因素:蒸发、降水、径流、洋流、结冰、融冰等。
6.D
7.A
8.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6.根据题意可知,海岸边的冻融作用弱于几百米外的山坡,冻融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低且温差较大。夏季时候南极地区的温差达到最大,且根据风频图和风向分布天数表格,夏季整体风力较小,受到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小,所以此时冻融作用较强,时间应该为12月-2月,D项正确。春秋季节的偏西风较强,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较大,冻融作用较弱,冬季温度太低且偏西风较强,冻融作用较弱,ABC项错误。故选D。
7.
西侧坡多大风,气温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形成大的降雪,积雪较厚对地表形成一个保温层,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冻融作用较弱,A项正确。南极地区纬度较高,且东西坡的纬度相当,B项错误。太阳辐射方面,南极地区东西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全年基本相当,差异不大,C项错误。坡度陡缓上,东侧破坡度更陡,D项错误。故选A。
8.
海边地区距离海洋较近,海洋海水比热容高,吸收热量慢,散失热量也慢,最终导致海边地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偏小,因此冻融作用较小,D项正确。地势高低对温差的影响相对海陆位置较小,A项错误。南极气候寒冷,苔藓、地衣较少,B项错误。岩层厚度方面,南极地区覆盖厚厚的冰层,不受到岩层厚度的影响,C项错误。故选D。
冻融作用是指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
9.B
【详解】
厄尔尼诺出现时,会发生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水温升高的现象,B正确;厄尔尼诺出现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和南赤道暖流、赤道附近太平洋沿岸涌升流减弱,ACD错误。故选B。
厄尔尼诺是指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岸地区,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地区,气候由原来的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科学家发现,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
10.C
11.B
10.
由所学知识可知,南太平洋40°S 60°S海域流经的西风漂流为寒流,势力大,降温明显。C正确;40°S 60°S的太平洋海域地处中纬度,较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度大,A错误;海域面积广,B错误;不同海域之间的热量平衡值,与海洋占绝对优势无关,D错误。故选C。
11.
季风环流发生在与太平洋赤道海域有一定距离的区域,①错误;信风带由较高纬度流向赤道,没有发生赤道海域的水热输送,③错误;赤道低气压带通过对流上升将海洋热量和水分带给大气;赤道暖流通过对大气的增温增湿,向大气输送水分和热量。②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海洋是大气最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储存库;大气为海水运动提供动能。海一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维持着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其中水热交换对气候乃至自然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12.C
13.A
本题考查大气环流。
12.
读图,根据近地面的等压面分布,乙处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故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B错。而甲处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A错。故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D错。高压流向低压,所以近地面的水平气流由乙到甲,高空气流由甲到乙,形成环流,C对。故选C。
1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拉尼娜现象指赤道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这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总体上年海水在上泛,所以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泛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因此综合上述得知,当拉尼娜现象产生时靠近赤道的南美洲地区即太平洋赤道地区的东部,气流下沉,海水上升,而在亚洲东部受暖流影响,气流上升,A对,B、C和D错。故选A。
14.B
15.D
14.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因此冷海水上泛的速度以及范围都有所减弱,冷水整体区域偏南,因此鱼群分布也整体偏南,所以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向南。故选B。
15.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冷海水上泛范围都有所减弱,带来的饵料较少,鱼群可能减少,导致渔民失业,当地鱼粉不可能加工繁忙,食鲲海鸟大量死亡;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带来气候异常,带来世界大豆减产,价格上涨。ABC可能发生,D不可能发生,故选 D。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
16.A
17.C
本题主要考查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及其影响。
16.
读左图可知,近地面气温较低,应是冬季;图中可以看出湖区气温高于周围地区,据此推知甲温度高于周围地区,则甲处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影响,甲处风向右偏形成西南风。据此分析本题选A。
17.
结合材料分析,洱海的水热容量大于周边陆地,可以调节气候,使得周边地区日较差、年较差变小,故A、B错误;受湖陆风的影响,白天风从洱海吹向陆地,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洱海;受山谷风的影响,白天风从洱海吹向点苍山,晚上风从点苍山吹向洱海。湖陆风和山谷风在昼夜风向一致,故洱海的存在使周边地区风频变大,山风增强,故C正确;东坡可阻挡夜间洱海水汽,降水增多,故D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C。
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的风向的确定在近地面水平等压线图中,一般要求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等。从风向的决定因素来看,它是三个力的合力方向。
第一步,作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并且与等压线垂直。
第二步,作风向。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下和等压线斜交,并成一锐角。风向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南半球左偏,在北半球右偏。在作图时,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应画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并成一锐角;南半球反之。
第三步,作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成90度夹角,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在风向的右侧与之垂直,南半球相反。
第四步,作摩擦力。摩擦力阻碍风的运动,与风向相反。判断风向一定要看清条件:是否考虑摩擦力,若不考虑则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若考虑则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后者风向的判断方法是: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向左或向右(据半球确定)偏转大约30°~45°即为实际风向(即近地面风向)。
18.A
【详解】
沃克环流变强,说明此时乙到甲地的太平洋海水流动变强,意味着拉尼拉现象的出现,此时甲海域温度比往年偏高,气流上升增强,③变强,甲海域沿岸暴雨成灾,A正确。乙海域气温比往年偏低,气流下沉增强,此时乙到甲地的太平洋海水流动变强,秘鲁寒流势力增强,B错误。当沃克环流变弱时,说明此时乙到甲地的太平洋海水流动减弱,意味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海—气相互发生改变,此时甲海域温度比往年低,形成的台风减少,影响我国台风次数减少,C错误;此时甲海域温度比往年低,夏季风势力较弱,我国东部地区往往南涝北旱,D错误。故选A。
19.D
20.A
19.
若乙地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则秘鲁沿海地区降水增多,而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非洲南部则降水减少。故选D。
20.
厄尔尼诺现象使印度尼西亚太平洋沿岸异常干旱,甚至出现森林大火,使秘鲁和美国西海岸降水增加,森林大火的概率较低,对埃及影响较小。故选A。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厄尔尼诺现象的理解。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21.B
22.B
23.D
21.图中水温从甲处向四周逐渐升高,因此甲处为冷水团的中心,其外围封闭等值线的数值为6℃,则甲处水温可能是5.5℃。故选B。
22.北黄海冷水团主要是由冬季进入北黄海的外海水与沿岸水混合而成,并下沉到北黄海的洼地之上。夏季,上层海水因增温降盐而层化,下层海水仍保持其低温高盐特性,从而形成冷水团,7-8月冷水团达到鼎盛期。故夏季北黄海冷水团最明显。故选B。
23.北黄海冷水团季节性存在,对沿岸动植物的进化和全球大气环流影响较小;北黄海冷水团存在于海洋深层海域,虽然盐度较高,但是不适合用于晒盐;在相对低温高盐的状态,北黄海冷水团非常适合虾夷扇贝、海参等深海生物的生长。故选D。
24.D
25.A
24.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海浩”实为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选项四个时间中,冬季冷空气活跃,且冬季清晨其降温幅度大,海洋上空蒸发的水汽更易凝结成雾,“海浩”现象多发,D正确;春季子夜的降温幅度无冬季清晨大(可联系“一天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这一知识点),A错;夏季冷空气欠发育,秋季正午气温较高,水汽难以凝结,BC错。故选D。
25.
注意材料信息“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所以“海浩”现象发生时,海一气间温差大,有利于加剧海面蒸发。同时,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较大,更有利于形成“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的特点,故选A。
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海浩”现象的本质,抓出材料信息“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明确其发生的基本条件“干冷空气”、“相对温暖的水面”、“海水蒸发”、“水汽凝结”,从而明确其多发的时间以及“海浩”现象发生时海气温差特点以及风力特点。
26.B
27.D
28.A
26.
读图中等深线可知,渤海湾该日海面异常升高,出现了风暴潮。由材料信息“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现象)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可知,此次风暴潮可能是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引起的。渤海湾地处温带地区,故B正确,A、C、D错误。
27.
读图文材料可知,海水上涨幅度越大,风暴潮灾害越严重。图中渤海湾西南部海水受风暴潮影响上涨幅度最大,所以渤海湾西南部风暴潮灾害最为严重,故D正确,A、B、C错误。
28.
从日期看,该日为农历正月十八,正值天文大潮时期;温带气旋活跃,渤海湾位于浅海大陆架,海水浅,推高潮水;此时入海河流正值枯水期;围海造陆不是引起风暴潮的原因。故A正确,B、C、D错误。
29.C
30.C
29.
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沃克环流是正常情况下发生在太平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中东部气温高。则在正常年份下,甲地气温低,乙地气温高,水平气流由甲吹向乙。故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30.
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下,太平洋中东部异常升温,太平洋西岸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减少、气候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印度尼西亚位于太平洋西岸,而澳大利亚东部降水会减少,滑坡泥石流减少,同时秘鲁寒流势力减弱,饵料减少,渔业减产,C选项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的相关知识,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31.B
32.A
31.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海水温度异常偏低,气流下沉,气压升高,降水减少;中东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主要影响有印尼东部岛屿降水减少,南赤道暖流减弱,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森林火险等级提高;秘鲁沿岸、厄瓜多尔西部沿海降水增多,洪涝多发,故选B。
32.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形成低压,太平洋西部形成高压,赤道逆流增强,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减弱且向西移动,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表层海水普遍降温,故选A。
33.(1)印尼此次地震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属于消亡边界。
(2)优势条件:地处亚欧、印度洋、太平洋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适合开发地热能;地处低纬地区,太阳辐射强,光照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太阳能;国家政策支持等(任答两点)积极影响:新能源的开发能转变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石油、煤炭的使用比重,改善环境质量。能够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任答三点)。
(3)印尼的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产;该国多火山,土壤肥沃;该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自然与人文要素各答一点)。
(4)由于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也相应减弱,使得热带太平洋西部的水温较正常年份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出现干旱现象。
本题考查印度尼西亚的自然地理特点及农业区位、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等知识点。厄尔尼诺是由于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相应减弱引起的。
【详解】
(1)地震往往是板块之间挤压碰撞、断裂错位导致的。印尼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属于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发。
(2)印尼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发,地热资源丰富,适合开发地热能;印尼位于赤道附近,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光照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太阳能;印尼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能源生产及消费国,政府支持新能源开发。开发新能源可以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石油、煤炭的使用比重,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能够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经济收入,提高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水稻喜高温多雨的环境。印尼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水热丰沛,适合水稻生产;该国位于火山地震带,多火山,土壤肥沃;东南亚人口密集,该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4)厄尔尼诺是由于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相应减弱,使得热带太平洋西部的水温较正常年份下降,导致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因此出现干旱现象。
34.(1)海水比热容大,水温下降慢;2-9月,海水热量收入小于支出,表层海水温度不断下降,海冰范围逐步扩大,至9月份达到最大。
(2)变化:冰退时,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增加,北上的水流减少,秘鲁寒流减弱。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本题以南极大陆周围海冰面积变化为切入点,考查海—气相互作用知识及学生对厄尔尼诺效应的理解。
【详解】
(1)海冰面积大小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海水比热容大,水温下降慢,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可知,南极地区8月气温最低,2月气温最高。2-9月,海水热量收入小于支出,表层海水温度不断下降,海冰范围逐步扩大,至9月份达到最大;从9月到次年2月是冰融化时间,到2月份海冰面积最小。
(2)依据“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反之”可知,德雷克海峡冰退期海峡西侧水位降低,北上水流减少;秘鲁寒流为自南向北流动的洋流,因此冰退期,秘鲁寒流减弱。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秘鲁寒流位于太平洋东侧,秘鲁寒流减弱,则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的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秘鲁寒流势力减弱,导致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减小,赤道与南极地区的热量交换减弱,太平洋西岸的东澳大利亚暖流减弱,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35.【小题1】物质
【小题2】能量
【小题3】水热
【小题4】87.5
【小题5】降水
【小题6】太阳辐射
【小题7】热量
【小题8】表层
【小题9】潜热
【小题10】长波辐射
【小题11】大气运动
【小题12】风
【小题13】表层海水
【小题14】大气环流
【小题15】大洋环流
【小题16】水分
【小题17】热量
【小题18】水分和热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