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蜀道难
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
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直欲占千秋。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唐诗:初唐、盛唐(李杜)、中唐、晚唐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7.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8.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0.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1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例举李白的名句,体会其诗歌特色。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伟绚丽,语言清新自然,善用夸张,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蜀道难》这首诗是否也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特色呢?
1、读课文,正字音,明字义。
2、听录音,注意轻重音、语调以 及长短句变化。
3、欣赏图片,想象蜀道的“难”
噫吁 ( ) 鱼凫( )
石栈( ) 猿猱( )
巉岩( ) 飞湍( )
喧豗( ) 扪参( )
膺( ) 峥嵘( )
万壑( ) 砯崖( )
崔嵬( ) 吮血( )
咨嗟( )
yīxū
fú
zhàn
náo
chán
huī
ménshēn
pīng
wéi
shǔn
zī
yīng
tuān
hè
zhēngróng
正字音:
①危
②于
③何
④当
⑤钩连
⑥回
⑦度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①但
②从
③凋
④去
⑤盈
⑥倚
⑦湍
⑧砯
①夫
②当
③匪
④朝,夕
⑤虽
⑥长
明字义:
《蜀道难》这首诗是否也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特色呢?
1、读课文,正字音。
2、听录音,注意轻重音、语调以 及长短句变化。
3、欣赏图片,想象蜀道的“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用了重章叠沓的手法,反复出现,一唱三叹,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读者的心弦。
三次分别叹蜀道:
主旨句:
高、险、
战祸烈
举例说明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高、险、战祸烈的?(艺术手法)
高考重点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增加神奇浪漫色彩。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细节描写(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
难
1.高
蜀道的来历
2.险
3.战祸烈
蜀道的高峻
蜀道上环境凄清
蜀道上山水险恶
神话传说
正面、想象、
细节
借景抒情
动静结合、拟人
剑阁险要
杀人惨景
梳理脉络,进一步体会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
夸张
探究:联系时代背景以及最后一段内容说说
诗人写 作的意图。
诗歌最后一段写了三点:
(1)极言剑阁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
(2)杀人如麻的残酷现象。
(3)劝友人早还家。
写作意图:要严防野心家据此造反(发难),搞地方割据。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衔接高考
填出考过的《蜀道难》理解性默写:
1.(重庆卷)蚕丛及鱼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新课标全国卷Ⅰ)
3.(天津卷)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浙江卷)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山东卷)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6.(江苏卷)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7.(安徽卷)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衔接高考:
《蜀道难》理解性默写:
1.(重庆卷)蚕丛及鱼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新课标全国卷Ⅰ)
3.(天津卷)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浙江卷)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山东卷)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6.(江苏卷)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7.(安徽卷)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诗歌鉴赏要素:
变化瑰丽的语言;
大胆的想象;
奇特的夸张;
高峻奇险的蜀道;
对友人的劝诫和对国事的隐忧。
作业:
1、背诵全文。
2、整理诗歌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