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5.杜甫诗三首《登高》课件(1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5.杜甫诗三首《登高》课件(1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8 23:2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版本:人教版高中语文
课题: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登高》
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悲”,
哪些诗句体现了这种悲意?
永泰元年( 765 )
正月,辞幕府归草堂。四月,严武卒,五月,遂离蜀南下,自戎州至渝州。六月,至忠州。 秋,至云安,居之。
大历元年( 766 )
春,自云安至夔州,居之。秋,寓西阁。
大历二年( 767 )
公在夔州。
 
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此时又是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诗读到这一层还不够,这首诗留给我们的印象难道就是悲伤和悲哀吗?在悲伤之上,我们还读出了什么?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既然已经年老多病,又无亲朋陪伴,杜甫为什么还要拖着老迈病躯独自登台呢?
一是为抒怀,表明诗人对现实的正视与担当;
二是表明诗人不甘寂寞,不甘沉沦,表达一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
三是忠君爱国思想的真情流露。
杜甫真正的伟大之处,是对悲苦的正视和担荷。在他的诗歌里面能够传达一种感发、激励的生命,那个生命一定是他最真实的、最纯真的、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的生命。
——叶嘉莹
他在风雨雷电中挣扎,血污的翎羽在空中缤纷的旋舞,他长号,他哀呼,唱得越急切,节奏越神奇,最后声嘶力竭,他卸下了生命,他的挫败是胜利的挫败,神圣的挫败。
——闻一多《唐诗杂论·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