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讲 台
5组 4组 3组 2组 1组
刘欣悦 杨清源 刘 芳 刘 宇 张 苗 陈蓉宇 苏 淼 张金宇 常欣雨 周 舜
刘鹏飞 陈 璇 徐静怡 朱 姜 李 瑶 卢 颖 谷明智 崔星辰 刘梦琦 张 沂 大
于 梁 廖珞琳 洪 祎 陈浩东 张心怡 李 仪 廖纪卓 赵宏伟 邱 惠 谷亿萌 门
姚 梦 董怡豆 赵梦婕 叶思南 许智建 赵 齐 王雪儿 董宇晴 高 辰 冯寒帅
6组 7组 8组 9组 10组
一、复习导入
1、预习要求:
读《红楼梦》第96-98回,圈点批注,梳理黛玉死前的情节,品读细节描写,感受黛玉死前的心理状态。
2、学案反馈
情节 重点词句 心理感受
①概括黛玉死前的情节经过,圈点勾画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黛玉内心感受。完成下表:
②请你给黛玉写一则墓志铭。
3、组长检查、反馈
①学习用品:《红楼梦》下册、学案、笔记本、笔
②书中圈点勾画批注情况
③学案完成情况
4、本课学习目标:
①明确黛玉之死的情节过程,了解黛玉死前的心理变化;
②探究黛玉之死的原因,形成自己的认识;
③对黛玉的形象有深入的理解。
第九十六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 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二、新授环节
1、梳理黛玉死前的情节及心理
情节 细节描写 人物心理
活动要求:
1号组长组织,小组成员间互相交换学案,提出修改意见,2号同学负责记录大家修改后的统一答案, 1号组长负责向大家展示结果。
黛玉死前的情节及心理:
情 节 细节描写 人物心理
惊闻婚讯 心头乱跳、颤巍巍、脚下软了、痴痴迷迷、眼睛直直的、东转西转 震惊、失魂落魄
探望宝玉 傻笑、点头 走得比往常飞快、一口血直吐出来 迷惑、恍惚
焚绢毁诗 狠命的撕、打颤、瞧了瞧又撂下了 绝望、坚决
香魂飞散 没亲人、送我回去、宝玉,你好…… 凄苦、 怨恨
2、讨论探究:
①黛玉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她的死能否避免?
②与其他姐妹相比,黛玉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
③有人认为宝钗才是现代社会的理想女性,而不是黛玉,你认为呢?
活动要求:
组长组织组员围绕下面三个问题进行讨论,3号同学在笔记本上记录同学的意见并进行整理,2号同学说明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体弱多病(身体)
敏感多疑(性格)
忧郁焦虑(心理)
宝玉失常(恋人)
个人原因:
家庭原因:
社会原因:
父母双亡,没有依靠,寄人篱下
封建婚姻观念:父母之命、反对自由恋爱
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人的专制冷漠
薛宝钗 “金玉良缘”的威胁
①黛玉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她的死能否避免?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②与其他姐妹相比,黛玉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
“林黛玉的主要性格特征——纯真,恰像一条红线贯穿在她性格的诸多方面,达到了真善美的完美结合。”
“她的真性情,真人格,像一泓秋水,澄澈明净,一无尘杂。”
“爱情就是林黛玉生活中的太阳”
“爱情就是林黛玉的生命”
“林黛玉反对虚伪,一向心直口快,一度任情任性“看来她孤高自诩,其实她是鄙视环境;看来她心胸偏狭,其实她是对现实的抵抗。”
“虽然金玉姻缘的巨大压力,使她蒙受着无穷的痛苦,但她坚贞不渝。”
“林黛玉为情而生,又殉情而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着,始终如一。”
③有人认为宝钗才是现代社会的理想女性,而不是黛玉,你认为呢?
理想女性:钗黛合一
3、纪念永恒的黛玉
活动要求:
请你给黛玉写一则墓志铭,小组成员间交流,推选出一则优秀作品、向班级同学展示。
三、课堂小结
1、学习目标:
①明确黛玉之死的情节过程,了解黛玉死前的心理变化;
②探究黛玉之死的原因,形成自己的认识;
③对黛玉的形象有深入的理解。
2、课堂检测:
①高鹗续写版《红楼梦》第96-98回中,有关“黛玉之死”的情节可以概括为: 、 、 、 。
黛玉的心理经过了从 到 到 到 的过程。
惊闻婚讯、探望宝玉、焚绢毁诗、香魂飞散
震惊、恍惚、绝望、怨恨
②请从下面的词语中选出最能体现黛玉性格特点的三个词。
体弱多病 漂亮 美丽 有气质
才华横溢 清高 纯洁 有内涵
心胸狭窄 率真 叛逆 小心眼
斤斤计较 善良 执著 忧郁
猜忌多疑 温柔 坚韧 自卑
痴情 尖酸 任性 敏感 孤僻
纯洁 率真 痴情
4、小结
精读名著:
关注细节、品味语言、走进人物内心
思考探究:
情节、人物—探究原因—联系生活实际
关于黛玉之死的争议:
1、自戕而死(树上吊死、沉湖而死、绝食而死)。
2、死于一次沉重打击。 ( 金玉情缘、宝玉走失、宝玉获罪 )
3、泪尽而亡。(木石前盟“还泪之说” )
4、受人陷害。(赵姨娘、薛姨妈、宝钗)
5、病死前宝玉亲手埋葬 ( 《葬花吟》 )
四、布置作业
从以下两个题目中选择其一完成,200字左右。
1、写一段对黛玉形象的鉴赏文字。
2、“黛玉的死亡方式”之我见。
下节课预习任务:
读《红楼梦》第97-98回,圈点勾画,梳理宝玉在黛玉死亡前后的言行,完成预习学案。
宝玉的言行(原文摘抄) 精神状态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