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离骚》《陈情表》人物分析
【形象分析——屈原VS李密】
屈原人物形象
屈原是一个( 独立不迁 )
( 好修为常 )( 上下求索 )
的知识分子/官员。
李密,字令伯,犍为【qián wéi,地名】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jiào,再嫁】。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zhēng zhēng 纯一宽厚貌】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qiáo】周,周门人方之游夏【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拓展阅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刘禅,投降后的封号】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拓展阅读】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拓展阅读】
李密人物形象
李密是一个( 机智 )(“明智” )(精致)的知识分子/官员。
【概念辨析——官员VS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是一个外来词,出自近代欧洲。在词源上,学界普遍认为“知识分子”有两个源头。
intelligentsia,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主要指沙皇时期从西欧留学回来的一批俄国人,因为深受西欧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 “产生了一种对现行秩序的强烈的疏离感和背叛意识”。他们以对现实的批判精神著称,经常被称为“批判性的知识群体”,也被称为“知识阶层”。
Intellectual则出现在19世纪末的法国,一批能够超越自身专业领域、并为正义和良知而奋斗的学者,对现存政治权力和社会秩序发出了批判的声音,这批人后来被他们的敌对者称为“知识分子”。
【概念辨析】
朱利安·班达在其1927年创作的《知识分子的背叛》中对知识分子内涵的经典概述:知识分子是一小群才智出众、道德高超的哲学王(philosopher kings),是甘冒被烧死、放逐甚至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危险,也能斥责腐败、保卫弱者、反抗权威的人,他们构成人类的良心。
著名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爱德华·W·萨义德认为知识分子是独立而勇敢的,能坚守真理和正义,坚持价值的普遍性,具有批评和反抗精神,关注现实,具有“为公众”的情怀。
【概念辨析】
“俄国当革命以前,社会上还欢迎知识阶级。为什么要欢迎呢?因为他确能替平民抱不平,把平民的苦痛告诉大众。”
“真的知识阶级是不顾利害的……他们对于社会永不会满意的,所感受的永远是痛苦,所看到的永远是缺点。”
“知识和强有力是冲突的,不能并立的。”
“真的知识阶级是不顾利害的,如想到种种利害,就是假的,冒充的知识阶级。”
“自己活着的人没有劝别人去死的权利。”
——鲁迅
【概念辨析】
给知识分子下定义
知识分子是(勇于批判)(忠于民众)(敢于献身)的(精英群体)。
【文如其人——屈原VS司马炎】
却聘书
夷、齐虽不仕周,食西山之薇(1),亦当知武王之恩;四皓虽不仕汉,茹商山之芝(2),亦当知高帝之恩;况羹藜含粝於大元之土地乎(3) ?
【拓展阅读】
(1)夷、齐:伯夷、叔齐,殷朝孤竹君的儿子,反对武王伐纣。周灭商后,他们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不久饿死。
(2) 四皓:原是秦博土,因逃避暴秦而隐居商山,采芝而食。汉高祖请他们出仕,皆不就。
(3) 羹藜:煮野菜羹,泛指饮食粗劣。此处说“何况我在大元土地上吃野菜羹和粗粮的”(更应该知道感恩),是反语。
大元之赦某屡矣!某受大元之恩亦厚矣!若效鲁仲连蹈东海而死则不可(4)。今既为大元之游民矣,庄子曰:“呼我为马者,应之以为马;呼我为牛者,应之以为 牛。”(5) 世之人有呼我为宋之逋播臣者(6) ,亦可;呼我为大元游惰民者,亦可;呼我为宋顽民者,亦可;呼我为大元之逸民者(7) ,亦可。
(4) 鲁仲连:战国齐人。有计谋,不出仕,被视为不慕荣利的代表。力阻尊秦昭王为帝,云:“彼即肆然称帝,连有蹈东海而死耳!”
(5)《庄子 应帝王》:《云笈七笺》卷116:“庄生云:‘人以我为牛,而我为牛;人以我为马,而我为马。’忘形体真者,不以名为累也。”
(6) 逋播臣:逃亡的臣子。
(7) 顽民:忠于宋朝,不服元统治的遗民。逸民:隐士。
为轮为弹,与化往来;虫臂鼠肝,随天付予(8) 。若贪恋官爵,昧於一行(9) ,纵大元仁恕,天涵地容,哀怜孤臣,不忍加戮,某有何面目见大元乎?
(8) 《庄子 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鸮炙;浸假而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而乗之,岂更驾 哉!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又云:“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 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9) 昧于:迷惑于。一行:一时的行为。
某与太平草木,同沾圣朝之雨露,生称善士(10) ,死表於道,曰:“宋处士谢某之墓。”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感恩感德,天实临之!司马子长有言:“人莫不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11) 先民广其说曰:“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12) 公亦可以察某之心矣。
(10) 善士:良士,正派守法的知识分子。
(11) 语出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12) “慷慨激昂地迅速一死,是容易的;要忍住长期的折磨,从从容容地就义,就比较困难。”言外之意是,你如果强迫我的话,我就把生命豁出去了。
谢枋(fāng)得,(1226年3月23日—1289年4月25日),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举进士。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吴潜宣抚江东西时,他聚众万余守信州。五年为建康考官,出题以贾似道政事为问,暗讥时事,忤似道。谪居兴国军。咸淳三年(1267)赦归。后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力拒元将吕师夔的围攻。信州失陷后入建宁唐石山,变姓名,已而卖卜建阳市。宋亡,居闽中。至元二十三年(1286)为程文海所荐,辞不起。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强之北行,至大都,不食而死。
自由之思想
独立之精神
知识分子是时代的眼睛,这双眼睛已经快要失明了,我们要使这双眼睛光亮起来,照着大家走路。我们不能放弃对知识分子的希望,不能放弃理想、责任和担当,因为这里隐藏着民族复兴的希望。
——殷海光
(中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师从金岳霖先生,毕业于西南联大,后任职于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
作业:
一、必做:课时作业
二、选做:1、阅读《却聘书》
2、仿写《却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