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教学作业单(一)
(分值:100 分 80 分钟完成)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看拼音,写词语
bēnɡ dài zhěn suǒ duàn liàn sān shān wǔ yuè
zūn zhònɡ yóu zhōnɡ cí xiánɡ yì shēnɡ bù kēnɡ
二、语言文字运用
1.把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画上“ ”,再改正在括号里。
一步到胃( ) 百衣百顺( ) 天尝地酒( )( )
骑乐无穷( ) 一明惊人( ) 咳不容缓( )
2.看图猜成语
3.连线
匾额 印章 扇面 剪纸
4.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填序号)
①外甥打灯笼—— ②隔着门缝吹喇叭——
③咸菜烧豆腐—— ④四月的冰河——
(1)经过老师的耐心分析、点拨,我这脑子算是 。
(2)我这次数学考试成绩和上次一样,妈妈说我是 。
(3)李叔叔的山歌唱得特别好听,他经常被邀请去外地演出,这真是 。
(4)小丽对明明说:“ 今天咱们玩游戏可 ,谁都不能违反游戏规则。”
三、选择题
1.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腧”的意思最可能与( )有关。
A.月亮 B.身体 C.美女 D.输蠃
2.右图中的字体属于(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 1 -
3.下列字谜与谜底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四面都有山,山山都相连。(田)
B.一只狗,两个口,谁遇它谁发愁。(哭)
C.两人肩并肩,站在土上边。 (座)
D.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怕风,一边怕雨。(秋)
4.右图表示的是“秉”的最初字义——用手拿着。下列句子中与最初字义相同的是:( )
A.包青天秉公办事,颇受百姓爱戴。
B.他勤奋刻苦,经常秉烛夜读。
C.我们要秉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
D.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5.下面词语替换句中画线部分,句意改变的一项是:( )
A.我要是治不好你的病,一个钱也不要。(分文不收)
B.这道题老师才一指点,他就深刻地体会了。 (心照不宜)
C.“佛跳墙”这道菜可是名气很大啊! (名声在外)
D.不管他怎么吵闹,有关领导已经事先打了招呼,必须待十天。(有言在先)
6.根据提示,依次为长沙市的名胜古迹选择对联。
①江流楚韵 阁驻唐风 ②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③四面云山皆入眼 万家灯火总关心
(1)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下,人才辈出,是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号称千年学府。( )
(2)天心阁,位于城南,今天心公园内,是旧长沙的制高点,可俯瞰全城。( )
(3)杜甫江阁,位于湘江边,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漂泊湘江而建。( )
7.汉字演变过程中,五种典型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 B.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
C.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D.甲骨文—隶书—小篆—金文—楷书
四、智慧课堂。
1.我要邀请几个同学,在小组内一起做个小游戏(按照规律填词语)。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 )——( )
——六神无主——( )——( )——九霄云外——( )
2.用加标点的方法回答那个人的父母哭、笑的原因。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
了很多钱。”父母读信后,一个哭一个笑。你能用加标点的形式解释吗?
“哭”的理解:
“笑”的理解:
补偿教学作业单(二)
阅读一: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的民族符号。随着计算机键盘文字录入技术对传统汉字书
写的冲击,以及应试教育模式对学生汉字书写教育发展空间的挤压,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教育
状况堪忧。
- 2 -
材料一: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严重下降。学生作业中漏字、错别字、
异体字等现象经常出现。在书写时,很多学生常常提笔忘字;在写出的汉字中,还存在笔画、
笔顺错误的现象。平均每个小学生的错字率为 4.29%。
材料二:中小学生汉字书写姿势不规范现象相当普遍。不规范的书写姿势主要集中在握
笔姿势和书写体态两个方面:一是很多学生的握笔姿势是大拇指包扣式、拇指内侧贴夹式、
指尖捏笔式等错误姿势。二是很多学生在书写过程中,身体或是头部严重左倾,有的身体严
重前倾,几乎队在桌子上。据统计,中小学生书写姿势不规范的比例超过九成。不规范的书
写姿势,将直接或间接导致中小学生近视率、脊柱弯曲率的大幅上升。
1.提取信息。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可以发现,当前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教育状况堪忧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汉
字书写姿势不规范现象相当普遍。汉字书写不规范的姿势主要集中在
和 两个方面。
2.形成解释。从材料中可知,造成当前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教育堪忧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和 。学生不规范的书
写姿势将会导致 。
3.整体概括。根据上面的文字概括一个标题:
4.做出评价。为了改变当前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教育堪忧的状况,有人建议在中小学课堂中落
实写字教育课;有人建议设立“汉字书写文化节……”我的建议是:
阅读二: 汉字与数字
数字是人们用来记数的符号,可在文人骚客的笔下,照样入诗、入文、入俗语,妙趣横
生。
相传苏东坡进京赶考,作了这么一副对联:
一叶孤舟,坐着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
来迟;十年寒窗,进过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
定要中。
这副对联是数字对联的代表佳作,被人们传颂至今。
还有一套俗语,是用来调侃庙里的神佛塑像的:
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不勒,五谷不分,六亲不认,七窍不通,八面威
风,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至于数字词语,更是不胜枚举: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六神无主、九霄云外、一曝十寒、
千钧一发,万水千山、百无一用……让人惊叹于汉语言文字的丰富。
1.联系: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妙趣横生:
(2)不胜枚举:
2.文中为我们列举了汉字与数字的 种不同的文化形式,分别用小标题概括一下:
、 、 。
- 3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结构非常清晰。
B.文章通过苏东坡进京赶考和用俗语调侃佛像的事例,让我们体会到“一到十这几个数字
非常有趣。
C.苏东坡通过数字对联告诉人们寒窗苦读的辛苦不易,表达了自己想高中的美好愿望。
D.通过含有数字的词语调侃佛像,写出了佛像呆滞、无用的特点。
4.用“ ”画出全文的中心句,全文是围绕数字 这一个特点展开
叙述的。
5.春节到了,请你写一副含有数字的对联,表达新春祝福。
阅读三: 汉字与中国心
1998 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
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整齐又灵动,
特别适合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
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已……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有的人浮想联翩,
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
候,就能够背诵许多的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 时吟“清明时节
雨纷纷”; 时吟“明月几时有”; 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 时吟“漫
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太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满雨歌……古典诗词已经规定
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
的。
1.选择下列合适的词语填到短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A.送别时 B.喜悦时 C.中秋时 D.清明时
2.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是人类一绝 B.汉字的形声义俱全
C.汉字既整齐又灵动 D.汉字信息量小于拼音文字
3. 最能体现汉字的特别之处的是( )
A.古典诗词 B.形声义俱全 C.有文化底蕴 D.信息量很大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看到这些词语,让我想到了“
”的诗句。
5.根据你对短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