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你们好!我今天的说课将采用“三说”的模式,即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设计,理论根据将贯穿在以上流程中。
一、说教材
《小蝌蚪》这一课选自湘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七课。这是一节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绘画表现能力的课目。教材以清晨小蝌蚪们排队出发开始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来展开故事,引导学生在这以特定的情景中去思考、想象、创造性地参与绘画和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
由于这是新课标实验教材,根据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既重知识与技能,又重过程与方法,更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主张合作与探究”等方面的要求,我为《小蝌蚪》这一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能认识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的形式进行创造表现;能做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美感的画面。能根据特定的情境推理思考,在绘画中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象,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说教学设计
1、激发联想初步感知
上课后,首先设置能激发学生联想的小训练,出示由不同的“点点”组合的图片,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感知。引导学生由“点”想到“物”,由点想到甲虫,西瓜,蝌蚪等物象。在头脑中初步形成“点点”排列随意,美观多变的印象。得出添画最简单的使小蝌蚪,引出课题。然后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变成青蛙的过程,提出要保护益虫,也要保护小蝌蚪,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创设情境拓展思维
在本环节教学中,采用展现图片的方式呈现故事,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想、说、将学生带入小蝌蚪的生活之中,为学生提供思维线索,拓展学生自由想象和绘画的空间。
3、畅谈构想引发创新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用语言描绘自己特别的想法,然后鼓励个别学生在全班大胆阐述,教师适时出示范画,引导学生思考:画中有许多小蝌蚪,一群小蝌蚪在——,另一群小蝌蚪在——,还有几只在——。教师通过“群”和“只”的概念向学生渗透相似形的排列和组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地发挥,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在《小蝌蚪》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参与的“面”与“度”,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动嘴,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自主绘画教师辅导
在激发兴趣和畅谈构想之后,要求学生进行绘画创造表现:想一想小蝌蚪在旅行途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并要求大胆想象,适当加入环境、背景。教师在巡回辅导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并对个别同学进行指导。
5、作业展示评价延伸
学生之间先互相交流欣赏,给同桌讲讲画中的故事,然后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语言描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予以引导,并对展示的作品从故事情节、绘画表现等方面进行肯定和适当的小结。最后对全班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做爱护环境、保护益虫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