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自画像》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3-05-24 07:0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教材分析:
湘版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上册第三课《自画像》。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是:本课的学习内容为观察性绘画,通过有趣的观察活动——对着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再画下自己的头像,以达到帮助学生克服概念化表现的目的。在以往的命题画中学生接触过人物画,但大都是概念化的表现。如何让此年龄阶段学生,生动地画好不同形象特点的人物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中提供的范画大胆、生动地抓住了人物的面部特征,并且均为学生的课堂作业,使学生观后感觉到“我也能画出来”。所以,教学本课时我紧紧围绕“画自己”,采用“看——说——画”这样的教学程序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欣赏儿童画的基本方法。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将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养成大胆作画、大胆制作的作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推介自己的能力。整个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要求,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着重体现学生、教师为双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互动交流相互促进发展的和谐统一。教师作为一个引路者,只起着带路作用,例如当欣赏学生作品时,教师用提问的方式给学生以方向(提问包含各个方面:你喜欢这幅画吗?这幅画画了什么?这幅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然后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谈一谈,讨论讨论,再说出自己的看法。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发现新知,探索新知,参与知识形成,能力形成的全过程。
三、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游戏找一找导入,学生找教师的脸部特点由教师根据学生所找特点描绘教师自己的自画像。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作品完成的状态,只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原来画自己很容易。找一找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轻松、快速的进入情境教学的课堂。通过小镜子照一照的游戏、感觉我自己、观察我自己、这两个游戏活动展开。这是一个充分让学生自主的环节,学生都非常兴奋,自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扶”到“放”,自主探究环节。叶圣陶先生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绘画的内容来自于生活,但是可以跟生活不一样(高于生活),通过小训练:尝试画一画自己的五官相貌,每个人都可以大胆的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表现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这也就很自然的为教学的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在小训练的学生作品展示中让每个学生亲身体验并亲自参与评价找出不足,教师总结并教授解决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情况会有以下几种预想:1、自画像画不大,2、脸型大小、胖瘦不对,3、头发长短、头型不对,4、眼睛大小不对,5、嘴唇大小不对,6、眉毛粗细不对,这些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自画像是否像自己的重要环节,如何既简单又明了的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我是这样解决的:首先在画纸上演示用直线定轮廓的方法解决自画像画不大的问题,然后找出两位脸部特征明显的同学进行演示解决上述6点问题,并在解决过程中以简单易懂的顺口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这些脸部特征的画法,如:人脸如鸭蛋、瘦脸形下巴窄、胖脸形下巴宽、女孩头发长而飘、男孩头发短而直、眼睛大似铃铛、眼睛小似条线、大嘴唇长而宽、小嘴唇短而窄、粗眉毛似埽把,细眉毛似月牙。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欣赏体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材料,进行创作活动。欣赏我自己。
四、教学理念:
本节课是基于美术新课程标准而设计的。所贯彻的基本理念是:从欣赏中开启智慧,于评述中形成素养。即让学生在欣赏自己时,学会表现美、欣赏美、评述美,。这个教学理念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全探究学习。通过找一找、比一比等游戏和讨论,一环套一环。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学生的自主探究被推到了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对画面内容形象的理解到对表现特色的理解,由对表现特色的理解到对自己感受的激发,由表及里,从感官的运动到思维的活动。
2、全变式表达。绘画和语言都是艺术,用语言来表达对绘画作品的感受。在大发现游戏中,给予学生细致的观察内容,包括眉毛、眼睛、头发等,罗列了许多观察可能的结果(细小的、长长的、粗粗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若干种不同的表达,这也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说到画,表达方式产生转变,知识的掌握也自然产生深化。


《自画像》简案
教学目标:
一、 抓住人物的特点,大胆、生动、细致的进行绘画表现。
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推介自己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 抓住人物的特点,大胆、生动、细致的进行绘画表现。
教学程序:
一、 导入,观察分析: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仔细观察过老师的脸部相貌特征吗?
生:没有。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老师的脸部有哪些特点?
请学生举手发言,学生一一指出教师的脸部特征。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这些都是老师的脸部特点,下面老师就根据这些特点画出自己的自画像。
教师在黑板上描绘出自己的自画像。
师:同学们看一看像老师吗?
生:像!
师:同学们想不想也画一画自己的自画像?
生:想。
教师板书课题《自画像》
二、 深入探究:
(1) 师:同学们要想把自己画像就要知道自己的脸部有哪些特点,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小镜子照一照自己,找出自己的脸部特点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2) 师:同学们都找出了自己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自画像好吗?
生:好!
学生开始一边照镜子看自己的特点一边描绘自画像。
(3) 请两位脸部具有明显对比特征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同学们看一看像不像找出不足。
教师解决学生找出的的问题,1、自画像画不大,2、脸型大小、胖瘦不对,3、头发长短、头型不对,4、眼睛大小不对,5、嘴唇大小不对,6、眉毛粗细不对,这些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自画像是否像自己的重要环节,如何既简单又明了的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我是这样解决的:首先在画纸上演示用直线定轮廓的方法解决自画像画不大的问题,然后找出两位脸部特征明显的同学进行演示解决上述6点问题,并在解决过程中以简单易懂的顺口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这些脸部特征的画法,如:人脸如鸭蛋、瘦脸形下巴窄、胖脸形下巴宽、女孩头发长而飘、男孩头发短而直、眼睛大似铃铛、眼睛小似条线、大嘴唇长而宽、小嘴唇短而窄、粗眉毛似埽把,细眉毛似月牙。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
(4)作画步骤:
a根据脸型画轮廓
b添画头发及五官
三、习题设计:
画自画像
要求: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
四、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
(1)、及时表扬落笔肯定、大胆表现、画出自己特点和个性的作业。
(2)、对表现拘谨的孩子作指导性指导。
学生作画
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及时展示评价不同效果的自画像,互相学习优点,改掉缺点。
四、欣赏评价:
(1)、先选出3-4张较好的作业向大家展示。
(2)、找一找是谁?看一看特点抓住了吗?
(3)、学生讲评对作品的看法。
学生互评,要求孩子在体验之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孩子们不仅自己得到锻炼,也在发言中,得到交流。学到新学到新的,不同的方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