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1课《摇滚小精灵》,这是继《童话屋》后的又一节综合探索课,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理论根据将贯穿在以上流程中。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式各样的玩具成品占据了儿童市场,儿童自己制作玩具的机会越来越少,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显得日趋重要。
摇滚小精灵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内容的课业,它重点在于运用物体会摇会滚的原理,采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这其中蕴含着物理学、美学知识,又为学生提供了发挥学习自主性与主动性及其个人专长的广阔空间。本课融游戏、训练、知识为一体,利用身边的各种色彩纸、易拉罐等多种材料,运用卷、折、剪、贴、插等基本方法制作成会滚、能摇的各式玩具。本课遵循由简至繁,由单一材料至多种材料综合运用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三个活动,即:活动一,做一个有趣的能滚动的玩具,轻轻地吹一吹,看谁的玩具滚的远;活动二,做一个不倒翁式的摇摆玩具,把它们装饰一番,再试着摇一摇;活动三,试一试,自己做一个摇滚玩具玩一玩。我将这三个活动合并在一课时完成,让学生自主选择制作自己喜欢的摇滚玩具。
(二)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的总目标,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认知目标:了解摇滚玩具的特点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折、剪、贴、画等动手能力,以及对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装饰,并能较熟练的使用工具。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想敢说,大胆创造的意识,体验自制玩具的愉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摇滚玩具造型,掌握制作方法。
难点: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各式各样的摇滚玩具。
二、 教法运用
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巧设情景进行教学。因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完成的,情景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感染、暗示、激励等作用,一个好的情景的创设,可以为课堂教学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法指导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科学的学习是一把开发学生智能的金钥匙,也是学习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多媒体课件及教师范作,刺激学生的视线,让学生在欣赏和观察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以此达到学习目的。
四、教学程序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安排了如下环节:
第一环节:接收邮件 明确任务
教学伊始,播放电子邮件,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提议:为奥运会环球玩具公司设计摇滚玩具来献给全世界的小朋友,这样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不仅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也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第二环节:欣赏感受 自主探究
新课程提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让他们通过观察探讨、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等实践活动实现自我的发展。
本环节我先利用直观电教媒体,把课前制作拍录的各式各样的摇滚玩具及活动场面播放给学生看,这些直观形象大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学生看了,感到好奇,亲切触景生情,即刻认出来。看完我请小朋友学一学不倒翁,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他们表现自我的能力,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通过设问:为什么“小猴”能够翻跟头?为什么不倒翁倒不了?让学生讨论,然后小结,使学生对自己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玩具有理性上的认识。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难度,对课题“摇滚”一词也体验理解了。那如何制作这么有趣的玩具呢?这是本课的重点。
新课程提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于是我告诉同学们: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小精灵”礼物,并请每组代表到前台接收礼物,游戏式展示范作。使教学气氛活泼生动,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分析,允许学生去折、去装,让学生通过折装后对摇滚玩具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解决:
1.如何才能滚 2.如何滚得稳 3如何才会摇 4.如何装饰美
在解决滚得稳的问题时,出示一个不太成功的作品,通过实验证明,如果纸条里边的青蛙太大或纸条太软、太窄。也不容易滚动。
探究过程是学生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我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发展,在同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点拨指导下,最终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提高其独立获得知识的本领,再如:在解决会摇的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解决什么样形状的物体会摇摆,我事先准备一个方形物体和一个球形物体,动一动方形物体,看它有什么反应,再动一动球形物体,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反映,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接触面是弧形的物体会摇摆,再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可通过什么办法使之更好地摇摆起来,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积极大胆地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从而攻克教学难点。
第三环节:提出要求 设计制作
此环节我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安排了三种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
1. 制作比较简单的滚动玩具,注意平衡感
2. 制作会摇的玩具,加强装饰美
3. 运用综合材料做比较复杂的摇滚玩具
难度的逐渐增大,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宽制作方法,运用材料,从而丰富学生的表现形式。
并且在制作前,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是一个人单独创作,还是两个或者几个人合作,并提出制作的要求:
1. 合理选材,大胆想象,构思巧妙,富有创意,与众不同
2. 注意剪刀使用的安全性
第四环节: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所以美术课中学生动手这一环节,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辅导至关重要,根据学生所创作的内容个别指导,通过辅导及时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改正。有助于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
第五环节:游戏活动 交流评析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特征,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总结经验教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在学生玩的时候,我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的作品及游戏竞赛的场面,随即把数码相机连接电脑,通过大屏幕观看一件件学生自己的作品,老师和学生一起欣赏一些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的作品,并请作者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说说自认为最成功的地方,然后请个别作品不太理想的同学说一说:如果再做一次,你准备在那些地方进行改进?使本节课达到高潮。
第六环节:邮件回应 小结鼓励
本环节对学生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树立孩子的自信,促进学生发展 ,并将此课进行延伸,利用废旧材料还可以做什么东西?鼓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做一个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人。
五、课后预计
最后说一说课后预计,课程标准提倡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理念配合这一课的内容展开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制作,教师参与讨论制作等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相互交流,博采众长,制作出各种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的摇滚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