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3册第10课《童话屋》一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程程序、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童话屋》一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折 剪 贴等方法将方形小纸片随行就势贴出自己想象中的“童话屋”。学习内容结合手工与平面造型的表现过程,具有比较简单的综合趋向。学习的展开应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和表现热情。通过富有创意的情景设置,帮助学生进入角色表现,做到充分发挥自主精神、体现个性特点,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由于学习材料满足了儿童的欲求,抓住兴趣点便能产生刺激兴奋的作用,学生的操作表现在普遍情况下呈现积极状态。粘贴作为一种方法,学习难度不高,在重复使用中对排列组织和色彩搭配加以提高。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排列组织和色彩搭配的简单方法。
思想目标:.发展创造思维,促进情感内化。
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纸工表现的折、剪、贴技能。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通过折、剪、贴方法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是::房子形状的设计及粘贴过程中通过颜色区分房子的结构。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二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教师设疑 乐于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白雪公主》童话故事片段,把学生带入白雪公主的世界中,白雪公主真可怜呀!被恶毒的王后赶出了王宫,成了无家可归的孩子了。她现在又冷又饿,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那七个小矮人也不知道到哪儿去了,让学生帮助她。同学们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愿意帮助白雪公主。特别是有的同学还想帮她找到房子,让她有个家。她确实需要一个家。引出本课课题—《童话屋》。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儿童的心理特征,选用恰到好处的童话故事导入新课,并设计一组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此既使学生明确了参与的方向,又激励了学生参与的动机,并产生了一种渴望主体参与的愿望,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参与者探究的兴趣。
(二)相互质疑 善于探究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相互质疑 善于探究一环节。先出示一组童话屋图片,通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1.从个体探究到集体探究。
2.范作引路,直观教学从图片到实物,从内容(材料,形状、颜色)到方法,从视角到触角(摸、拆),从想到说。
此设计使学生初知应该探究什么,怎么探究,从而渐渐学会探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合作解疑 分享探究
接着我设计了合作解疑分享探究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说一说你们组准备用什么材料做个什么样的小屋送给白雪公主。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个个参与讨论,一般问题组内解决,难点问题组际解决。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以倾听为王,适时适量提示或传递组际新信息,使其互补互促,以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或突破难点,将探究引向深入。
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四)评价欣赏 展示探究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童话屋”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任何艺术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教师紧扣这一美术欣赏的特点,尊重评价者个性,实施开放性评价。在主体上,师生共同参与,在客体上,依据学生发展水平进行纵向评价,既评学习态度,又评学习效果;方法上正面为主,模糊评价,手段上,欣赏与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中欣赏,在欣赏中评价,让学生的探究在两者中升华。
(五)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今天大家为白雪公主找到了温暖的家,你们为她高兴吗?”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