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图样排排队》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相同图样排排队》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3-05-24 07:0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相同图样排排队》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第4课,其课型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图案设计课。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课在编写过程中已将基础图案中的二方连续现代化、趣味化,课题“相同图样排排队”更贴近儿童。在教学中,我紧扣两个关键——“相同图形”和“排排队”,主要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在感悟二方连续是将相同的图样向二个方向连续排列的基本特点,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发现、探索、创造多姿多彩的排列方式,并尝试激发孩子美化生活的愿望,真正实现美术学习回归生活。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是这样来确定本课教学目标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基本特点;学会用多种方法进行排列、
组合,设计出富有情趣的二方连续纹样。
2.过程与方法:激励学生在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主动、灵活、创造性地表现二方连续,在欣赏、创作的过程中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
以上三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在用游戏激发兴趣的同时传递着基础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也发展着个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运用各种方法巧妙地排列,创造出富有情趣、富有新意的二方连续。教学重点确定为发现、探究二方连续纹样的基本特点。
二、说教法选择
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思维运动主要依赖于直观形象,注意力不够持久。根据学生这一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尽量避免使用“图案”、“二方连续”、“单独纹样”等专业术语对作品进行分析解读,而是想法设法用儿童化的语言、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探求知识,主要采用游戏激趣、创设情境、尝试探究、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具体是通过“发现、体验、创造”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发现,乐于研究,让他们在心情最放纵、心灵最自由的时刻进入思维最活跃的状态。
三、说教学过程:
(一)“补扣子”激趣
1.激趣
“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课的开始,我就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哪个能干的小裁缝能将其余的扣子补齐呢?”抓住孩子对生活的已有经验的掌握,顺势利导。
2.揭题
通过大家对“小裁缝”手艺的评价,我随即引出了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新本领——相同图样排排队。
(二)“我是克隆人”游戏
1.尝试启思
“你会排队吗?请你排一排,看看谁排得整齐,排得漂亮。”老师适时指导左右对得齐,不空也不挤
2.游戏——“我是克隆人”
老师在前面做一个动作,排队的同学就在后面模仿,看谁克隆的又快又准。
这样的环节是创设一个富有情趣的游戏情境给学生一份惊奇,引起他们兴奋、激动的情绪,同时调动学生手、眼、耳、脑等多种感官,使他们以积极的情感主动发现二方连续的特点,获取相关知识。
3. 尝试探究
各种排列方式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当老师将大家克隆的动作记录下来的过程就是知道孩子如何描绘“二方连续”的过程。
通过寻找“能干的小花匠”来种花,发散学生思维,探寻更多的排列形式。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地来引导学生将相同图样排列成有趣味的图案。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自我完善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任务仅在于提供一个促使儿童学习的环境,以此来鼓励儿童自我指导和个人创造。在这里我主要让学生在自由的排列的过程中收获一份意外的惊喜,或经历一次思维的磨难,让他们在快乐中探究,在探究中创造。
(三)“二方连续”介绍
在学生添图完成,我抓住这一契机及时小结:图样和图样,多么有节奏,向着两个方向一字儿排下去,这样的图案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二方连续。在学生有了前面一系列感性的积累之后,“二方连续”这个抽象的概念此刻对他们来说也已是入耳入心了。
(四)发现感悟
1、发现 感悟生活中的艺术美
新的国家美术课程标准认为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最后通过让学生寻找观察、回忆生活中的二方连续,让他们深刻地了解二方连续图案已经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再度激发学生与二方连续图案的对话热情。
2、拓展 开拓表现思路
最后告诉学生课后做个有心人,寻找生活中的二方连续。以此造成一种完而未完,意犹未尽的教学境界,促使学生兴趣盎然而又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新的探索中去。 至此我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