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鲁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1. 质量守恒定律.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学习目标
我们知道,在化学中,反应物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变成了生成物。那么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质量存在什么关系呢……
导入新知
大家看上面这个过程,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是否一致呢?
新知一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变化
生成物
反应物
探究新知
1. 实验探究
(1)实验装置
(2)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A ①称量反应前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 ②滴入盐酸 ③称量反应后生成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 ①有气泡冒出
②气球膨胀
③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B ①称量反应前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 ②将小试管倾斜,使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 铜溶液混合 ③称量反应后生成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 ①产生蓝色沉淀
②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C ①称量反应前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 ②用放大镜聚焦引燃白磷 ③称量反应后生成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 ①白磷燃烧,瓶内充满大量白烟
②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2. 概念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易错提示
1.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 在具体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或计算时,一定要将所有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物质都考虑进去,气体或沉淀都不能遗漏。
3. 这一定律守恒的对象是质量,只适用于“质量”守恒,而体积、密度、分子数等则不包括在内。这些内容有可能守恒,也有可能不守恒。
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石蜡熔化前后,其质量不变
B.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C. 木材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木材的质量小
D. 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丝的质量大
A
例1
易错提醒
一些反应看似质量总和不相等,但同样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相等是因为比较的不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往往忽略了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气体。
现有m g 过氧化氢溶液跟2 g MnO2 混合,完全反应后剩余液体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是n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
A.(m+2-n)g B.(m-n)g
C.(m-2-n)g D.(n-2)g
A
例2
方法点拨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时,首先列出等量关系(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不能漏掉气体,再代入相关数据计算。
如图2 所示,它是通过测定红磷燃烧前后质量
的变化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试回答:
(1)称取反应前装置的总质量;
(2)红磷燃烧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锥形瓶底部放一层细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大量白烟
防止锥形瓶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例3
(4)实验中观察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5)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天平的指针 _________________(填“偏左”“偏右”或 “在分度盘中央”),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胀大后变瘪
在分度盘中央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方法规律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思路:
测定反应前物质总质量m1→测定反应后物质总质量m2→比较m1、m2的大小→得出结论;
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最好在容器口加一个气球作缓冲装置。
新知二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那么质量守恒定律能否从微观角度解释呢?
1. 化学反应的实质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即:分子
——→原子 ————→新分子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没有增减,质量
也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
2. 拓展:化学变化前后:①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②分子的种类改变,数目可能改变。
分裂
重新组合
速记口诀
原子:“三不变”
元素:“两不变一可能变( 化合价)”
分子:“一变一可能变”
物质:“总质量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其中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 ①④⑥ B. ①③⑤⑥
C. ①②⑥ D. ②③⑤
B
例4
深度理解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会发生改变,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因此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 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 ∶ 1
C.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 此反应生成物为混合物
A
例5
方法点拨
解答此类题目可运用“模型- 规律法”:
1.会判断物质的类别;
2.会判断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
3.根据模型写出化学式或反应表达式,并判断反应类型;
4.根据模型图得出相关信息。
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炭黑和一种白色固体,它可能是( )
A. 碳酸钠 B. 硫酸钠 C. 碳酸氢钠 D. 氢氧化钠
A
例6
冲刺·满分
解答本题应利用守恒法。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钠。
如图6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Ⅰ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B. 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 ∶ 1
C. 反应Ⅱ丙中N 的化合价为﹣ 3 价
D. 想要得到更多H2,应减少反应Ⅱ的发生
B
例7
解法提醒
解答本题应采用图像分析法。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Ⅰ属于化学变化,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A 正确;由微粒的变化可知, 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错误;丙为氨气,氢元素显+1价,可推出N的化合价为﹣3价,C正确;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Ⅱ不生成H2,想要得到更多H2,应减少反应Ⅱ的发生,D 正确。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7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反应后x 的数值为6%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反应中乙与丁的质量
变化之比为8 ∶ 9
C
例8
试题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8%+32%+x+36%=100%,x=24%。由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60%﹣32%=28%,故乙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30%﹣24%=6%,故丙也是反应物;反应后丁的质量分数增加了36%﹣2%=34%,丁是生成物;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元素守恒
守恒思想
原子守恒
确定元素的种类
依据某一元素质量进行计算
确定化学方程式中某一物质的化学式
确定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归纳新知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