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01)六年级下册2.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01)六年级下册2.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6-19 23:33:1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是物质的形态、大小等方面发生了变化,物质本身没有变化;有些变化则是物质本身发生了改变,且变化有快有慢。在此基础上,本课将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教材通过两个实验活动“混合沙和豆子”、“观察白糖的变化”来认识物质的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混合沙和豆子。为了便于观察二者混合前后有没有发生变化,首先要观察描述沙和豆子在混合前的特点,并及时记录。用筛子将它们分离后,再观察沙和豆子的特点。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学生纠缠于细微的变化,如沙子粘在豆子上,豆子好像变了一点颜色等,这是值得肯定的严密、细致的态度,但这只是一些细节,从大方向来看,我们应该把握物质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
第二部分:观察白糖的变化。此活动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首先介绍了实验过程和一些注意事项,并利用图示展示了实验过程。表格意在提示学生及时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教材最后在两个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在我看来,课本内的表格设计过于简单,容易让学生忽略了中间的过程。所有可以做适当的修改,先预测,然后记录下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的特点。
第三部分: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在学习前面两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实验记录,归纳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合作探究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有着较强的探究欲望;而本课所要接触的是沙、豆子及白糖,都是他们所熟悉的物质,这就更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知道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知道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2.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时会同时发生。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筛网分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2.体会探究学习,在实验中体会物质变化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在实验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非常重要的。2.认识到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安全第一。
教学重点
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教学准备
纸张、火柴、金属汤匙、蜡烛、白糖、豆子、沙、水、烧杯、筛网、记录表等。
教学设计
一、趣味实验导新课
教师出示一张纸,整齐地对折几次,然后展开。教师提问:这张纸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纸本身发生变化了吗?
学生根据实验得出:纸在形状、样子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纸本身没有变化。
教师再做一个小实验,撕下一小张纸条,用火柴点燃纸条,观察现象。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后得出:纸燃烧后产生了灰烬,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
教师谈话: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在不断地变化。物质的变化各种各样。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物质的变化。
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师生互动学新课
活动一:混合沙和豆子
教师谈话: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先一起做两道“菜”,第一道“菜”:“凉拌”沙和豆子。
(出示沙和豆子)谈话:这是豆子和沙,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后会不会发生变化呢?要想知道这些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师生交流达成共识:豆子和沙原来的样子,豆子和沙混合后的样子。
教师谈话:下面我们就来观察豆子和沙原来的样子。
学生分组观察,把观察结果记录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从多方面观察,必如颜色、形状、气味等。是为了判断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做铺垫)
豆子和沙特点记录表
沙 豆子
混合前
混合后
教师提问:混合沙和豆子,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学生猜测。
教师提问:混合后,有什么证据证明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呢?
师生交流:运用筛子的分离方法分离混合物,然后对分离后的豆子和沙再次进行观察。
多媒体出示实验步骤:
(
对比
) (
分离
) (
搅拌
) (
混合
) (
取样
)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观察后的特点记录在记录表中。
教师谈话:通过记录表中两组数据的对比,我们能发现沙和豆子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一起回答:没有明显的变化。
师生一起小结:混合沙和豆子,我们观察不到它们的明显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样这道凉拌“菜”便做完了。
活动二:观察白糖的变化
教师谈话:做完了第一道菜,接下来我们做第二道“菜”:“铁板烧”白糖。加热白糖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预测和把实验前的白糖特征记录下来。(在这里,让学生尽情地预测,激起兴趣,为后面的实验观察服务)
加热白糖实验记录表
预测变化 加热前 加热中 加热后
白糖
(
外焰
)教师谈话:这些还仅仅是猜测。我们需要通过实验获得证据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多媒体出示实验步骤:
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
(
注意事项
1.
手握勺子顶端
2.
眼睛不能靠勺子太近
3.
加热结束不能用手去摸加热部分
4.
加热结束后把勺子放在盘子里
) 各小组开始给白糖加热,并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活动中,教师注意控制课堂纪律,解决突发事件。
实验做完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白糖变化。
师生交流讨论实验现象,最后达成共识:白糖在加热
过程中,首先由固体变成无色的液体,之后又变成有焦味
的黑色固体。
教师提问:黑色固体是不是原来的白糖呢?
学生讨论。(在此,先让学生从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进行交流)
教师谈话:我们知道,白糖能够溶解在水中,且使水变甜。下面请同学们将白糖加热后变成的黑色固体放到水中,看能否溶解在水中。
学生活动,交流现象:黑色固体不能溶解在水中,说明黑色固体已经不是白糖。
多媒体展示资料,科学家早就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黑色固体是“炭”。这种变化是物质性质上的变化。
教师提问:有没有细心的同学观察到,刚在燃烧过程中,蜡烛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积极回答。
小结:蜡烛从固体变成了液体,而且能观察到有些气体产生。
活动三: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学生回顾课前小实验和课中两个实验分析变化的特点。
教师总结:像纸燃烧、白糖加热、蜡烛燃烧那样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而像撕折纸片,混合沙和豆子,只改变物质的形状、大小、形状等,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教师提问:白糖加热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即会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教师提问:由此可以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学生总结: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多媒体出示各种物质变化,让学生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铁丝弯曲、木材燃烧、食物变质、铁钉生锈、烟花爆炸……
学生判断,师生分析。
三、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顾所学并总结。
师生总结:我们知道了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一种是没有新物质产生——物理变化。它们的本质区别是: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四、科学素养训练
家庭小实验:糖不见了
实验过程:取一小勺白糖加入一杯水中,不停地搅拌,直至白糖消失;尝一尝水是否变甜。
思考:糖去哪里了?这个变化是什么变化?如何用实验证明?
板书设计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
化学变化
) (
不产生新物质
) (
产生新物质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
)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最重要的是能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能够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检验、不盲从。实际教学中,教学不仅要大胆地将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更要为学生创建一个思考和探究的平台。本课成功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教师要指导学生讲实验和生活经验相结合,即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互结合,使学生从科学知识的学习者变为探索者,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同时在本课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用火安全,以防不小心点燃了课本纸张,如果发生类似情况也要让学生别紧张,教会他们如何应急处理,始终要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