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材简析】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第三节课的内容,其中米饭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对其味道平时可能并没有留意。对于咀嚼米饭的时间长了,口腔内的米饭会出现甜味这一现象,很多同学可能并没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验,本课就从这个体验活动开始,引导学生探索与米饭、淀粉有关的化学变化。
本课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会变味的米饭”、“米饭、淀粉和碘酒”、“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
会变味的米饭,平常学生在吃饭的时候,一般不会尝到米饭的甜味。只有细细品尝米饭、长时间地咀嚼才能感觉到米饭产生了甜味。引导学生细细品尝米饭,感受米饭味道的变化。
米饭、淀粉和碘酒,利用感官观察淀粉,在淀粉上滴碘酒进行实验,观察淀粉的变化,为后续检测淀粉的存在做铺垫。
淀粉的踪迹,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的颜色变化这一原理,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制作神秘的信件,是一个有趣的活动,是寻找淀粉的踪迹活动的延续,可以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米饭很熟悉,但米饭在口腔内经过长时间咀嚼会产生甜味,这一现象学生并没有留意。但是有些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知道米饭里有淀粉,在四年级学习食物单元时,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色。但在物质变化领域,淀粉遇到碘酒产生蓝紫色物质是一个化学变化,这需要学生去探究发现。通过这个特性,可以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科学探究目标
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利用碘酒与淀粉的特性反应,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2.能主动探究寻找证据,用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米饭、淀粉和碘酒发生化学变化的实验。
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常见食物若干。
小组:记录单、常见的食物样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不爱吃饭的小亮(2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是姜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科学课,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小亮,他喜欢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但是就是不喜欢吃米饭,因为他觉得米饭没有味道不好吃。你们觉得米饭有味道吗?(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有味道
预设2:没有味道
2.师:那米饭到底有没有味道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一尝米饭。
二、会变味的米饭(5分钟)
[材料准备:米饭、记录单1]
1.出示米饭,师:但是,今天的饭吃法可不一样,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课件出示要求)
提要求:1.把米饭含在嘴里,记录你尝出的味道(不嚼)。
2.充分咀嚼1分钟,记录你尝出的味道(不吞)。
3.必要时可以闭眼感受。
2.你们看出哪里不一样了吗?
预设:我们要细细品尝
活动一:品尝米饭,记录米饭的变化
刚品尝时的味道 (注:不嚼) 咀嚼一分钟后的味道 (注:不吞) 我推测米饭变化的原因
师:大家都看明白了吗?现在请同学们从抽屉里拿出米饭和记录单,一人一份,按要求细细品尝。请大家含入米饭,静静感受,老师开始计时一分钟,请你们开始咀嚼!
2.学生尝米饭并记录实验现象(2分钟)
师:时间到,请同学们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3.汇报交流。
师:你们感受到米饭味道的变化了吗?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预设:米饭含在嘴巴里的时候没有味道,咀嚼一分钟后米饭变甜了。
5.小亮又有疑问了,出示幻灯片:咦,你们这样吃米饭,为什么可以吃出甜味?(聚焦指向米饭中含有淀粉)
预设:因为米饭中含有淀粉
追问:米饭中真的含有淀粉吗?我们有检测淀粉的好方法吗?
预设:滴加碘酒观察颜色的变化
三、用碘酒检测米饭中的淀粉(12分钟)
1.师:是的,通过四年级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可以利用滴加碘酒的办法来验证米饭中是否含有淀粉。除了米饭,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淀粉和碘酒这两种物质,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这三种物质的特点,然后把碘酒分别滴加到淀粉和米饭上,观察现象并记录。这是记录单,大家看的明白要怎么填写吗?
活动二:检测米饭中是否含有淀粉
淀粉的特点 米饭的特点 碘酒的特点
滴加碘酒前
滴加碘酒后米饭和淀粉的变化 我观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米饭中是否含有淀粉?(在你的答案方框中打“√”) 是 否
出示温馨提示:(1)规范使用滴管
(手持姿势、竖直向下、管尖不碰触)
(2)滴1-2滴碘酒
(3)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准确判断。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师:大家都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
预设1:米饭:白色、颗粒状 淀粉:白色粉末状 碘酒:红棕色液体
预设2:把碘酒滴加到米饭和淀粉上都变成了蓝紫色
师引导:也就是说把碘酒滴加到米饭和淀粉上都生成了一种蓝紫色的物质
预设3:米饭是紫色,滴加到淀粉上是深蓝色
师引导:是颜色不同,还是颜色的深浅不同呢?说明了什么?
预设:是颜色的深浅不同,说明了米饭和淀粉中的淀粉含量是不一样的
(板书:淀粉+碘酒→蓝紫色物质)
4.师:米饭上滴碘酒颜色较浅,能说明米饭中有淀粉吗?
预设1:米饭中确实含有淀粉
5.解释米饭变甜的原因:
师:通过研究,原来米饭中真的含有淀粉!刚刚品尝米饭的甜味是因为淀粉本身是甜的吗?
预设1:淀粉本身甜
追问:如果淀粉是甜的,那么我们一开始是就能够尝到甜味,你们尝到了吗?(没有)
追问:那除了淀粉,口腔中还有什么物质参与了这个过程吗?
预设:口水
师引导:口水在科学上我们叫做唾液,确实当淀粉和唾液充分混合会产生一种有甜味的物质,那么原本不甜的米饭就变甜啦!
预设2:淀粉本身不甜
追问:那除了淀粉,口腔中还有什么物质参与了这个过程吗?
预设:口水
师引导:口水在科学上我们叫做唾液,确实当淀粉和唾液充分混合会产生一种有甜味的物质,那么原本不甜的米饭就变甜啦!
预设3:米饭中有糖包在里面,咀嚼时把糖挤出来了
引导:年糕就是经过反复捶打,米粒都破裂后做成的,甜吗?(不甜)
追问:那除了淀粉,口腔中还有什么物质参与了这个过程吗?
预设:口水
师引导:口水在科学上我们叫做唾液,确实当淀粉和唾液充分混合会产生一种有甜味的物质,那么原本不甜的米饭就变甜啦!
(板贴:淀粉+唾液→有甜味的物质)
6.其实,充分咀嚼米饭不仅可以尝到米饭中的甜味,米饭中的营养物质还能够更好地被人体消化吸收。
四、寻找淀粉的踪迹(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碘酒、滴管、烧杯、各种食物的样品若干]
1.现在你想对挑食的小亮说什么呢?
预设:吃饭时细嚼慢咽,就可以尝到米饭的甜味了,还能够更好地吸收米饭中淀粉的营养成分,补充能量。
2.但是小亮不服气了,他是这样说的:我平时不吃米饭,我还吃很多其他的食物,难道这些食物中就没有淀粉了吗?
3.同学们可以帮他找一找他喜欢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含有淀粉的吗?
4.出示一些食物:白萝卜、土豆、花菜、玉米、黄瓜、胡萝卜、苹果、面条、饼干、猪肉,谁能来说一说我们要怎么鉴别这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预设:用碘酒来鉴别,滴碘酒如果产生了蓝紫色物质就说明该食物中还有淀粉,没有产生蓝紫色物质的说明该食物中不含淀粉。
5.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检测一下这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吧!
实验前,老师有几点温馨提示:
(1)先预测,再实测
(2)每种食物只滴1—2滴的碘酒
(3)注意管尖不要接触到食物
(4)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活动三:检测食物中的淀粉(含有淀粉的打“√” ,不含淀粉或淀粉含量很少的打“×”)
食物 白萝卜 土豆 花菜 玉米 黄瓜 胡萝卜 苹果 面条 饼干 猪肉
预测
实测
6.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7.交流汇报。
(1)请介绍你们的检测结果
预设:白萝卜、花菜、黄瓜、胡萝卜、苹果、猪肉不含淀粉;土豆、玉米、面条、饼干含有淀粉。
(2)其他小组的检测结果和这组同学的一样吗?
预设1:如果其他食物出现争议,多备食物,充分验证
预设2:如果胡萝卜出现争议,呈现胡萝卜不同部位滴加碘酒的图片,引导学生得出不同部位的淀粉含量不一样。(确实,老师在你们做实验的时候也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我们发现胡萝卜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的颜色变化的原因在于这些部位的淀粉含量不同,中部少,外围多。)
预设3:没有争议
(3)在检测的过程中,同学们还有其他发现吗?
预设1:在不同的食物上滴加碘酒,有些食物颜色深,有些食物颜色浅
师引导:这和食物中的淀粉含量有关
预设2:有些颜色变化速度快,有些食物颜色变化速度慢
师引导:这和食物与淀粉反应的时间有关。
五、小结(5分钟)
1.过渡:原来其他食物中也含有淀粉,可以帮助小亮补充能量。
2.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1. 淀粉+碘酒→蓝紫色物质2.淀粉+唾液→有甜味的物质,老师想请问同学们,产生的蓝紫色物质还是原来的淀粉或原来的碘酒吗?有甜味的物质是原来的米饭或是唾液吗?你有什么证据?
3.学生交流
4.师:所以我们发现这些蓝紫色的物质和有甜味的物质是不同于米饭、淀粉和碘酒的新物质。(板贴:产生了新物质)
五、拓展(3分钟)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食物还含有淀粉,比如,出示富含淀粉的食物的幻灯片,同学们课后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继续去研究和探索。
【板书设计】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 产生了新物质
淀粉 + 碘酒 → 蓝紫色的物质
淀粉 + 唾液 → 有甜味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