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算得对吗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并能通过验算来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2.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并能准确地验算。
难点:运用验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会验算的必要性;探索加减法验算的多样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体会验算的必要性。
在加减法验算的教学中,创设了学生熟悉的买书情境,主要是考虑到在购物活动中,由“算账”“找钱”容易引出验算需要,帮助学生研究验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验算的必要性。
2.学习验算的多种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验算方法,这些方法都能起到对原计算题进行验证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验算习惯选择验算方法,最终实现提高计算准确性的目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书店买过书吗?周六淘气和笑笑去书店买了几本书,我们快去看一看吧。(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信息预设:
生1:从图中我看到了淘气和笑笑想买一套科普丛书和一套中外童话。
生2:从图中我看到一套科普丛书118元,一套中外童话138元。
生3:从图中我看到了这两套书要256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提问预设:一套科普丛书和一套中外童话一共要多少元?
师: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一套科普丛书和一套中外童话一共要多少元?(118+138)用什么方法计算?现在请你动手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汇报,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118+138=256(元)
师:我想知道刚才同学们的计算到底对不对,应该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板书课题:算得对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加法的验算。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刚才的计算结果?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请你们共同研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学生交流、汇报。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
方法预设:
生1:我用256-138,看得数是不是118。
生2:我用138+118,看得数是不是256。
生3:我用256-118,看得数是不是138。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的验算方法,请同学们看看书中的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你最喜欢哪种验算方法?
讨论主题:大家讨论一下,加法的验算有几种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将三种验算方法归纳为两种情况:
(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
(2)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2.减法的验算。
师:刚才淘气和笑笑一起买了一套科普丛书和一套中外童话,知道一共花了多少元,并用多种方法验算了加法的计算结果。如果他们付给营业员阿姨300元,营业员阿姨找回了44元,营业员阿姨找的钱究竟对不对呢?应该怎样计算?
(1)列式计算。
师:营业员阿姨应找回多少钱?该怎么列式?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300-256=44(元)
师:营业员阿姨应找回44元,那么要知道找回44元究竟对不对,我们应该怎样验证它的对错呢?
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
(2)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验算方法和结果。
(3)小结验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说说减法的验算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
①被减数减去差,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300- 44=256(元)。
②用差加上减数,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256+44=300(元)。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探究了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56页“计算并验算”。
367+254= 732-186=
指名学生到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验算的方法。
2.教材第57页“试一试”。
让学生通过验算,找出这几道题错在哪里,并说一说在以后的计算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减少计算错误有哪些好的方法。
3.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
4.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自主找出错误所在,并在练习本上改正,展示改正结果。
5.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板书设计
算得对吗一套科普丛书和一套中外童话一共要多少元?118+138=256(元) 营业员阿姨应找回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