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解决问题
备教材内容
1.本课时教学的是教材23页例3及相关习题。
2.例3编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呈现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比较两个问题的异同,认识到平均分的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解答,在比较中突出除法意义的本质。
3.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将具体问题与运算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会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相应的运算解决问题。
备已学知识
1.平均分的意义: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除法的意义: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3.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
2.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养成动脑分析、动手解决问题及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备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除法知识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备知识讲解
知识点 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掌握运用)
问题导入 比较下面两道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教材23页例3)
(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过程讲解
1.解决问题(1)
(1)读题,找出数学信息。
已知条件: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
所求问题:每个纸盒放几只?
(2)画图理解题意。
方法提示 验证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可以把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看与原题是否矛盾。如果与原题一致,说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从图中可知: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将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3)列式解题。
15÷3=5(只)
口答:每个纸盒放5只。
(4)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画一画:
难点点拨 求平均每个纸盒放几只,就用总只数除以盒数;求要用几个纸盒,就用总只数除以每盒所放的只数。
每个纸盒放5只,3个纸盒一共有15只,说明上面的计算结果正确。
2.解决问题(2)
(1)读题,找出数学信息。
已知条件: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
所求问题:要用几个纸盒?
(2)画图理解题意。
从图中可知: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
(3)列式解题。
15÷5=3(个)
口答:要用3个纸盒。
(4)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画一画:
3个纸盒,每个纸盒里放5只,一共有15只,同题中蚕宝宝的总只数相等,说明计算结果正确。
3.比较两道题的异同
不同点 相同点
(1)题 已知总只数与盒数,求每盒的只数。 (1)都是平均分问题,用除法解决。 (2)计算商时,都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
(2)题 已知总只数与每盒的只数,求盒数。
归纳总结
解决有关平均分的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备易错易混
误区一 有6根香蕉,小猴聪聪每天吃2根,几天吃完?
6-2=4(天)
口答:4天吃完。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没有准确理解题意。有6根香蕉,小猴聪聪每天吃2根,求几天吃完,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应该用除法计算。
错解改正 6÷2=3(天)
口答:3天吃完。
温馨提示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准确理解题意,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答。
误区二 把12张画片分给丽丽和她的2个同学,平均每人分几张?
12÷2=6(张)
口答:平均每人分6张。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没有准确地找出题中的信息。题中丽丽和她的2个同学合在一起是3人,而不是2人。
错解改正 2+1=3(人) 12÷3=4(张)
口答:平均每人分4张。
温馨提示 在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找出其中隐含的信息。
备综合能力
能力点一 运用画线段图法解决“和差问题”
典型例题 甲、乙两个数,它们的和是21,差是9,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甲数>乙数)
思路分析 可以用下面的线段图表示甲、乙两个数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数的关系:如果甲数减去9,就和乙数一样大了。此时,两个数的和是21-9=12,把12平均分成2份,乙数正好是其中的一份。从21中减去乙数,就可以求出甲数。
正确解答 21-9=12 12÷2=6 21-6=15
口答:甲数是15,乙数是6。
方法总结 解决和差问题,从两个数的和中减去两个数的差,得数正好是较小数的2倍。
能力点二 运用综合法解决乘船问题
典型例题 28人要乘船过河,每条船只能坐5人,至少需要几条船才能一次全部过河?
思路分析 每条船只能坐5人,求28人至少需要几条船才能一次全部过河,就是把28人每5人分成一组,如果没有剩余的人数,分成的组数就是需要的船的条数,如果有余数,组数加上1就是需要的船的条数。
可以想5×( )<28的括号中最大能填几,因为5×5=25,所以28里面有5个5,还剩3,也就是说,坐满5条船后,还剩下3人,剩下的3人还需要一条船,即至少需要6条船才能一次全部过河。
正确解答 5×5=25(人) 28-25=3(人)
5+1=6(条)
口答:至少需要6条船才能一次全部过河。
方法提示 解决坐车、乘船问题时,最后不管剩几人,都需要一辆车或一条船再运送一次。
备教学资料
栽树
巴依是个贪财的财主,他雇了几个短工为他干活,他故意为难短工说:“你们把这9棵树苗栽成8行,每行3棵,栽完我就付你们工钱。”几个短工一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其中一个短工拿起小石子在地上画了画,然后扛起9棵树苗就走了。栽完后,巴依财主左看右看,确定他把9棵树苗栽成了8行,并且每行都是3棵,他只好照约定付了工钱。你知道那个短工是怎么栽的吗?
正确解答 那个短工把树苗栽成了下面的形状(用代替树苗):
横着看有3行,竖着看有3行,斜着看有2行,一共有8行,每行都有3棵树苗。
数学小谜语(各打一个中国大写数字)
其中(二) 一来就干(十) 泰山中无人无水(三)
灭火(一) 旭日东升(九) 语言不通口难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