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一、单选题
西风分速是指各风向风速中西风的分量。下图为南、北半球冬、夏季西风分速分布图。读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北半球中纬度冬季西风分速比夏季大,主要是由于
A.西北季风 盛行西风
B.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C.东北信风 西北季风
D.西南季风 东南信风
2.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风分速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
C.洋流
D.地形
下图是“某地4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图回答问题。
3.若图中①地盛行西北风,②地盛行西南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北半球的气旋,乙地为北半球的反气旋
B.a、b两虚线处可能形成锋面的是a
C.图中③④两地处于阴雨区的是③地
D.图中①②两地风力较大的是②地
4.若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①地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 )
①沙尘暴 ②台风 ③春旱 ④暴雨 ⑤寒潮 ⑥伏旱
A.①③ B.④⑤ C.②④ D.①⑥
考爱岛(位于太平洋)上的怀厄莱阿莱山海拔1544 m,山上某地年平均降水量11430mm。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甲、乙、丙、丁四地,降水最多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6.年降水最多的地方,为其带来降水的盛行风为(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中国政府相继向意大利米兰、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等地派出医疗专家,提供抗疫经验。6月8日上午,雨过天晴,主要由海南省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国医疗专家组,携带大批医疗援助物资,飞抵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沙阿贯拉勒国际机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某地理老师看到海南医疗专家奔赴孟加拉国的新闻后,即兴创作对联“同风共雨,兄弟携手抗新冠;一河相通,我首你尾心相连”。“同风”“一河”分别指( )
A.西南季风、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B.西南季风、澜沧江——湄公河
C.东南季风、怒江——萨尔温江
D.东南季风、元江——红河
8.与米兰(45.5°N,9.2°E;地中海气候)相比,导致贝尔格莱德(44.7°N,20.5°E;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均温更低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副高 C.洋流 D.地形
云量是以一天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图中多年平均总云量空间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总云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B.总云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C.总云量整体分布呈自东南向西北减少的趋势 D.图中总云量最小值为42,最大值为64
10.据图中信息判断(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11.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季风
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功能区中,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
A.高密度居住区 B.文教区 C.低密度居住区 D.工业区
13.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是夏季( )
A.冷锋过境日 B.低压控制期 C.暖锋过境日 D.高压控制期
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刻地面天气形势示意图,虚线为可能出现的锋线,阴影为雨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图中气压区是
A.高压区,垂直方向为下沉气流 B.低压区,垂直方向为下沉气流
C.高压区,垂直方向为上升气流 D.低压区,垂直方向为上升气流
15.图中锋线经过宁波时可能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下图,判断下面小题。
16.图示时期( )
A.伦敦盛行偏西风 B.上海盛行东南风
C.孟买正值雨季 D.罗马正值干季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图示区域可能为山地 B.图示区域为海洋
C.等温线①的数值小于② D.图示区域可能为暖流
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小题。
图1 全国某降水量分布图
图2 不同日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
18.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9.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甲阴影区域位于( )
A.南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
21.乙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特点最可能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B.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C.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
D.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2.图中阴影部分最可能表示世界( )
A.石油主产区 B.人口稀疏区 C.主要工业区 D.主要森林带
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24.因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
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气温直减率是指高度每升高100m的气温降低值,是气候变化的基础资料,其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秦岭山脉平均海拔2000以上,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和气候、生态分水岭,我国大陆典型的气温直减率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坡气温直减率的季节变化表现出一致性。下图示意太白山南、北两坡各月气温直减率及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图示信息反映出( )
A.南坡空气对流运动春季最明显 B.南坡的气温变化幅度大于北坡
C.北坡气温直减率最低值出现在午夜 D.北坡受冷空气影响气温直减率较大
26.夏季,太白山南坡的气温直减率低于北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土壤 C.植被 D.坡度
27.推测太行山东、西两坡气温直减率的变化状况是( )
A.东坡夏季小于冬季 B.西坡冬季小于夏季
C.夏季东坡大于西坡 D.冬季东坡小于西坡
二、填空题
28.冬季气温的分布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①南___北___;②南北温差____。
(2)成因:
①纬度因素:北方纬度高,北方太阳高度_____南方,北方白昼比南方_____,日照时间_____,获得的太阳热量____;
②近冬季风源地:加剧寒冷;
③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对冬季风有阻挡作用。
29.读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__,在该系统的控制下甲处的天气特点是___。
(2)影响乙处的天气系统是___,在该系统的控制下乙处的天气特点是___。
(3)图中①处与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处。
(4)过若干小时,②将受___(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出现( )天气现象。
A.天气晴朗 B.大风 C.气压下降 D.气温升高
(5)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①、②、④的____点。
(6)图中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______处。
(7)当台风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时,厦门吹_____风。
30.锋面概念:____。
三、综合题
31.下图是亚洲某时刻局部气压分布图(单位:hpa),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1)甲气压中心按照成因分,属于__________(动力或热力)因素;按气流状况分属于__________。
(2)此季节,被甲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上海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甲、乙、丙三地中,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_。
(3)A、B、C、D四线,可能形成锋面的是__________;北京、首尔和釜山,最可能有降水的是__________,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__________。
(4)推测釜山未来几天的天气特点。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地岛位于北冰洋,介于巴伦支海与喀拉海之间,主要由南、北两大岛组成,从东北向西南延伸达1000千米,多山地,最高点海拔1590米。岛上未覆冰的地带是以沼泽为主的苔原植被。这里冬季平均温度为-16℃~-22℃,夏季2℃~7℃,气候严寒,多雾和大风天气。下图示意新地岛位置、地形与临海。
(1)分析新地岛气候严寒,多雾与大风天气的原因。
(2)阐释新地岛沼泽地的形成与气候的关系。
(3)新地岛仅有1/4的面积有冰川覆盖率,阐释其可能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1.读图,北半球中纬度(30°~60°)西风分速冬季比夏季大,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该季节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该纬度范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强;二是由于该季节北半球陆地降温快,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大陆东岸盛行西北季风,也加大了风速中西风的分量。故选A。
2.读图,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无论冬季还是夏季,南半球的西风分速均远大于北半球,主要原因在于南半球在该纬度范围内缺少大陆,以海洋为主,摩擦力较小,所以西风分速更大。与太阳辐射、洋流、地形等关系不大。故选B。
3.C
4.A
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判断和对应的气象灾害,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识记的熟练程度。
3.从图中①②地的风向可知,甲地为北半球的反气旋,乙地为北半球的气旋,故A叙述错误;锋面形成在低压糟上,所以a、b两虚线处可能形成锋面的是b,故B叙述错误;虚线b位于气旋中心左侧,为冷锋,降雨区域在锋后,且运动方向同气旋旋转方向一致为逆时针,③地位于锋后,处于阴雨区,故C叙述正确;①地等压线较②地密集,风力较大,故D叙述错误。故选C。
4.读图,①地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根据题设条件,图示反映的是4月份北方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①地易出现干旱天气和沙尘暴灾害。故①③正确,②④⑤⑥错误。故选A。
关于锋面气旋,气旋中心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锋的移动方向与气旋旋转方向是一致的。4月份,我国北方地区易出现干旱天气和沙尘暴灾害。
5.D
6.D
5.
结合图示纬度可知,该地位于东北信风带,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最多,D对,ABC错误。故选D。
6.
由上题分析可知,丁地降水最多,该地常年受东北信风影响,故为其带来降水的盛行风为东北风,D对,ABC错误。故选D。
气压带风带判断最基本的方式为利用纬度判断,例如30°附近为副高。
7.A
8.D
7.
医疗专家奔赴孟加拉国的时间为6月8日,正值夏季,海南盛行西南季风,孟加拉国地处南亚,该季节也盛行西南季风,所以“同风”是西南季风,CD错;“一水”应是指连接孟加拉国和我国西藏地区的国际性河流-雅鲁藏布江(该河流在下游地区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A正确;澜沧江-湄公河并没有流经孟加拉国,B错。故选A。
8.
根据两地经纬度信息可知,两地纬度相当,均不受洋流的影响,AC错;冬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不受副高的影响,B错;所以最可能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米兰北部有阿尔卑斯山地,冬季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较强,气温相对较高),D正确,故选D。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①纬度位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②海陆位置: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③海拔高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约6℃);④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高于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⑤人类活动:同一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9.C
10.B
11.C
9.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的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该地区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气流沿东南部河谷上升,易成云致雨(该地夏季空气对流运动强,易成云致雨),西南季风影响东南部降水大于西北部,云量东南部大于西北部。云量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故A错误。云量没有体现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性,故B错误。东南部降水大于西北部,云量东南部大于西北部,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故C正确。云量等值线最小值为42,云量等值线最大值为64,等值线差距为2,云量最小值应小于42,大于40,云量最大值应大于64,小于66,故D错误。故选C。
10.
甲地的云量小于乙地,日照时数应该大于乙地,故A不符合题意。多云的天气和少云的天气相比,多云的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故B正确。云量多,说明空气中水汽含量大,湿度较大,降水肯定也会多一些,故C不符合题意。云量多,丁地等值线比丙地更密集,因此丁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丙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
读图可知,乙地等值线向低值弯曲,根据等值线判读规律中的“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原则,说明其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比两侧大,阴雨天多,再结合其位于我国西南,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等值线向北弯曲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与附近地区的差异不大;当地的季风既有西南季风也有东北季风,但是只有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等值线向北弯曲明显,故最主要原因是地形,C正确。故选C。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因此解题关键在于对等值线规律的判读和理解,要能够熟练运用等值线判读规律中的“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密大疏小”等原则。
12.A
13.D
12.
根据题干,“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屋顶面积越大,反射率越高,与文教区、低密度居住区和工业区相比,高密度居住区住房多,安装高反射率屋顶能最大限度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BCD错误,A正确。故选A。
13.
根据题意,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时间是气温最高、反射率最强的时候,冷锋、暖锋和低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气温较低,反射率较低,高压控制期,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反射率高,对城市气温降低最明显,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缓解城市热岛的措施:
1、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
3、消除裸地、减少扬尘。
4、要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
5、控制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
14.D
15.C
14.图中气压区外围形成锋面,说明为低压区,垂直方向为上升气流。
15.在锋面气旋中,低压中心西侧槽线上形成冷锋,冷锋锋后可能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丙为锋线位置所在,故丙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答案选C。
低压槽上,来自不同方向、性质不同的气团聚合,易形成锋面。其中低压中心西侧槽线上为冷锋、东侧槽线上为暖锋。对于北半球来说,冷锋大致向南移动,锋后即冷锋锋线北侧为雨区;暖锋大致向北移动,锋前即暖锋锋线北侧为雨区。南半球相反。
16.A
17.D
16.
由图中纬度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可判断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南,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冬季,罗马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上海冬季盛行西北风,孟买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为旱季,故BCD错,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故A正确。
17.
南半球越往南气温越低,等温线①的数值大于②,故C错,等温线向低值凸出,根据凸低为高的原则,该区域中部气温较高,山地海拔高气温低,故A错,南半球夏季海洋气温低,说明不可能为海洋,应该是陆地,故B错,南半球陆地的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故D正确。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1.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恰好相反;2.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3.年移动幅度约为10°。
18.C
19.B
18.从图中可以了解,当天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强的降水分布。高压区不能形成锋面,多干燥天气;只有在低压区,或者低压的低压槽部位才能形成锋面,形成阴雨区。相对应的区域中心应该是低压分布,结合选项只有丙符合题意。甲处长江中下游附近此时是受高压控制,晴天无降水,A错;乙处长江中游处于高压脊控制,也无降水,B错;丁此时的高压中心在海洋上,虽然东北地区有低压气旋分布,存在降水可能,但是长江中下游处于高压脊控制,无降水,D错。故本题选择C。
19.北半球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符合上述气压场只有乙符合。故本题选择B。
20.B
21.C
22.D
20.
从图中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甲阴影区域的纬度大约在赤道附近,且经度为东经20°左右,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甲阴影区域位于非洲,B正确;南美洲所在经度为西经,A错误;赤道穿过的亚洲部分主要是马来群岛,经度大体为东经90°—120°,C错误;赤道并未穿过大洋洲的较大片陆地,D错误。故选B。
21.
从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读出,乙区域纬度相对较高,为北美洲的北部,且面积分布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B错误,C正确;北美洲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呈狭长状分布,且面积小,A错误;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北美洲无温带季风气候分布,D错误。故选C。
22.
图中显示的范围很广,世界石油主产区的范围并不大,A错误;人口稀疏区主要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区及寒带气候区,亚洲的东部、南部及东南部人口稠密,图中阴影部分包括了亚洲东亚、南亚等地,不是人口稀疏区的分布,B错误;图中显示的范围很广,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范围并不大,C错误;图中阴影部分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等植被较丰富的地区,所以最可能表示世界主要森林带,D正确。故选D。
比较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方法、1、比较两地气温高低。2、比较两地气温的季节变化幅度(气温年较差)。3、比较两地的年降水总量大小。4、比较两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及水热配合情况。
23.D
24.C
本题组以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为背景材料,以高原季风形成的主导因素、图中夏季风的风向、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对亚洲季风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季风、青藏高原隆起对季风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组对解题者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在解题时也有利于提高解题者的地理素养能力。题组知识虽然较为抽象,但完全可以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高、低气压中心的相关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
23.
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D项正确。气压带与风带在大陆上被切断,A项错误。高原季风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而高原面与海洋表面高差大,距离远,B项错误。高原表面植被少,植被季节变化对大气环流影响小,C项错误。
24.
夏季,高原面升温比周围大气快,气压较低,风由周围吹向高原面,图中表夏季风的是b和c,从而判断a和d表示冬季风。因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夏季风风向一致,故该局原季风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C项正确。
东亚夏季风是东南风、冬季风以西北风为主,而南亚冬季风以东北风为主,夏季风以西南风为主。结合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开成的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的冬、夏季风风向一致(a与南亚冬季风风向同、b与南亚夏季风同;c与东亚夏季风风向同、d与东亚冬季风风向基本同),高原季风的风向与两区域的季风风向叠加,可以加强相应的季风,因此高原季风的存在是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25.A
26.C
27.B
25.
气温直减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只能判断白天气温直减率大于晚上,不能直接判断午夜的气温直减率是否最小,C错误;4-10月北坡气温直减率大于南坡,D错误;当南坡气温直减率低于北坡时,南坡气温变化幅度小于北坡,B错误;图中3-5月,即春季,南坡气温直减率最高,而气温直减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说明南坡春季太阳辐射强,大气受热明显导致空气对流运动明显,A正确。故选A。
26.
夏季,太白山南坡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直减率较小,且南坡水热资源丰富,植被遮蔽率明显高于北坡,直减率较小,气温直减率南坡小于北坡。与人类活动、土壤相比,植被遮蔽对太阳辐射强度影响最大,由材料无法判断南坡和北坡的坡度信息,故选C。
27.
由材料可知,气温直减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故太行山东西坡气温直减率均是夏季大于冬季,A错误、B正确;夏季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较弱,气温直减率小于西坡,C错误;冬季西坡为冬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较弱,气温直减率小于东坡,D错误。故选B。
从根本上看,山地的气温直减率主要受近地面气温状况和空气升降热力过程的影响。近地面气温越高,气温直减率越大。空气升降过程中,湿度越高,气温直减率越小。其他因素大多通过影响这两个方面间接对气温直减率起作用。如太阳辐射增强,导致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垂直递减率增大。进一步可以推出,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夏季大于冬季,晴天大于阴天,白天大于夜晚。
28.(1) 高 低 大
(2) 小于 短 短 少
本题涉及我国冬季气温分布以及成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气温南高北低,大部分地区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大。
(2)
造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原因:1、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冬季,北方纬度高,太阳高度较小,昼长较短,日照时间较短,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较高,昼长较长,日照时间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2、北方地区靠近冬季风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更多。3、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对冬季风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南方地区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29. 高压(或反气旋) 晴朗少雨 低压(或气旋) 阴雨 ⑤ 冷锋 B ② ④ 西北风
高压也叫反气旋,在该系统的控制下,天气特点是晴朗少雨。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北半球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气旋的西侧吹西北风。
【详解】
(1)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高压或反气旋,在该系统的控制下,甲处的天气特点是晴朗少雨。
(2)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图中①处的风向为西北风。①处与⑤处相比,⑤处的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的是⑤处。
(3)过若干小时,②将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大风、气温下降,B、C对。气压上升,A错,D错。
(4)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①②③④中的②③点,纬度较低。
(5)图中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④处,位于暖锋的锋前。
(6)当台风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时,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北半球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气旋的西侧吹西北风,厦门吹西北风。
30.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交界面,叫作锋面。
31.(1)热力 反气旋
(2)副极地低气压带 温和少雨 乙
(3)C、D 首尔 北京
(4)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此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知识。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气压为高压,出现在蒙古附近,为亚洲高压,是热力因素形成的,从气流状况属于反气旋。
(2)图中判断季节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高压的出现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此季节上海的气候特征是温和少雨。图中等压线判断乙地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
(3)AB线为高压脊线,CD为低压槽线,可能形成锋面的是CD,图中判断C处为冷锋,冷锋降水出现在锋后,D为暖锋,降水出现在锋前,最可能降水的是首尔。北京处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较大。
(4)釜山位于冷锋前方,未来将受到冷锋活动的影响,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32.(1)新地岛位于N以北,终年接受太阳辐射少,受到寒冷的极地东风影响,气候严寒;新地岛受极地东风带控制,周围为辽阔的海洋,风力强劲;受海洋调节,空气湿度较大,接近寒冷陆面的空气在缺少抬升条件下,形成大雾天气。
(2)严寒的气候下冻土广布、深厚,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岛上虽然降水少,但因寒冷,蒸发微弱,大量地表水积存于浅洼地带形成沼泽地。
(3)一是终年在极地东风带影响下,风力强劲,难以形成降水,降水较少,冰川补给量小;二是岛屿狭窄,海洋调节作用较大,夏季气温在0℃以上,不利于积雪冰川的储存。
本题以区域为背景,考察区域气候特征的判断及成因的分析,考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相关内容,考察较为综合,难度较大。
【详解】
(1)该问有三个主要的答题方向,一个是气候严寒,二是多雾,三是大风天气多。我们切不可漏答,回答气候严寒主要从影响气候的因素角度来考虑,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大气环流、地形等,据图可知该岛位于 70° N以北,纬度高,终年接受太阳辐射少,受到寒冷的极地东风影响,气候严寒;回答多雾主要从雾的成因来考虑,雾的本质是水汽的凝结,需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水汽来源丰富,二是冷却条件丰富,该地区周边为海洋,空气湿度大,加上纬度高,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回答大风天气多主要从大气环流或者温差两个角度,大气环流角度该地区纬度高,受极地东风带控制,加上周边海洋的摩擦力小,风力强劲。
(2)沼泽地的本质就是积水,那么积水的条件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考虑,沼泽地和湿地都是收入大于支出,收入主要来源于降水或者地表径流的汇水,或者说来自冻土的融化等,支出主要考虑,地表径流流走或者蒸发,或者下渗等角度。该地区气候严寒不利于蒸发,冻土广布不利于下渗,地势低洼不利于排水。
(3)冰川是需要常年气温低并且水汽来源非常丰富才可以形成的,该岛由于受干冷的极地东风带影响,风力大,降水少且积雪不易留存,冰川补给量小;虽然该地区纬度高,总体严寒,但是因为陆地面积太小,远远小于周围的海洋面积,因此海洋调节作用较大,所以在夏季的时候还是会有短暂的气温在0℃以上的情况,不利于冰川的储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