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19 12:2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单选题
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沿EF线自然带变化属于(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响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C.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 D.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下图示意2021年3月拍摄于湖南省长沙市某道路的景观照片,路边的树为数年前同时种植,但树种不同。拍摄当日,紧靠机动车道的树木仅存枯枝败叶,毫无生机,道路外侧的树木枝繁叶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当地自然植被主要为(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针叶林
4.图示枯枝败叶树木的特征是( )
A.多革质叶片 B.群落结构复杂 C.有宽阔的叶片 D.具有茎花现象
下图示意我国阴山山脉东、中、西三段部分地区的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山脉东、中、西三段的基带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海拔
6.与阳坡相比,该山脉阴坡垂直自然带较丰富,主要原因是阴坡( )
A.纬度高,夏季光照时间长 B.是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
C.蒸发弱,土壤含水量较高 D.相对高度较大,空间广阔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最适合的图名是
A.区域整体性示意图 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示意图
C.区域差异性示意图 D.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示意图
8.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
①生长期日照时间长 ②气温日较差大 ③土壤肥沃 ④水源充足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下图为甲、乙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甲山脉相同的自然带,南坡较北坡海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南坡为( )
A.阳坡,热量较高 B.阴坡,热量较低
C.迎风坡,降水较多 D.背风坡,降水较少
10.判断图中两座山脉纬度高低的依据是( )
①基带类型差异 ②南北坡雪线高度不同
③同一自然带海拔差异 ④同一自然带的相对高度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及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12.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2021年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林芝附近的山地有雪豹活动。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中判断,川藏铁路沿线( )
A.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气温和干湿状况差异大
C.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D.所有河流均注入印度洋
14.林芝附近的山地中,雪豹在迎风坡的活动范围比背风坡小,这是因为迎风坡( )
A.雪线低、林线低 B.雪线高、林线高 C.雪线低、林线高 D.雪线高、林线低
下图为某校地理教师暑期西藏研学途中拍摄的西藏山地照片,照片显示山顶依稀有雪,山上林木植被分布呈现马鬃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的植被主要是( )
A.落叶阔叶林 B.冷杉林 C.常绿阔叶林 D.高山草甸
16.山上林木分布呈马鬃状是因为( )
A.山脊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B.沟谷过于干热,不利植被生长
C.沟谷多冰雪融水,地温过低 D.沟谷被流水侵蚀,土层瘠薄
菲律宾的薄荷岛中部有一大片石灰岩小丘,每逢旱季末期,小丘上的草干枯后变为咖啡色,酷似一大堆巧克力,因此得名 “巧克力山”。读薄荷岛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观赏咖啡色巧克力山的最佳时间是( )
A.1 月 B.5 月 C.7 月 D.10 月
18.巧克力山高度在40米~120米之间,山下树木苍翠,山上却是乱草覆盖。造成山上山下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石灰岩地貌,山上土层薄 B.山坡陡峻,水源难以保持
C.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D.山体海拔高,热量条件差
珠峰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总面积约3.38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961米,拥有包括珠穆朗玛峰在内的5座8000米级高山和独特的山脉下切河谷谷地,最低处1440米,相对高差超过7400米。保护区土地覆被类型多样,土地利用方式独特。图中示意珠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珠峰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最强的海拔范围是( )
A.1440-2200米 B.2200-200米 C.3900-4500米 D.4500-5200米
20.珠峰自然保护区基带为林地,主要原因是( )
A.水热条件较好 B.土壤肥力较高 C.地形坡度较小 D.植被更新较快
永定土楼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它用生土夯筑而成,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土楼遍布该县的每个乡村,它们布局合理,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21.客家人土楼采用环形封闭状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22.永定土楼反映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 )
A.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
B.地形平坦,森林茂密
C.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D.土质黏重,降水较多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3.图中山地最可能为( )
A.秦岭 B.横断山 C.大兴安岭 D.阿尔泰山
24.图中甲坡是( )
A.迎风坡 阳坡 B.背风坡 阳坡 C.迎风坡 阴坡 D.背风坡 阴坡
25.图中丙景观最可能是( )
A.山地温带阔叶林 B.山地温带荒漠 C.山地常绿阔叶林 D.山地针叶林
二、填空题
26.自然环境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____,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如:黄山“四绝”的形成。
27.不同的空间尺度的地域差异
空间 尺度 全球性的地域差异 小尺度的地域差异
海陆分异 ____带差异
形成 在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在大陆内部,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 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 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
表现 形成____区和____区不同的景观 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28.下图为“一组地理事象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处代表____(风带),常年在甲控制下形成的气候对应“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的____(填字母),其气候特点是____。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⑧对应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
(2)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C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___。
(3)模式图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⑤的递变体现了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⑤⑥⑦的地域分异,主要受____条件影响而形成。
三、综合题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重庆(北纬30°,东经106°)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境内,处于四川盆地东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区内群峰起伏、沟壑纵横,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生物多样性十分突出,是中国珍贵的生物物种基因库和天然植物园。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银杉、黑叶猴及其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银杉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活化石。6500万年前,银杉曾在北半球广泛分布。第三纪到第四纪期间,地球上有几次大的冰期间冰期,银杉大量灭绝。全国现存4000多株,主要分布在金佛山。
(1)在下面四幅图中选出该地气候类型并分析成因和特点。
(2)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推测银杉的生长习性.
(3)同时期,同纬度相同海拔高度上树木都已经落叶时,金佛山却是绿意盎然,试分析原因。
30.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亿年前,图甲所处的青藏高原地区还是一片海洋,6500万年前,板块加速运动,大约500万年前,阿伊拉日居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象泉河流域,曾经是一片灌满了微咸水的古湖,随着古湖两侧山脉的加速隆起和一系列的地质作用,象泉河流域的札达盆地(位置见图甲)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土林,即土质的丛林。图乙为札达土林自然保护区景观图。
(1)简述青藏高原地区3亿年以来的地貌变化过程。
(2)由于板块的运动,古湖两侧山脉加速隆起,简述这对古湖区的气候产生的影响。
(3)推测500万年以来土林形成的地质过程。
(4)一般认为土林留存时间较短,小华结合当地的条件,认为札达土林会留存较长时间,试为小华的观点提供论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1.
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方向上的变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方向上的变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和地方性分异规律。沿EF线自然带变化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项正确。故选A。
2.
图中M地位于非洲南部纳米布沙漠,平均海拔500-1000米,地势较为低矮,A项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东西方向延伸,对自然带的影响也应为东西方向,B项错误;加那利寒流位于北部非洲大西洋沿岸,该地为南部非洲,不受其影响,C项错误;M自然带位于回归线大陆的西岸,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受本格拉寒冷的影响,呈南北方向延伸,D项正确。故选D。
:非洲西南部热带沙漠气候成因:1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降雨量少。2 受本格拉寒流影响,其降温减湿作用使该地降水量变得更稀少。3 该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受焚风作用影响,降水较少。关于其呈现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1 地形阻隔,阻止热带沙漠气候区向更内陆延伸。2 寒流影响,使其能向更低纬地区延伸。
3.B
4.C
3.
材料中得知该地为我国湖南省长沙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且3月份路边有植物枝繁叶茂,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B项正确;落叶阔叶林位于温带季风和温带海洋气候分布区,A项错误;常绿硬叶林位于地中海气候区,C项错误;常绿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D错误,故选B。
4.
在3月份枯枝败叶树木应为落叶阔叶林,具有宽阔的叶片,C项正确;多革质叶片是常绿阔叶林的特征,A项错误;群落结构复杂一般为常绿阔叶林或雨林,B项错误;茎花现象是雨林的典型特征,D项错误,故选C。
本题组主要考查森林植被的类型、分布及各种植被的主要特征。
5.A
6.C
5.
阴山呈东西走向,该山脉东部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较多,东、中、西三段的基带分别为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草原化荒漠带,这种差异主要是由水分差异造成的,A正确。东、中、西三段的基带的纬度和海拔差异不大,所以热量差异不大,BD错。光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故选A。
6.
根据图中山脉的经度分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阴山山脉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区域整体降水偏少,北坡为阴坡,阴坡降水少,蒸发弱,土壤含水量较高,垂直自然带较丰富,C正确;阴山山脉呈东西走向,北坡为阴坡,光照时间短,为夏季风的背风坡,A、B错误;据图可知,阴山山脉阴坡和阳坡高度相差不大,D错误。故选C。
注意:在气候偏干旱地区,影响植被生长的主导因素是土壤水分含量。阳坡太阳辐射相对较强,土壤蒸发量较大,而阴坡土壤蒸发较小,水分条件更好,更适合植被的生长,如天山北坡存在针叶林。
7.A
8.B
7.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的核心气候特征为干旱,气候干旱主要和深居内陆有关;而气候干旱导致降水稀少、传统民居多土质平顶;降水少,则地表水资源贫乏,所以通过坎儿井引水;气候干旱条件下,风力作用明显,多风成地貌,并且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适宜葡萄种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图体现了区域整体性。
8.
图示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气候干旱条件下,风力作用明显,多风成地貌,并且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适宜葡萄种植。
9.A
10.B
9.
甲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光照较好,气温高,热量较丰富;北坡为阴坡,光照较差。所以,相同的自然带南坡比北坡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
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因此乙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①正确。相同类型的自然带,乙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甲图山脉高,因此乙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③正确。南北坡雪线高度的差异主要受光照、降水影响,无法准确判断其所在纬度,②错误。同一自然带的相对高度差异主要受不同坡向上光热差异影响造成,无法准确判断该山所处的纬度高低,④错误。B①③正确,ACD错误。故选B。
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据此可以判断山体所处的气候区。
11.B
12.B
亚热带和温带的主要差异在于冬季气温高.我国34°N以南,104°E以西主要为高原山地地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亚热带分布范围小.
1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34°N以南,104°E以西主要为高原山地地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所以,亚热带气候分布范围小.B正确。
12.亚热带最突出特征是最冷月气温在零度以上,气温的年较差小。所以只需考虑影响最冷月气温的冬季风的特点。由于我国冬季风势力强,影响范围广,使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偏低,导致亚热带位置偏南。B正确。冬季气温南高北低主要是受纬度因素影响,A错。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夏季南北普遍高温与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无关,CD错。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地形和气候特点.需要熟练掌握我国地形、气候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13.B
14.C
13.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自然地理特征。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川藏铁路沿线经过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A错误;川藏铁路沿线地势高差大,气温和干湿状况差异大,B正确;川藏铁路沿线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处,C错误;川藏铁路东部河流注入太平洋,D错误。故选B。
14.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由材料可知,“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林芝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热条件较好,所以雪线较低,林线较高,由此可知适合雪豹活动的范围相对背风坡较小,ABD项错误,C正确。故选C。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 ℃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
15.B
16.D
15.
图中山顶有积雪,植被分布在积雪的下面,分布的海拔较高,植被应为耐寒的作物;读图植被类型以森林为主,树叶较小,应为冷杉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树叶较大,且该山地海拔高,热量不足,故AC错误;图示植被森林为主,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16.
由上题,山上林木分布的海拔较高,山脊光照比沟谷较多,但温度较低,热量不足,故A错误;沟谷海拔低,相比较山脊热量较为丰富,且有冰雪融水,故BC错误;图示沟谷受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土层贫瘠,不利于植被的生长,故该题选D。
影响植被类型的因素主要从地形、气候(光水热状况)、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
17.B
18.A
17.该岛屿位于10°N附近,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是一年中的旱季;据材料可知,每逢旱季末期,小丘上的草干枯变为咖啡色,5月是旱季末期,故观赏咖啡色巧克力山的最佳时间是5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薄荷岛中部有一片石灰岩小丘,石灰岩地貌广布,山上土壤发育条件较差,土层较薄,适宜草地的生长,山下土层较厚,适合林木生长,A正确。海拔在40-120米之间,坡度应该不大,B错误。该地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森林破坏不严重,C错误。处于低纬度地区,且海拔在40~120米之间,故热量丰富,D错误。故选A。
19.C
20.A
19.
读图可知,3 900~4500米处以耕地、建设用地为主,说明该处人类活动最强,C正确。海拔3900米以下以林地为主,AB错误。海拔4500米以上以草地、裸地、水域、冰川及永久积雪为主,D错误。故选C。
20.
由所学知识可知,珠峰自然保护区相对高差大,林带所在地海拔较低,水热条件较好,适合植物的生长,A正确。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海拔较高,土壤发育程度低,B错误。由材料信息“珠峰自然保护区拥有包括珠穆朗玛峰在内的5座8000米级高山和独特的山脉下切河谷谷地”可知,地形坡度较大,C错误。植被更新速度与自然保护区基带为林地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又叫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球表层存在着明显的地势起伏。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这就是垂直分异。
21.A
22.D
21.
从图中客家人的土楼结构看,进出只有一处通道,四周高墙林立,并且屋顶有宽檐,围墙上有瞭望、射击口,客家人从北方迁来,为抵御当地人的干扰,房屋采用环形封闭状。其目的就是安全防御,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2.
由材料可知,土楼用生土夯筑而成,说明当地土质黏重,适合建造土楼;屋顶较尖,说明当地降水较多,尖顶有利于排水,D正确。排除ABC,故选D。
永定土楼是福建典型的客家民居,它用生土夯筑而成,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土楼遍布该县的每个乡村,它们布局合理,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
23.D
24.C
25.B
23.
图中山地在1000m高度为寒温带草原和寒温带草甸,且山顶高度超过4000m,应为阿尔泰山。D正确。秦岭、横断山、大兴安岭山麓不是寒温带草原和寒温带草甸,ABC错误。故选D。
24.
该山地位于阿尔泰山,北坡受来自于北冰洋的水汽影响降水多,分布有针叶林,故甲坡为迎风坡。北坡高山寒冷草甸带分布海拔低于乙坡,为阴坡。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
结合图示可知,甲坡在山腰位置出现有针叶林,说明是由于地形抬升形成降水;而针叶林下方是草原,说明海拔降低,降水较少,而丙海拔更低,最可能为荒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甲坡在山腰位置出现有针叶林,说明是由于地形抬升形成降水,北坡受来自于北冰洋的水汽影响降水多。
26.协调
27. 温度 干旱 湿润
28.(1) (盛行)西风 D 温和湿润(多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3) 整体性 从赤道到两极(或纬度地带性) 水分
本大题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类型的影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压带和风带与常见的气候类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1)
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为盛行西风带,长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的区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分布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对应气候类型图中的D,自然带⑧对应的气候类型为E,分布于大陆东岸35°~50°地区的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
气候类型C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
(3)
气压带和风带影响区域降水情况,纬度影响区域气温情况,水热组合构成了区域气候特征,影响该区域植被类型的分布情况,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带①②③④⑤的递变体现了从赤道地区的向北热量条件递减导致的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带⑤⑥⑦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影响逐渐变小,水分条件变差,导致自然带分异。
29.(1)C;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受季风环流控制。
特点: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2)该地海拔高,说明银杉喜欢气温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大,说明银杉喜欢湿度大,雨量足;位于四川盆地,云雾量大,光照不足,说明银杉喜欢日照少
(3)北有山脉阻挡冷空气,降温晚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山谷地形较为闭塞,热量不易散失;降水较多,土壤湿度大,降温慢,降温幅度小空气湿度大,夜间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效果好。
本题以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为载体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1)
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可知,A终年高温,有明显旱雨两季,是热带草原气候;B冬暖夏凉,湿润多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C。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大陆为高压,海洋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形成西北风,特点是温和少雨;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为东南风,特点是高温多雨。
(2)
根据题干可知,银杉主要分布在金佛山,山地海拔高,说明银杉喜欢低温环境;重庆市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雨量大且多暴雨,说明银杉适应湿度大,雨量足的环境;该地位于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云雾量大,光照不足,说明银杉喜欢日照少的环境。
(3)
根据题干可知,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境内,处于四川盆地东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在四川盆地南部,则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和大巴山等东西向山脉阻挡冷空气,受冷空气的影响小,降温晚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四川盆地为山谷地形,四周高,中部低,地形较为闭塞,对外空气交换少,热量不易散失;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土壤湿度大,降温慢,降温幅度小;由于空气湿度大,云雾多,夜间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效果好。
30.(1)板块的运动将海洋关闭,(将众多地体拼贴)形成陆地;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加速碰撞,陆地剧烈抬升形成青藏高原
(2)(象泉河流域两侧山脉加速隆起)山脉阻挡水汽的进入(形成雨影区);大湖区域的气候变得干旱少雨
(3)周边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在湖底,形成(巨厚)沉积层;山脉的加速抬升,(湖区变干,加上湖水外泄)湖泊干涸,湖底出露,形成札达盆地;象泉河水及短促夏季降水,冲刷土层,平坦高原湖盆沉积层被切割成土林。
(4)札达盆地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少,流水侵蚀作用总体较弱;盆地及其周边植被不发育,土林很少遭受植物根劈作用的破坏;地处干旱区,人类活动较少;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土林的保护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特点成因,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地理事物形成过程。远古时期气候特点判断要结合其地理位置、地形、水文状况分析。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札达湖盆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角度分析地形隆起对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环境组成要素的影响。
(1)
青藏高原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结合材料中描述:“3亿年前,图甲所处的青藏高原地区还是一片海洋”,“6500万年前,板块加速运动”,可知随着板块挤压运动,海洋面积不断减小进而形成陆地,随后,板块运动加快,导致地壳进一步抬升,逐渐形成高大的青藏高原。
(2)
结合该地位置可知,南侧距离印度洋较近,两侧山脉隆起,地势抬高,阻挡印度洋水汽深入,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3)
分析该题目可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地貌的形成与内外力作用有关。第二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主要从湖盆时期、隆起时期和高原时期说明"土林"形成的地质过程。答题思路参考下图∶
(4)
札达盆地日照时数长,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地表入渗条件比较差。因此,土林分布区域内不仅地表特别干燥,即使是在一定深度内的土层的湿度也非常小,从而增大了土林坚固的结构,提高了土林的强度,使得直立的土林不易发生重力坍塌。此外,札达盆地干热少雨,土壤有机质缺乏,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从而增大了盆地表面受阳光辐射的强度,加剧了盆地内的蒸发,使得干燥坡面上的植被覆盖度仅为5%~10%,这既有利于土林的形成,又使形成的土林不会过多遭受植物根劈作用的破坏,进而可以得到完整的保存。人类的相关保护措施也有利于土林的保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