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一、单选题
我国“十三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主体功能区是按( )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
2.下列关于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区域可继续划分出次一级的区域 B.各区域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不同
C.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D.各区域差异较大
下图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和新三大经济带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新三大经济带中的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与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中的东部地带相比( )
①增加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 ②减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
③增加了辽宁省 ④减少了福建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到新三大经济带的变化,体现了区域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动态性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各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各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各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D.各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6.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
读我国甲、乙两省(区)域联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7.造成甲、乙两区域间流动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区域间民俗习惯差异 B.区域间对外政策差异 C.区域间地理环境差异 D.区域间文化习惯差异
8.由于区域间要素的流动,可能对甲区域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人口畸形老龄化 B.土地资源充分开发
C.资源开发加剧人地矛盾 D.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
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下图为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典型服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不对称”是图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 )
A.山峰多冰川 B.昼夜温差大
C.草场面积广 D.高原光照强
10.青藏高原多数地区不宜发展耕作业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日照条件差 B.热量条件差
C.干旱多风沙 D.地形起伏大
11.我国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肉类,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造成腌制品“北素南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北物产差异 B.饮食习惯不同
C.气候差异 D.食用盐的种类不同
2019年江苏圆满完成南水北调8.44亿立方米调水出省任务,2020年将确保完成7.03亿立方米的调水出省任务并保障省内用水不受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而北方严重缺水,这反映了区域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动态性 D.关联性
13.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动态性 D.关联性
小明在暑假游学日记中写到:“这里的盛夏温和湿润,只见一座座风车矗立在路边,如菌的草地上一群群奶牛悠闲地吃着青草。”图是小明游学途中拍摄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小明的游学地最可能位于( )
A.非洲东部 B.亚洲南部 C.欧洲西部 D.北美洲北部
15.该地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气候条件主要是( )
A.旱涝频发 B.昼夜温差小 C.年降水量少 D.光热不足
16.与我国相比,该地区发展风电的明显自然优势是( )
A.风能资源丰富 B.风向相对稳定 C.海岸线较漫长 D.地形平坦开阔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准格尔盆地 B.鄱阳湖平原 C.山东丘陵 D.青藏高原
18.“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对其太阳能电池发电板遮蔽的区域所造成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强地面辐射 B.提高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降低大气温度
历史上,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库布齐曾经森林茂盛、牛羊遍地,到了明清,逐渐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大片沙漠。如今当地在开发太阳能资源的同时,创造了“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治沙改土、产业扶贫”的生态光伏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历史上库布齐从水草丰美演变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B.地表多沙质沉积物
C.大风日数多 D.过渡放牧、砍伐和垦殖
20.“板下修复”的主要益处是( )
A.大幅度削弱太阳辐射 B.增加漫射光,降低太阳辐射强度
C.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D.种植耐阴经济植物
21.该模式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有( )
①太阳能电池板可削减风力,阻挡风沙 ②太阳能电池板遮挡阳光,有利于禽畜生长
③为当地提供新能源,可减少薪柴砍伐 ④增加该地区的年降水量,改变气候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钟摆城市”是指既与本省的中心城市相距较远,又暂时没有自立门户形成区域中心能力的城市。这类城市往往偏向省外相距更近的区域中心,且多聚集在我国中部地区。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钟摆城市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列选项中能形成“钟摆城市”的是( )
A.菏泽→济南 B.大同→郑州 C.晋城→郑州 D.菏泽→合肥
23.形成“钟摆城市”的主要条件是二者( )
①距离近 ②经济差距大 ③交通便利 ④经济均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钟摆城市多聚集在我国中部地区,在我国东部地区不是很常见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 )
A.省区面积较大,省际经济差异大 B.省区面积较小,省际经济差异大
C.省区面积较大,省内经济差异大 D.省区面积较小,省内经济差异小
下图是黄土高原局部黄土分布等值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m)。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甲、乙、丙、丁四地黄土覆盖层可能最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6.黄土高原民居窑洞冬暖夏凉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暖温带 B.降水少、晴天多 C.黄土表层吸热强 D.墙体厚、保温性能好
27.图中窑洞选址在丁处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B.位于阳坡 C.地势平缓 D.靠近河流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开发是我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依托。下图示意渤海和黄海局部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甲地海水深度可能为( )
A.25m B.45m C.65m D.85m
29.乙地建设晒盐滩地的优势条件有( )
A.距河口近,河流带来盐分多 B.夏季伏旱时间长,晒盐条件优越 C.鹅卵石多,增温快利于晒盐 D.春季干燥多大风,利于海水蒸发
30.与乙地相比,丙处附近冬季海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因为丙处海冰( )
A.资源更丰富 B.开采更方便 C.运输更便捷 D.需求量更大
二、填空题
31.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形状和边界。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____。
32.流域特点流域是通过水流相互连接和影响,形成完整、独立的自然区域→__________强、关联度高
33.区域的类型
(1)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定的区域
a.按____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
b.按____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三、综合题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下游,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也是我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2020年12月,溧阳、金坛加入南京都市圈,该都市圈正式进入“8+2”时代。图为“南京都市圈区域图”。
材料二常州盐城工业园区由常州、盐城两市合作共建,在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的建设基础上,园区建设成效显著。两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促进两地新型工业化发展,协力把常盐工业园区打造成全省南北共建的样板、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
(1)说明南京在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中的优势区位条件。
(2)试提出推进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3)说明南京都市圈的建设对溧阳、金坛区域发展的意义。
(4)从产业协同的角度,为苏南苏北共建产业园提出合理化建议。
3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一条实际存在的重要地理界线。历代长城的布设都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走向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分界线基本一致。古代,长城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分界线,该线以西以北为游牧民族聚居地,他们善骑射,耕作水平极低,衣食受自然灾害影响极大。
(1)简析长城以西以北的古代游牧民族善骑射、耕作水平低的地理原因。
(2)长城在东段主要以砖石砌成,西段主要用夯土筑成,分析原因。
(3)长城沿线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划分类型和特征,突出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本题主要结合题干材料可得知我国主体功能区是按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1.
结合题干材料可知我国四类主体功能区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等因素划分的,即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C项正确,故选:C。
2.
四类主体功能区可继续划分出次一级的区域,如优化开发区域包括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等,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各区域的自然特征、发展基础不同,发展方向也不同,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各区域间差异较大,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区域内部特征不会完全一致,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区域的概念: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A
4.D
3.
对比两图可知,新三大经济带中的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与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中的东部地带相比增加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减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①②正确,故本题选A。
4.
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到新三大经济带的变化,体现了区域动态性特征。变化所以是动态性,跟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无关,故本题选D。
本题考查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需要熟记。
5.B
6.A
试题分析:
5.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界线是明确的,有的界线是模糊的;区域表现出现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B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6.人们划分区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故选A。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特征及区域划分目的。
7.C
8.A
本题考查区域联系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7.
据图区域轮廓可判断,甲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乙为广东省,甲、乙两区域间流动要素差异反映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而区域发展水平主要受地理环境影响。故选C。
8.
据图可知,由于甲是劳动力迁出区,迁出对象主要以中青年为主,人口年龄结构因年轻人比重下降而出现非正常老龄化,A对;劳动力的流失使得土地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不利于流失区城市化进程,资源开发利于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缓解人地矛盾,同时利于生态环境改善,B、C、D均错误。故选A。
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增强西部地区吸引要素的诱导因素并改善要素流动质量,实现要素的趋于优化配置,对缩小区域差距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9.B
10.B
11.C
9.青藏高原上 昼夜温差大,藏袍的“不对称”与之有关。藏袍宽大,穿着自如,白天阳光充足,气温升高时,可脱袖露臂,调节体温,中午炎热时甚至褪下袖子缠于腰间;早晚温度低,则两个袖子都穿上。
10.青藏高原上太阳辐射强,日照条件好。但由于 海拔高,气温低,多数地区的热量条件不足,不能满足农 作物生长的要求。
11.我国南方的水热条件好,冬季气温较高,也能种植蔬菜,而北方冬季寒冷,所以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因而造成腌制品“北素南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南北物产差异和饮食习惯不同也是由于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
12.B
13.D
12.
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候不同,降水量差异较大。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B正确;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错误;南北水资源差异没有体现动态性和关联性,CD错误。故选B。
13.
南水北调是水资源区域之间的流动,说明了区域之间具有关联性,没有体现整体性和差异性,AB错误,D正确;区域是固定的,不能体现动态性,C错误。故选D。
区域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地表任何区域都可与同等级若干区域共同组成更高一级的区域(最高级区域为整个地球表层区域);同时区域内部又可进一步划分出低一级的区域。
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就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也小。
整体性。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成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可变性。地理学上的区域界线往往是一个过渡带,具有模糊性。
14.C
15.D
16.B
本题以欧洲西部的风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欧洲地理环境、农业区位、风力资源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14.
据图文材料,盛夏温和湿润,风车,奶牛等,可以推断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欧洲西部,C正确;非洲东部大部分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炎热多雨,A错误;亚洲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C错误;北美洲的北部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度较高,较干燥,D错误。故选C。
15.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且纬度较高,热量不足,D正确;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变化小,不会导致旱涝频发,B错误;在气候因素中,光照,热量,降水是影响种植业最重要的因素,昼夜温差与光热相比,对发展种植业影响更小 ,C不符合题意;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较丰富,D错误。故选D。
16.
我国主要为季风气候,冬、夏季风向相反,而欧洲西部终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风向相对稳定,B正确;中国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风能资源也较丰富,欧洲西部没有明显优势,A错误;中国海岸线也漫长,欧洲西部没有明显优势,C错误;中国东部地区多为平原,地形也平坦开阔,西欧地区优势不明显,D错误。故选B。
欧洲西部常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多阴雨天气。
17.B
18.D
17.
结合材料“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可知,适合大范围建“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地区必然是水域面积广阔,光照充足,且电力资源较为紧张,需求量大地区。因此四地中只有鄱阳湖平原水域广阔,光照充足(伏旱)且电力资源较为紧张,需求量大,满足条件。B正确;准格尔盆地位于新疆半干旱干旱地区,水域少,常规能源丰富,风力丰富地区,不适合,A错误;山东丘陵水资源缺乏,丘陵地形,缺少大面积水域,C错误;青藏高原虽然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人口稀少,市场需求量小,不适合大范围建设,D错误。故选B。
18.
太阳能电池板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此过程使到达水面的太阳辐射大大降低,地面辐射减弱,从而降低了水体温度,也降低了大气温度。AB错误,D正确;太阳能电池板会阻挡到达水体中的太阳光,不利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会减缓浮游植物生长,C错误。故选D。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点:1、能源的独立性。2、节约电费。3、可持续性。4、维护成本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缺点:1、转换效率低。2、间歇性工作。3、受气候环境因素影响大,光伏板制造过程中不环保。
19.D
20.D
21.A
本题组主要考查了荒漠化的成因、防治荒漠化措施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难度较小。突出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19.
人口激增是造成土地沙漠化的根本原因,不合理人类活动是造成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过渡放牧、砍伐和垦殖导致沙漠化,故选D。
20.
光伏板可以大幅度削减太阳辐射,但没有板下修复作用,A错误;增加漫射光,降低太阳辐射强度不是板下修复益处,B错误;光伏板削弱光照,板下土壤水分蒸发减弱,但要起到生态修复是种植耐阴经济作物,C错误D正确。故选D。
21.
库布齐沙漠应用治沙+种植+养殖+发电+扶贫五位一体的复合生态太阳能治沙新模式,开创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产业扶贫“的生态光伏模式。太阳能电池板可削减风力,阻挡风沙;光伏板遮挡阳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土地,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利于植物生长;光伏发电为当地提供新能源可减少薪柴砍伐,缓解荒漠化;①②③正确。 影响气候的因素特别复杂,该项目无法增加当地的水汽,也无法涵养水源,对降水影响有限,因此对年降水量的影响小,也不可能改变气气候条件,④错误。故A正确。故选A。
荒漠化的成因: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台治理的荒漠化防治方针;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②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如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设置草方格沙障一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减少水分丧失,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③台理调节农林牧比例,退耕还林还草;④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如开发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⑤控制人口增长。
22.C
23.A
24.D
22.
由材料“'钟摆城市'是指既与本省的中心城市相距较远,又暂时没有自立门户形成区域中心能力的城市。这类城市往往偏向省外相距更近的区域中心”可知,形成“钟摆城市”的主要条件是分别位于两个省的城市,距离近,且经济差距大。菏泽和济南都位于山东省,A错误。大同与郑州、菏泽与合肥虽然不在同一省份,但距离较远,BD错误。晋城位于山西省,郑州位于河南省,且二者距离较近,C正确。故选C。
23.
由材料“'钟摆城市'是指既与本省的中心城市相距较远,又暂时没有自立门户形成区域中心能力的城市。这类城市往往偏向省外相距更近的区域中心”可知,形成“钟摆城市”的主要条件是分别位于两个省的城市,距离近,且经济差距大。①②正确,A正确。③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24.
省区面积大,导致部分省际边缘城市与本省的中心城市相距较远;省内经济差异大,导致部分省际边缘城市摆向省外经济水平较高的中心城市。东部的省区面积相对较小,省际边缘城市与本省的中心城市相距较近,且省内经济差异小,因此不易形成“钟摆城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钟摆城市”是指既与本省的中心城市相距较远,又暂时没有自立门户形成区域中心能力的城市。这类城市往往偏向省外相距更近的区域中心,且多聚集在我国中部地区。
25.C
26.D
27.C
25.
根据题意,黄土覆盖层厚度应该用黄土表面海拔减去黄土底面海拔进行计算。甲处黄土表面海拔高度为820-840米之间,黄土底面高度在800-820米之间,所以黄土厚度最大可以达到接近40米;乙处黄土表面海拔高度为840-860米之间,黄土底面高度在800-820米之间,所以黄土厚度最大可以达到接近60米;丙处黄土表面海拔高度为860-880米之间,黄土底面高度在780-800米之间,所以黄土厚度最大可以达到接近100米;丁处黄土表面海拔高度为880-900米之间,黄土底面高度在840-860米之间,所以黄土厚度最大可以达到接近60米。所以甲、乙、丙、丁四地黄土覆盖层可能最厚的是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6.
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但是黄土高原民居窑洞,由于厚厚的黄土隔断了外面和窑洞里的热量交换,所以变得冬暖夏凉,D正确。窑洞冬暖夏凉与地处暖温带关系不大,A错误。 该地夏季降水多,B错误。窑洞冬暖夏凉主要因为黄土厚度大,与黄土表层吸热能力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27.
窑洞选址首先要黄土的厚度大,其次是洞口前面地势要平坦。由图可知,丁地黄土厚度可能达到接近60米,而且与其他地点相比,此处黄土等高线稀疏,说明表面平坦,利于修建窑洞和人们生活,C正确。图中乙和丁均位于夏季风迎风坡,表明该原因不是窑洞选址在丁处的主要原因,A错误。图中乙、丙、丁均位于阳坡,表明该原因不是窑洞选址在丁处的主要原因,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并未显示该地附近有河流,D错误。故选C。
人们挖窑洞都选择土质坚硬的地方,房顶和墙壁都相当厚,不易传热,所以窑洞冬暖夏凉。
28.C
29.D
30.A
28.
根据已有等深线数值判断,该等深线地形区的等值距为30米,甲地外围等深线数值为-50米,该闭合等深线位于-20米等深线与-50米等深线之间,该闭合等深线外边数值大于-50米,则里边数值小于-50米,即海拔高度为-80~-50米之间,因此甲地海水深度应为50~80米之间,由此判断, C正确, A、B、D错误。故选C。
29.
河流水为淡水,盐度低,乙地建设晒盐滩地并不是因为河流带来的盐分多,A错;乙地位于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夏季没有"伏旱"天气现象,"伏旱"天气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B错;图中显示,乙地为淤泥质海岸,沉积物颗粒很小,鹅卵石不多,C错;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雨季未到,空气干燥,利于海水蒸发,有利于晒盐,D正确,故选D。
30.
丙地纬度比乙地更高,水温更低,海冰更丰富,A正确;乙、丙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均位于近海地区,海冰开采条件差异不大,B错;乙靠近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条件更好,交通和市场需求量更有优势,CD错。故选A。
闭合等值线区域内数值的计算(图中a>b):
(1)位于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区域,若其值与两侧等值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小于其等值线的值。如图,若c=b,则d(2)若闭合等值线的值与两侧等值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其等值线的值。如图,若c=a,则d>a,即“大于大的”。
31.(1)范围
(2)相对一致
32.整体性
33. 自然特征 人文特征
34.(1)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高校众多,科研力量雄厚:沪宁杭工业区中心城市,工业基础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发展的传导区域。
(2)完善交通运输网,加强城市间联系;做好资源整合和整体规划;区域合作,发挥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
(3)深度接轨南京,增强区域联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
(4)发挥比较优势,寻找最优区位,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加强科技研发,促进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要素协同:加强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全产业链;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间的产业联动机制;促进产业园与服务业、城镇建设的融合。
本题以南京都市圈区域图及相关文字资料为载体,主要涉及城市群区位,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1)
根据材料,南京圈地处长江下游,是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说明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发展的传导区域;有南京大学等众多高校,科研力量雄厚,科学技术先进;沪宁杭工业区中心城市,工业基础好: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2)
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协同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共同打造“畅达都市圈”;做好资源整合和整体规划;提升南京城市辐射力和首位度,发挥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快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步伐;加强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共同打造“创新都市圈”。
(3)
根据材料,2020年12月,溧阳、金坛加入南京都市圈,该都市圈正式进入“8+2”时代。有利于溧阳、金坛深度接轨南京,增强区域联系;加入南京都市圈后有利于溧阳、金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接受南京的辐射带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就业;同时能加快溧阳、金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4)
根据材料,两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促进两地新型工业化发展,协力把常盐工业园区打造成全省南北共建的样板、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可得出苏南苏北要各自发挥优势,寻找最优区位,促进全省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苏南地区高校多,科技力量强,因此两区之间要加强科技研发,促进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要素协同;两区在产业上要加强分工协作,形成全省的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全产业链;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间的产业联动机制。
35.(1)长城以北以西地区,以内蒙古高原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开阔,人口密度小,居民以游牧业为主。降水在400mm以下,草原面积辽阔,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且农业受干旱、风沙、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大。
(2)地形:东段山地多,地形起伏大,使用砖石依山势而建才稳固;西段以高原为主地势较平,可以就地建设。
气候:东段降水量较大,须使用砖石减少雨水侵蚀;西段降水量较小,可使用夯土。
建筑材料的获取:东段山地多,基岩出露,可就近采石;西段黄土堆积层厚,可就地取土。
(3)长城沿线地区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高原山地与丘陵、平原的过渡区,降水量较少且时空变率大;植被较少;水蚀、风蚀交错。
本题以长城内外的自然地理环境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
长城以北以西,以内蒙古高原为主,地势较为平坦开阔,由于降水在400mm以下,草原面积辽阔,且受干旱、风沙、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大,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适宜发展畜牧业。而由于纬度较高,冬季较为寒冷,为了避寒且为了逐水而居,故发展的是游牧业,环境使得他们善骑射。
(2)
长城的修建可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据险制塞”来形容。其建筑材料的不同可从地形、气候、建筑材料的获取方面来分析。地形:东段山地多,地势起伏大,使用砖石依山势而建才稳固;西段以高原为主,地势较平,可以就地建设。气候:我国降水量是东多西少,东段降水量较大,须使用砖石减少雨水侵蚀;西段降水量较小,可使用夯土。建筑材料的获取:东段山地多,基岩出露,可就近采石,节省建筑材料,省工省力;西段黄土堆积层厚,可就地取土,方便且省工省力。
(3)
根据材料“历代长城的布设都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走向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分界线基本一致”,长城沿线地区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高原山地与丘陵、平原的过渡区,降水量较少且时空变率大;植被较少,由森林草原向草原的过渡;水蚀、风蚀交错。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