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控制变量法是物理探究中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
A.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B.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C.用重垂线演示重力的方向
D.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如图所示是运动员百米赛跑时的情景,针对此情景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
B.运动员的鞋底花纹很深,可以减小压强
C.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短
D.运动员冲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人具有惯性
3.生活处处有物理,人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与人走路时相比较( )
A.压力改变,压强改变 B.压力改变,压强不变
C.压力不变,压强改变 D.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4.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如图所示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压强计
B. 卫生间的地漏
C. 锅炉水位计
D. 三峡船闸
5.下列常见数据中,与生活实际接近的是 ( )
A.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
B.托起一个鸡蛋的力是1N
C.南山顶上的压强约为1×105Pa
D.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电流约为0.5A
6.不能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现象是( )
A.飞机升空 B.地面刮起的“龙卷风”
C.树叶“吸向”高速行驶的汽车 D.吸盘贴在光滑玻璃上不脱落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拦河坝下宽上窄是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进行设计的
B.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升力,是利用了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大的原理
C.船闸在工作过程中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D.用吸管将杯中饮料吸入口中是靠大气压把饮料压进嘴里
8.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图,验证了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B.如图,船闸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C.如图,小球不会掉下,说明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D.如图,杯中的水不会落下,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其右端与桌边相齐.木板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被缓慢地向右拉出桌边一小段距离.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不变
B.M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C.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不变
D.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变小
10.如图所示的两个容积相同的圆筒形容器,分别装满不同的液体,已知距容器底部距离相等的A、B两点处液体压强pA=pB,则两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F甲、F乙和压强p甲、p乙的关系是( )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11.一只可口可乐瓶,其侧壁有a、b两个小孔并用塞子塞住,瓶内盛有一定质量的酒精,如图所示,把可口可乐瓶放入水中,当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拔出a、b两个小孔上的塞子,则( )
A.a、b两个小孔均有水流入
B.a、b两个小孔均有酒精流出.
C.酒精从a小孔流出.水从b小孔流入
D.水从a小孔流入.酒精从b小孔流出.
12.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a图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3.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容器中的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不相等
B.三个容器中,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
C.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
D.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小
14.如图,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某种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中,木块静止时,有 的体积露出液面,此时液面比放木块前升高4cm,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化了320Pa(g取10N/k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密度是1×103kg/m3
B.木块的密度为0.8g/cm3
C.木块受到的浮力是8N
D.使木块完全浸没需要2N向下的压力
15.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甲、乙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相同深度、密度为ρ甲、ρ乙两种液体,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是p甲、p乙,且 p甲>p乙.现将体积为VA、VB的两球分别浸没在甲、乙两容器的液体中,无液体溢出,甲、乙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A<VB,ρ甲>ρ乙 B.VA>VB,ρ甲>ρ乙
C.VA=VB,ρ甲<ρ乙 D.VA<VB,ρ甲=ρ乙
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
16.新冠肺炎疫情中使用负压救护车救治和转运感染者,“负压”就是通过技术手段使车内气压 外界气压,使新鲜空气流入车内,而车内被污染的空气通过无害化处理后排出,最大限度地减少医护人员与病人交叉感染。救护车疾驰而过,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医护人员和患者都是 的。
17.如图为一款自带吸管的饮料杯。吸管和杯身构成了一个 ;在吸管处将饮料吸入口中,利用了 的作用。
18.如图所示,沿B管向左快速吹气时A管中的水面将 ,这是因为A管上端口附近空气流速变快,压强变 (填“大”或“小”)的缘故;当杯内水的深度为10cm时,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大小为 (g=10N/kg)。
19.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 .(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 g/cm3.
20.如图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高度之比为2:1,底面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质量mA:mB= ,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A:pB= .
三、作图题(共2题;共10分)
21.物体重4牛,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在图中力的图示法画出它对地面的压力F。
22.如图所示是向斜上方飞出的足球,不考虑空气阻力,请你画出足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5分)
23.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利用小桌、砝码、海绵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1)同学们是根据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观察比较图甲、乙的情况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选 两图进行对比。
24.小王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两液柱的液面高度情况。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 (选填“大”或“小”)。小王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 。记录数据如下:
(2)分析表中序号为3、4的两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
(3)比较表中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应控制不变的量有 和 ,要改变的是 。
25.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在测定大气压的实验中,因缺少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①将蘸水的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
②将装有适量细砂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
③用小勺轻轻地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天平测出这时小桶和沙的质量为m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吸盘脱离玻璃板时,若不计塑料挂钩的质量,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 ,测得大气压数值的表达式是:p = 。
(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
五、计算题(共2题;共35分)
26.质量为50kg的佳琪同学每天骑共享单车上学,从星海岸城市花园到佛山三中北门要骑行900m、耗时6min,已知单车的质量为10kg,两轮接触地面的面积是2×10﹣3m2,骑行时所受阻力是人和车总重量的0.02倍,g取10N/kg,求:
(1)佳琪骑车上学的平均速度;
(2)佳琪骑行时,单车轮胎对地面的压强;
(3)佳琪上学这段路,她要做的功和做功的平均功率。
27.如图所示,质量为8kg,边长为5cm的正方体物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通过细绳系于轻质杠杆BOC的B端,杠杆可绕O点转动,且CO=3BO,在C端用F=10N的力竖直向下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细绳被拉直,(细绳重量不计,g取10Nkg)求:
(1)物体A的重力;
(2)B端细绳的拉力F拉;
(3)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
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D
6.D
7.B
8.A
9.C
10.A
11.A
12.C
13.D
14.D
15.A
16.小于;运动
17.连通器;大气压
18.上升;小;1000Pa
19.甲;1.5
20.1:1;2:1
21.解:如图所示:
22.解:如图所示:
23.(1)海绵的凹陷程度;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
(2)乙、丙
24.(1)小;相平
(2)增加
(3)4、5
(4)液体密度;橡皮膜所处深度;橡皮膜的朝向
25.(1)mg;
(2)吸盘内空气没排完干净(或天平的读数不准确,或塑料吸盘将要脱离玻璃板时加沙量偏大)
26.(1)解:由题意可知,她骑行的时间为t=6min=360s
骑行的距离为s=900m,故她骑车上学的平均速度为
答:佳琪骑车上学的平均速度为2.5m/s;
(2)解:由受力分析可知,骑行时单车对地面的压力为F=G=(m人+m车)g=(50kg+10kg)×10N/kg=600N
故单车轮胎对地面的压强为
答:佳琪骑行时,单车轮胎对地面的压强3×105Pa;
(3)解:由题意可知,行驶时的阻力为f=0.02G=0.02×600N=12N
故骑行做的功为W=fs=12N×900m=10800J
故做功的功率为
答:要做的功是10800J,做功的平均功率30W。
27.(1)解:物体A的质量为8kg,则其重力为
答:物体A的重力为
(2)解: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即B端细绳的拉力F拉为
答:B端细绳的拉力F拉为
(3)解:对物体A受力分析可知,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为
根据力的相互作用性,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也为50N,则对地面的压强为
答: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