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第4节飞出地球第5节宇宙深处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第4节飞出地球第5节宇宙深处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19 11:5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节 飞出地球
第5节 宇宙深处
设计说明 本节是从地球开始的,逐步向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深处延伸,进而展示出宇宙结构的图景,并通过著名人物、论著和事件,向学生展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最后鼓励学生学好物理,实现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培养学生认识宇宙、探索宇宙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为此,本节教学应以“问题”为基础,进行科学猜想和假设;通过文献探究和交流研讨等协作学习的方式和互动式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存储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论证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人对于宇宙的认识过程;知道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和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了解人类如何飞出地球。 3.了解太阳系家族的成员和银河系的形状和大致范围。 4.了解从地球到整个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各层次的大致尺度,理解光年的概念,知道宇宙是无限的,人对宇宙的认识是有限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从科学家身上学习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银河系和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尺度。 教学难点 让学生形成大致正确的宇宙图景。 教学方法 观察法、交流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学具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等。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宇宙的图景。 1.指导学生观看宇宙画面。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后感——宇宙是神秘的(生回答师总结)。 2.教师讲述:宇宙的神秘引发人类去追逐飞天的梦想!富于智慧的中国人终于圆梦了!如“神舟十一号”上天及安全返回!(展示“神舟十一号”上天的视频画面指导学生观看画面) 3.正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画面,忘乎所以的时候,教师提醒大家思考——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渴望离开地球,去探索地球外面的空间。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那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飞上了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课题“飞出地球”和探索“宇宙深处”。 讲授新课 探究点一:探索宇宙的历程 教师讲述:在远古的时候,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托勒密集当时天文学之大成,提出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结构学说,简称“地心说”。“地心说”模型流行了1000多年,后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建立了“日心说”模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这部分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回答:(1)“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这两种理论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3)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的? 老师讲述:虽然“地心说”和“日心说”各有其局限性,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错误向正确靠近的,且逐步深化的。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前人观察的基础上于1687年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运用它可以解释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模型,为后来的飞天之路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取得划时代的进步! 多媒体展示“万有引力定律的简介”。 说明: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同学们自己也可以动手实验来模拟万有引力,感受一下它的存在! 学生自带器材(细绳和实心小球)完成教材图10-36(b)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做实验。观察,感受万有引力的存在。 探究点二:怎样才能飞出地球去 教师在上面的模拟万有引力实验的基础上设疑:当小球的速度加快时,你感受的拉力有什么变化?你们猜想能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教师提示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实验完成后请学生作答! 进一步设想当速度达到一定的时候细绳会断,小球将飞出去! 教师引导:当速度很大时物体有没有可能飞离地球呢? 多媒体展示——介绍三种宇宙速度。 如果物体达到7.9km/s的速度,就可以围绕地球运行而不落下来,这个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如果速度达到11.2km/s,我们就称它为第二宇宙速度,可以摆脱地球引力束缚在太阳系内飞行,但不能摆脱太阳的引力控制。当速度等于或大于16.7km/s的速度,就可以飞出太阳系了,这就是第三宇宙速度。 探究点三:从太阳系到银河系 活动: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互相交流、讨论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地月系? 2.太阳系由哪些行星组成? 3.什么是银河系? 4.光年的含义是什么? 探究点四:宇宙到底有多大 活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以什么方式来观察宇宙? 2.对于宇宙,你了解到什么? 知识拓展:天体的演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信息浏览”,认识天体也是有生命的。知道“黑洞”及其特征。 探究点五:人类航天的历程及我国的航天成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学生交流:我国及世界宇航事业的最新动态。 2.课件演示:人类航天的历程及我国的航天成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课堂小结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宇宙到底有多大?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当堂达标 1.1687年,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太阳对各行星有 的作用,使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日运行。万有引力的大小跟 和 有关。 答案:引力 质量 物体间的距离 2.关于“地心说”和“日心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是在对宇宙中天体位置及运动情况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天文学家运用数学工具构筑的宇宙模型 B.“地心说”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种学说,它仅靠对天体的片面观察,因而这种学说是唯心的,易被教会利用 C.“日心说”是从观察结果得出的学说,因而是绝对正确的 D.上述说法都是正确的 答案:A 3.用绳子系着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当小球速度逐渐加快时,你感受到的拉力( )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不变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B 4.关于万有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地球越远的星球,它对地球的万有引力越小 B.质量越大的星球,它对地球的万有引力越大 C.星球对地球的吸引力既与星球距地球的距离有关,又与星球的质量有关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答案:C 5.地球上的物体必须有很大的 ,才能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飞出地球。第一宇宙速度是指 ,也叫 速度,其大小为 km/s。第二宇宙速度是指 ,也叫 速度,其大小为 km/s。第三宇宙速度是指 , 也叫 速度,其大小为 km/s。 答案:速度 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有的速度 环绕 7.9 卫星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卫星所必须具有的速度 11.2 脱离 物体挣脱太阳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所必须具有的速度 16.7 逃逸 6.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分别为 、 、 、 、 、 、 、 ,离太阳最远的是 。我们生活的地球离太阳约 km,它绕太阳旋转一周大约需要 d(天)。 答案: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海王星 1.5×108 365 7.光的传播速度是300000km/s,光在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 km,称为1光年,记作1 l.y.。已知光从银河系的一边达到另一边所用的时间是100 000年,则银河系的范围相当于 km。 答案:9.46×1012 9.46×1017 8.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 A.太阳   B.比邻星   C.金星   D.月球 答案:A 9.将星系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B.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地月系 C.银河系、太阳系、总星系、地月系 D.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答案:A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绕地球转动 B.太阳系和银河系是宇宙中并列的两大星系 C.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它比银河系小得多 D.天王星、海王星都是绕太阳运动的 答案:B 11.下列有关黑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黑洞是一种密度极大的天体 B.黑洞是在恒星衰亡的过程中发生爆炸后留下的 C.黑洞的引力极强,任何物质都不能从该处逃逸 D.黑洞是科幻小说中的一种设想,实际并不存在 答案:D 板书设计 第4节 飞出地球 第5节 宇宙深处 1.飞出地球 (1)探索宇宙的历程 (2)飞出地球:①万有引力;②三个宇宙速度 2.宇宙深处 (1)地月系 (2)太阳系 (3)银河系 (4)总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