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物质的检验鉴别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物质的检验鉴别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6-19 15:5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检验鉴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物质的检验鉴别指的是根据被检验鉴别的几种物质的性质差异及实验时的不同现象,将其一一检验、区别开来。以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为知识载体。它不仅考查学生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还考查物质之间反应呈现的特征现象,为今后《物质的推断》做好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据此要求学生学好酸碱盐的知识尤其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一些特征反应。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设计物质的直接知识、基本理论掌握比较牢固,但涉及综合运用知识时感到束手无策。而实验鉴别恰好是一个载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三学生经过近一年化学知识储备,已经具备了自主探究能力和交流协作意识,能够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物质检验鉴别的一般思路、方法及原则;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探究和创新精神;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利用化学性质进行物质的检验鉴别
【教学难点】学生运用特征反应灵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生活中怎样区分白糖、食盐、碱面?以此引入课题。 投影:复习目标 解释“物质的检验鉴别” 物质的鉴别,就是根据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对他们加以区别。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投影:合作交流(三分钟) 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提问:你知道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吗? 过渡:物质的检验是要利用物质的性质检验出物质,而物质的鉴别则是区分开来这些物质。 投影:直击中考 1、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2、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H2SO4、NaOH和Ca(OH)2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 A.碳酸钠溶 B.氯化钡溶液 C.石蕊试液 D.酚酞试液 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可鉴别的是( ) A. FeCl3 H2SO4 NaOH HCl B. HCl Na2CO3 KNO3 Na2SO4 C. HCl HNO3 AgNO3 NaCl D. BaCl2 Na2SO4 Na2CO3 HCl 同学们的表现很好。鉴别物质时,若不能靠简单的物理方法区分,就要考虑物质的化学性质,其中溶液的酸碱性是首选因素,因为指示剂对鉴别酸碱性不同的物质,具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药品用量少的优点。 模拟考场:1、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CO2、H2、H2O(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处理(假定每次处理均完全反应) (1)通过碱石灰(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时,气体体积变小 (2)通过赤热的氧化铜粉末时,粉末变为红色 (3)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 (4)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时,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可确定原气体中(  ) A.一定含有CO、H2,至少含有H2O、CO2中的一种 B.一定含有H2O、CO,可能含有CO2、H2 C.一定含有CO、CO2,可能含有H2O、H2 D.一定含有CO2、H2O,可能含有H2、CO 2、要把盐酸、碳酸钠、硫酸、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无色透明溶液鉴别开来,下面的实验方案中,你认为所加试剂和先后顺序比较合理的是( ) A.BaCl2溶液、稀HNO3、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AgNO3溶液、稀HNO3 C.稀HNO3、石蕊试液、BaCl2溶液 D.AgNO3、石蕊试液、稀HNO3 纵观上述题目,实际就是利用化学方法检验和鉴别物质的常见类型。 观看、讨论、回答 朗读复习目标并理解“物质的鉴别” 学生观察、回答 总结常见的气体的检验。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讨论,确定汇报方案和结果。交流回答。 学生思考并和教师一起归纳总结。 学生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分组讨论,积极思考,交流鉴别方案。 分组讨论,交流展示鉴别方案、鉴别结果。 学生思考并和教师一起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不另用试剂型 2、一种试剂鉴型 3、多种试剂型。 由此引入课题,联系实际,让学生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存在,从而激起学生兴趣。 理解物质检验鉴别并从概念中领悟物质鉴别的依据 让学生系统归纳总结知识点。 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语音表达能力。 归纳总结出常见的物质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通过交流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基本知识得到巩固,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提高了课堂效率。 进一步提高和锻炼学生的评价能力。讨论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性。 设计检验鉴别题的几种常见题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问题由浅入深,逐渐加大问题的难度,符合认知规律。 选择适当的中考题,拉近与中考距离,感受中考体会中考。 设计检验鉴别的几种常见题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