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课后测评
1.(2012·随州)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小强同学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学习。
C.这也许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法,但似乎也无可非议。
D_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2.(2012·盐城)下列旬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温家宝在会见安南特使时指出:当务之急是保障叙利亚平民的生命安全,各方要立即停止暴力行动。
B近年来,随着华裔青年林书豪奇迹般地崛起美国篮坛,华裔“虎妈式”教育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焦点。
C.2012年预期房价将有所回落,但总体降幅不会很大,人们希望的一触即发的情景是不会出现的。
D.中方再次敦促菲律宾切实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停止一切挑衅,拿出诚意与中方进行认真的外交对话。
3.(2012·临沂)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望着八百里沂蒙起伏的群山,文思泉涌,一首《沂蒙颂》一气呵成。
B对于各种网络游戏,一些年轻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浪费了不少宝贵的青春时光。
C.得到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她勇敢地走阳赛场,成为当天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真是相得益彰啊。
D.教语文的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
4.(2012·达州)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B.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C.在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D.为了让学生中考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为他们辅导。
5.(2012·泰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王安石《伤仲永》)
B.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平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雄伟景象)也,前人之述备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D.公输班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抵挡)有余。(《墨子·公输》)
6.(2012·哈尔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心胸狭窄,经常在一些不值一提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一连下了好几天雨,操场上拖泥带水的。
D.部门领导在检查防火工作中,认真负责,吹毛求疵,受
到群众好评。
7.(2012·桂林)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幅员辽阔,物种丰富,发展特色农业要因地制宜。
B.刘教授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睹物恩人,禁不住潸然泪下。
C.在桂林市中学生曲艺大赛中,我校以别具匠心的构思获得一等奖。
D.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不能高山仰止。
8.(2012·梅州)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C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小明在老师的点拨下终于写好了一篇作文,可谓是才思敏捷。
9.(2012·茂名)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海交会整合了两岸各自的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了双赢。
B.正在进行旅游开发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
C.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
D.爸爸经常教育我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10.(2012·遵义)下列词语的意义,不完全相反的一项是( )(3分)
A.冗长一简短安谧一喧嚣孤陋寡闻一见多识广
B.参差一整齐瘦瘪一丰腴韬光养晦一展现才能
C.忸怩一大方咫尺一天涯 比比皆是一寥寥无几
D.盛馔一简餐奢侈一节俭销声匿迹一崭露头角
11.(2012·衢州)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 的故事。
(2)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 的点缀。
(3)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 的河流。
A.悲凉悲惨悲愤 B.悲惨悲凉悲愤
C.悲凉悲愤悲惨 D.悲愤悲凉悲惨
12.(2012·天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 的荼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 开来。细细地品,那浸泡在盏中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 的一颗散淡的心。
A.缭绕荡漾歇息 B.环绕荡漾栖息
C.环绕飘扬歇息 D.缭绕飘扬栖息
13.(2012.北京)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否可尽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睾峰摹孥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4.(2012·台州)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处。(3分)
(1)我们外出旅游的时候,要带好自己 (必需、必须)的生活用品。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启事、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3)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 (变
换、变幻)。
15.(2012·丽水)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3分)
(1)天边的云彩不停地 着,时而如白雪堆积的山峰,时而又成大海的浪花泡沫。
(2)那黄了的稻草,也就是上年的秧苗,这绿色的秧苗,又会变成来年的稻草,稻草与秧苗是 关系。
(3)春天,不知名的小花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实在是 ,小花仿佛知道人们的心意,一直开到秋末。
A.变换 传承 相映成趣
B.变幻 传承 赏心悦目
C.变幻 传递 相映成趣
D.变换 传递 赏心悦目
16.(2012·无锡)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本好书就如一座堡垒,抵御着来自花花世界的草嚣,成为人们心灵宁静的港湾。
B.在北大,胡适与钱穆的讲座因精彩而风靡校园,他们在学生中也留下了“北胡南钱”的美誉。
C.少年时代总有人觉得时间如白驹过隙,有的想弥补的时候,转眼却已是青年。
D.最美丽教师张丽莉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人们面前,她英勇行为的每个细节如刚发生一样,孕厚车甲,催人泪下。
17.(2012·南充)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伯牙、子期堪称亭山流水,是我们交友的典范。
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啤孳净流,表示赞同。
C.小李沉溺于网络游戏,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他却不以为然,我行我素。
D.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本樽擘摩,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
18.(2012·成都)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忙碌奔波,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来等等自己的灵魂”。
B.为迎接学校首届文化艺术节,建明和他的搭档们枣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反映校园生活的话剧。
C.他是一个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选手,这次在奥运会上夺冠,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
D.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课后测评答案
l.B考查点: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解题思路:B中“不耻下问”指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这里用在请教对象老师身上不合适。
2.C考查点: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解题思路:C中“一触即发”比喻事态发展已极紧张,一经触动即可爆发。用在指房价的回落上不恰当。
3.C考查点: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解题思路:C.“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本句中是一方帮助另一方,使其取得成功。
4.A考查点: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解题思路:B中“叹为观止”,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在指求职的高门槛显然不合适。C中“忍俊不禁”,本来就是忍不住笑,后面再接“大笑起来”,重复。D中“处心积虑”是指费尽心思做某事,含有贬义,用在这里感彩不对。
5.B考查点: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题思路:B“衡”通“横”,梗塞、不顺利。
6.B考查点: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解题思路:A中“微不足道”本就有微小,不值得一提的意思,与后面的“小事”重复了。B中“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与这里的语境相符。C中“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在这里不可以望文生义。D中“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带有贬义。
7.D考查点: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解题思路:D中“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8.C考查点: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解题思路:A中“抑扬顿挫”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B中“络绎不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D中“才思敏捷”指才华出众,反应迅速。这与小明需要在老师的再三点拨下才写好一篇作文,是相互矛盾的。
9.D考查点: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解题思路:D项“正襟危坐”不是形容坐姿端正,而是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10.D考查点:对词语的理解和辨析。
解题思路:D中“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崭露头角”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11.B考查点:对词语的辨析和运用。
解题思路:“悲惨”侧重指处境或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如悲惨的故事,而“悲凉”指悲哀、凄凉。“悲愤”则侧重指情感悲痛愤怒。
12.A考查点: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解题思路:“缭绕”指气体回环旋转,因此可以说茶香缭绕。“涟漪”指水面的微波起伏摇动,只能用“荡漾”,不能用“飘扬”。根据排除法,答案可以确定为氏
13。B考查点: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解题思路:B中“身临其境”,“境”指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用在这里不合适,可以改为“设身处地”。
14.(1)必需(2)启示(3)变幻
考查点: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解题思路:(1)“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一般是指一种钧晶或东西。而“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一般是指一件事情。如:我今天必须回家。而这里是指生活用品,所以用“必需”。(2)“启示”是启发拯示、使人有所领悟的意思;“启事”即为公开声明莱事而刊登在报刊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这里根据语境应该选择“启示”。(3)“变换”指事物的一定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的事物,如“变换一下位置”。“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多指抽象事物,如“世界上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根据语境,这里选择“变幻”。
15.B考查点: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解题思路:“变换”是指事物的形式或内容由一种i变为另一种;“变幻”指无规则可循,不宜揣测的变化。“传承”指更替继承,而“传递”是传送,在这里根据语境应该选择“传承”。“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在句子中,没有表达相互映衬这个意思,应选择“赏心悦目”。
16.C考查点: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解思思路:C中“白驹过隙”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在句中却被误用成时间很充足这个意思。
17.B考查点: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解题思路:“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含有贬义。用在这个语境中不恰当。
18.B考查点: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解题思路:B中“逢场作戏”原指卖艺的人遇到合适的演出场地,就开始表演。现在指遇到机会,偶尔玩玩,凑凑热闹。误用这个成语的原因就是望文生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