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之选官制度和居丧制度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古代文化常识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从应试的角度说,古代文化常识作为高考的重要考点,单独设题。而且,它也是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阅读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学习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从而培养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责任意识。
【教学目标】
1、识记并掌握古代选官制度和居丧制度相关文化常识(课内及课外高频考点)。
2、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精准翻译能力。
3、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传承重任。
【教学重点】
1、识记并掌握古代选官制度和居丧制度相关文化常识。
2、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精准翻译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精准翻译能力。
教学步骤及内容
【激趣导入】
我想问一问同学们,你会用哪一个词来形容语文这个学科?如果问我,我会用“博大精深”这个词。因为语文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字、文学、文化、历史知识。你可以依凭它,跨越千年,去感受古人的智慧,了解他们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开启这场文化寻根之旅。
【知识梳理】
1、教师对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解答,并引出本节课教学重点——古代选官制度和居丧制度。
2、学生明确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阐述征辟制、察举制、科举制的具体内容。
①明确古代选官制度。
夏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同时介绍嫡长子继承制)
战国、秦朝:军功授爵制
汉代:征辟制和察举制
魏晋:九品中正制
隋唐到明清:科举制
②学生阐述征辟制和察举制的具体内容。
征辟: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察举:考察并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茂才(秀才)、贤良方正等。
③学生结合表格阐述科举制的具体内容。
科别 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考场 学政巡回案临考场(府、县) 京城和各省贡院(省城) 京城贡院(礼部) 皇宫
主考人 各省学政 中央政府特派官员 钦差大臣 皇帝
参加者 童生 生员 监生 举人 贡士
中者名称 生员 秀才 举人 贡士 进士
日期 三年之内两次 子卯午酉年 八月 桂榜 乡试 次年 三月 杏榜 会试 同年 四月 金榜
第一名 案首 解元 会元 状元
第二名 榜眼
第三名 探花
学生解释相关术语:
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传胪 连中三元 鼎甲/鼎元
④运用科举制相关知识解读诗歌、典故等。
所选材料:孟郊《登科后》、名落孙山的典故、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⑤归纳古代表示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关于任职授官的有:
拜、授、除、任、征、辟、荐、举、赠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
拔、擢、进、陟、升
关于降级免职的有:
贬、谪、左迁、罢、免、革、褫
关于调动职务的有:
调、徙、移、迁、出
关于兼任代理的有:
领、判、兼、摄、守、假、权、行、署
关于辞职退休的有:
致仕、休致、乞骸骨、乞身、悬车、移疾
3、学生对古代居丧制度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教师适当补充、拓展。
①解释丁忧制度的含义,并梳理与朝廷官员居丧有关的文言词语。
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叫做丁忧。丁忧期间,要吃、睡、住在父母坟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并停止一些娱乐活动。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守丧。丁忧制度是古代居丧制度中的一个小部分。
与朝廷官员居丧有关的文言词语:
丁忧/丁艰 夺情/起复 服阕/服除
②回顾古代丧服制度。
根据生者和死者亲疏关系不同,穿不同的丧服。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由重至轻,有斩衰(cuī)、齐(zī)衰、大功、小功、缌(sī)麻五个等级。
【当堂训练】
习题设为选择题和翻译题两类,难易程度梯度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