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最后一课

文档属性

名称 7 最后一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24 17:16:50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人教新课标
初一(下)语文课件7 最后一课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三个阶段。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其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9月,法国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为了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本文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一、读一读哽住 踱步 惩罚

祈祷 懊悔 钥匙
强迫 柏林 郝叟duóchénɡdǎoàoyào shiqiǎnɡhǎo sǒuɡěnɡBó二、记一记诧 异: 懊 悔: 祈 祷: 宛 转: 觉得奇怪。 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指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或指(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一、上学路上(1~6)
二、最后一课(7~23)
三、宣布下课(24~29) 1.上课之前2.上课之中发展高潮、结局开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故事情节。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一、研读文本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
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
街上也能听到上课前,开课桌啦,
关课桌啦,捂着耳
朵大声背书啦……老师拿着大铁戒尺
在桌子上紧敲着,“静
一点,静一点……”
迟到,会遭到韩麦尔先生的责骂一切偏安安静静的,整个
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
肃的气氛上课前,学生们已经都在
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今天迟到,韩麦尔先生却温和地叫我快坐好。
老师穿……打……戴……(和平时不一样)1.认识小弗郎士二、分析人物形象(1)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的课堂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小弗郎士在文中有何作用?(1)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的课堂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心理描写稚幼1.“害怕法语”“热爱法语”心智成长2.韩麦尔先生小镇上居民心灵感染(2)小弗郎士在文中有何作用?? 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 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服装穿上最漂亮的绿色礼服表情温和、严肃、惨白、哽、呆语言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我
——我——” 评论法国语
言,利用语言来号召人们。动作用尽全身力气书写“法兰西万岁”真挚深切的爱国热情韩

尔2.认识韩麦尔先生标出文中有关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段并分析该人物。三、分析环境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说说它的作用。1.自然环境:表现小弗郎士愉快的心情,同时又反衬故事的悲剧气氛。2.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情节人 物小弗郎士韩麦尔宣布下课上课中上课前贪玩 怕老师
不爱学习 不懂事热爱祖国 热爱学习
理解老师转变行为:认真执教
语言:自责 赞美
服饰:极为庄重动作:书写“法兰西万岁”
语言:哽咽
脸色:惨白升华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被侵略和反侵略的历史,《最后一课》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请以例句为范,列举中国人民在抗击外族侵略时所表现的高昂气节的句子。示例:民族气节是韩麦尔“法兰西万岁”呐喊声中的坚定信念!民族气节是陆游“ ”的高尚情操!民族气节是林则徐“ ”
的凛然不惧!民族气节是孙中山“ ”的豪情壮志!事定犹须待阖棺,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气节是文天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都德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