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2份)(新课标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语文下册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2份)(新课标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4-09 19: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讲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帮助乡亲们挖水井,解决了吃水困难。解放后,乡亲们在井边立碑,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吃水不忘挖井人”,本来意思上是我们每天从井里取水上来饮用,享受劳动成果,但是不能忘记那起先挖井的人。后来,“吃水不忘挖井人”成为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并非专指吃水这件事情,它有了比喻意义,比喻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得到好处,不忘记它的由来,不忘记当初创造成果的人,一句话,不忘记根本。课文要告诉我们学生的肯定也就是它的比喻意思。可是课文所描述的年代对于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来说,都很远了,何况我们的学生,他们更是生在幸福中,长在幸福里,他们根本不能明白,这样的文章孩子们是不喜欢的,他们更喜欢的是《小松树和大松树》这样的充满寓言色彩的故事,他们爱读,更爱表演。
  怎么办?怎样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呢?反复备课后都觉得不行,就凭单调的朗读来理解,告诉孩子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比喻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得到好处,不忘记它的由来,不忘记当初创造成果的人,一句话,不忘记根本”,肯定不行的。
  教学片断:
  师:今天老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听一听是歌颂谁的?
  播放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是歌颂毛主席的。
  师:对!这首歌曲是唱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敬爱的毛主席的(出示主席画像)。
  人物简介:毛主席是一位杰出的领袖,他的一生都在为领导中国的革命事业披肝沥胆,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呕心沥血。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人们唱给他的歌更是不绝于耳。(相机出示:主席、领导、革命、解放)。让我们大家在毛主席伟大品质人格的鼓舞下大声地读出它们吧!愿意吧吗?  (生齐读)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瑞金市沙洲坝的老乡们是怎样怀念这位伟人的,好吗?
  本课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一因素。而且现在的学生对那一段历史的了解知之甚少,那么在教学时学生很容易觉得没意思,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一定要在新授内容前让他们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历史背景有简要了解。这一环节的设计在教学开始时用歌曲导入,激发了学习兴趣。紧接着对毛主席进行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
  孩子们不懂,是因为他们难以想象当时那样的年代,如果让孩子亲眼看看那样的年代,会不会对他们有所感触呢?我又试着找了些资料,在教学课文时,我让学生们展现了那个艰苦的年代:破破烂烂的东西、瘦瘦的人们……我把画面定格在乡亲们为了吃水,挑着担子,来回走上好远的路,担回水,画面是神奇的,孩子们的眼睛争得大大的,一开始嬉笑的表情没有了,脸上的表情变了。趁着机会,我引导孩子们从画面中回到课文中,来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了直观的感受,让孩子们来理解:为什么要“吃水不忘挖井人”?就容易多了。孩子们也有话可说了。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多少年来,当我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当我们放声歌唱幸福的时候,就想起毛主席这位杰出的领袖,就会想起他披肝沥胆、呕心沥血、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不朽功勋。而现在的孩子对毛主席的了解却少之又少。
  原本以为对这篇课文思想的把握孩子们应该很容易。但在我初步分析课文后我问出:“乡亲们为什么要立下这块石碑?”的时候,望者孩子们一双双迷茫的大眼睛的时候,我就知道不对了。
  怎么办?让学生再读课文吧!一遍、两遍、三遍的读,渐渐有小手举起来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孩子还是看上去“傻呆呆”的样子。
  怎么办?光通过朗读感悟还不行。怎样引导呢?从这口“井”入手吧!
  师:井是怎么样子的?
  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给我们画了一口井。
  师:井很深,那挖一口井容易吗?
  生:不容易,很困难。
  师:课文中的这口井是谁挖的?
  生:毛主席。
  师:只有毛主席一个人吗?
  生:是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的。
  师:他们为什么要挖井?
  生: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师:所以挖了这口井后——
  生:以后吃水就很方便了。
  师: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你发现这口井跟我们平时的井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口井是毛主席带领乡亲们挖的。
  生:这口井给那里的乡亲带来了很多方便。
  出示:“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齐读这句话。
  师:现在你知道乡亲们为什么要立石碑了吗?
  生:是为了不要忘记毛主席。
  生:是为了让那里的人永远记得毛主席。
  师:老师送你们一个更好的词语——纪念(板书)乡亲们立石碑是为了——
  生:纪念毛主席。
  师:那就让我们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
  在引导上出现这样的偏差,完全是因为我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估计不足,给了他们太高的定位。这是我以后要注意的地方,不然在以后的课堂中,这种类似情况还会出现。这节课由于时间关系,让孩子对毛主席的感知也太少,甚至可以说没有,这是一大缺憾,让他们多感受到、体会到毛主席的伟大,人们对他的感谢和崇敬,也许孩子们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还会更加深刻。
PAGE
1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