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课前预习及课文详细注释
一、预习与单元导语的关系及其教学价值预习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双腿瘫痪,又长年患病,却一直在和病魔抗争,这种生存状况使他的作品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体会文中流露的情绪,反思一下:沐浴在亲情中,我们是否只知接受,不会感动,也不懂回报呢?朗读课文,找出一些蕴含着丰富情感的语句,细加体会。
“预习”里的第一段,要求学生初步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绪,并进行自我反思。它指向单元教学导语中“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指思想和情感,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要将思想感情窄化为感情。当然预习提示中很明显是唤起同学们的同理心,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初步理解作者只是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之中,没有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
第二段指向单元导语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及“有的文章情感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这里指明方法,要在朗读中找出语句,并且细加品味,也就是结合语境咬文嚼字。完成这个预习,可以让教师确定学生的“已知已会”,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自己的教学起点。例如“体会文中流露的情绪”,学生在自读过程中会有所认识,只是认识得不够全面;对于作者在母亲逝去后对母爱有了深层理解,对生命有了进一步感悟,学生可能会没有体悟到。也就是说要想真正理解文章感情基调的变化,必须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节奏、感情基调的变化,同时要注意结合语境咬文嚼字。
二、思考探究、积累拓展与单元导语的关系及其教学价值
思考探究
一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二 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可以参考下列细节,也可以自己再找一些。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三 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思考探究的三个题目与单元导语中“把握文章感情基调”“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紧密相连,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文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且三个题目符合阅读规律,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边朗读边思考,文章取题目为《秋天的怀念》的原因,这样使学生既注意到整体的感情基调,又注意到具体语段的感情的变化。另外,说出文中哪些细节打动自己,实际上就是品味字里行间深沉含蓄情感的过程。联系上下文,理解两次出现关键语句“好好儿活”有何用意的过程,实际上是促使学生思维深化的过程,这两句既体现了母爱的深沉与伟大,也表现了作者的愧疚与悔恨之情,同时暗示了作者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因此,这三个题目的设置过程,很明显是按照“浅——深”“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符合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的“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应起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的作用”的要求。由以上分析,可以围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一目标来展开教学,三个思考探究题目可以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积累拓展
四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五 课文第1段与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这两段文字的节奏。尝试分角色朗读,注意传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情。
第四题指向“语言积累与运用”,属于“从字里行间品味作者思想感情”的教学。较之于思考探究的第二题,通过细节描写体会母亲深沉含蓄的爱,本题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品味文中虚词的作用,来体会走出生命痛苦深渊的作者对母亲的愧疚悔恨之情,这两题是相互呼应,由浅到深,螺旋式上升的。在教学过程中应与上题作为并列教学设计环节出现,不要在课堂结束后再来作为练习出现。
第五题除了在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来加强朗读,同时也是思考探究第一题,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另外学生作为读者,尝试分角色朗读,会深入情境,感情得以升华。另外,这也指向了“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这两段的节奏。这实际是通过品味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获得对人物情感美的鉴赏评价。然后自己运用语气节奏把这种理解鉴赏展现出来,这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也是从欣赏、评价到理解运用的过程。此环节可以放在思考探究第二题“品味细节,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和积累拓展第四题“通过品味虚词来理解作者悔恨愧疚的思想感情”两个教学环节之间。另外,学生在朗读中注意语气节奏,也为把握4、5、6、7段的感情基调,进而更深入地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做了良好的示范。这样在第二课时中真正理解关键语句“好好儿活”的含义,继续探寻生命的意义,就水到渠成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赵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这里用词是“暴怒无常”不是“喜怒无常”不是“暴怒”,可见此时作者的暴怒的次数之多,程度之烈,超出一般人们的想象,展现了作者极为痛苦,甚至想随时毁灭自己的生命状态。)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北归的大雁在自由地飞翔,甜美的歌声代表着生活的美好,可这一切与正处于青春年华却双腿瘫痪的作者彻底无缘了,怎不让他暴怒?)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悄悄地躲出去”却又“偷偷地听着”,可以看出母亲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需要发泄,甚至需要一个人发泄,同时她又担心儿子,怕儿子用什么过激行为来伤害自己。“悄悄”和“偷偷”背后是她疼痛不已的揪心。下文写到“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细节,正是这种心情的流露。)“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总是”可见母亲说的次数多,以及母亲陪伴儿子度过痛苦状态持续的时间之长,母亲多么希望儿子能够走出来,散散心,来减轻内心的极度痛苦啊!)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可以想象,母亲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照顾儿子,所以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喊出来的“我可活什么劲儿”的话语,伴随捶打双腿的动作,分明告诉我们,此时作者认为自己活着没有任何意义,只会徒增痛苦。而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的动作,以及“忍住哭声”所说的话“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凝聚着母亲内心怎样的痛彻心扉啊!同时她又那样地坚忍,她没有嚎啕大哭,也没有泪如雨下,只是反复强调“好好儿活”,怎么个好好活法,或许面对眼前的命运加持给生命的灾难,能够去接受,能够去正视,能够不放弃自己的生命,就是此时母亲最大的希望吧!)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母亲“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而“我”却只是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对母亲身体和内心的痛苦毫无察觉,时过境迁,现在已经好好儿活的自己想起来怎不愧疚悔恨?)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母亲是“挡”在窗前的,她为什么要“挡”?因为他知道儿子看到飘落的树叶,又在想自己生命在慢慢凋零,儿子甚至想随时去结束它。)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母亲此时病入膏肓,身心疲惫,可是她的内心最渴求的还是儿子哪怕是有那么一点点欣赏美好事物的勇气。)“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喜出望外”指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母亲像小孩子一样“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的动作,母亲的絮叨,母亲的计划,这一切的“喜出望外”,仅仅是因为今天儿子能够外出走走,没有封闭自己。当意识到无意中说出的敏感词语,她忽然不说了,她怕刺激儿子那脆弱的内心啊!)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母亲到底干什么去了,儿子无从所知,读者也无从所知,或许是准备东西去了,或许是高兴极了,去外面掉泪了……就这样母子之间没有任何话语,就阴阳两隔。)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一个“还”字可见母亲已经病到了何种程度,可见母亲为了能陪儿子走出痛苦,隐忍到何种程度。)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绝”和“竟”说明作者对母亲病情的严重以及永远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话到底是什么呢?是“我那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该怎么活”吗?是“我那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麻烦邻居们多照顾”吗?是“我那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一定要好好活”吗?不得而知,只知道母亲临死之前最惦记的就是这两个孩子。生命信息的传递有时不需要直白的语言,母亲在点点滴滴中已经把所有厚重、坚强、博大、隐忍的爱注入到作者的生命里,这份爱已经通过灵魂的呼唤传递给儿子,使儿子决定要坚强地面对生活的磨难,在精神上重新站立起来,重新寻找生命的意义。)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淡雅、高洁、热烈、深沉”又何尝不是生命的底色?“烂漫”又何尝不是历尽磨难重新起航的生命状态?)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是无论面对命运怎样的打击,都能够坚强起来,珍惜生命——这就是母亲对作者最大的期盼啊!同时,每个读者都会思考“如何感恩我们的母亲,如何利用我们健康的身体,去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个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