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动能和势能 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1.3 动能和势能 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19 21:3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3动能和势能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第十一章第三节《动能和势能》,通过前两节内容,学生对物体做功就有了初步认识,物体一旦受到力,他就能对外做功,他就会具有能量,本节课内容是功和能的认识的转化,既密切联系了前面学过的运动、重力和弹力等知识,还引导学生观察生产、生活中的能量现象,为后面一节机械能及其转化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对现实世界的了解有一定的经验,对原理性的问题认知不够,需教师结合所学逐步引导。在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对能量有初步的认识,做功的基础上了解能量,并能够利用之前所学的科学方法,渗透到课堂中教师应善于抓取常见的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理解能量,还要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过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做功的角度描述建立能量概念,认识功和能关系
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通过探究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
具有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
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动能和势能大小影响因素
难点:能量概念建立,从能量的角度分析问题
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感受能量 展示图片(关于自然灾害) 同学们,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面前,永远都是如此的弱小,请观看发生的几起自然灾害。 洪水可以冲走了房屋,说明洪水可以对房屋做功呢? b.台风吹走了车子,说明台风对车子做功 c.泥石冲走了村庄,说明泥石流对村庄做功 能量概念 物体能够对外界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简称:能,单位:焦耳 (J) 在具有巨大能量的无情自然灾害面前,人间有情,解放军战士,官兵战斗在受灾一线,救助受灾群众,消防官兵是怎么救灾的呢? 展示消防官兵帮助移动灾民累到在地, 为什么消防官兵会救灾会累倒在地呢? 自然灾害给我们的家园带来了毁灭性的冲击 比较一下自然灾害和消防官兵谁的能量大呢? 为什么? 一个物体做功本领越大,说明它能量就越大。 生:因为它消耗了能量 生:因为消防官兵对灾民做了功,消耗了能量 生:自然灾害 生:对物体做功多 通过三种不同的物质形态,先让学生从做功的角度的分析,感受运动的物质能对外界做功就能量 让学生感受自然灾害对我国的侵袭,并提醒学生遇到自然灾害时,少出门,注意及时躲避的方法
2、揭示目标 感受能量 那请同学们拿起身边的物体感受一下能量? 举高一摞书,停留一段时间,你的感觉是什么? 为什么? 生:累 生:因为我对书做了功,此时我消耗了能量
自主学习 能量分类 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5分钟 除了自然灾害具有巨大的能量,生活中还有哪些会有能量呢? 拉开的弹簧、高山的石头、行驶的汽车 通过自主学习,我们把能量分为几类呢? 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能.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势能.__________ _叫弹性势能. 3、________________叫势能.___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为势能.
新课讲授,探究性实验 动能大小引入 【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动能 展示具有动能的物体。 师:哪些物体具有能量呢? 飞行的子弹能射穿金蛋和水瓶,说明子弹具有什么能量? 师:比较一下汽车的能量和火车的能量的大小,飞行的子弹能量和被弹弓打出去的石头能量的大小,说明动能有大有小,根据以上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呢?同时你能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师引导】人如果被掷出的铅球砸到比投出的篮球砸到,受到的伤害要大得多。 轻轻投出的篮球,人即使被砸到也不很疼,但被急速传来的篮球砸一下,可能就要受伤了。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现在利用桌面上的斜面、小车、小木块来探究动能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 实验前,我们思考以下问题: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什么来反映小球的动能的大小的 3、如何控制质量不同的小球撞击物体时的速度相同 4.这个实验是用什么方法探究的 【探究问题】(1)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在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我们应该保持什么量不变?改变什么量? 2、如何控制质量相同的小球撞击物体时的速度不同 方案:把放到两个不同高度的斜面上令其滚下,到达平面上打击同一个小木块,推动木块做功,根据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远近来判断小车两次的具有的动能的大小. 【学生演示实验】学生边操作边提问.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提问】(1)小车运动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是相同吗 为什么 (2)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是否相同 (3)从高处滚下的小球做功多还是低处滚下的做功多 师: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探究问题】(1)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这次的实验,我们该怎么做呢? 师:我们可以得出来什么结论呢? 【想想议议P68】:生活中为什么要对不同的质量的汽车限速呢? 书P69小资料 生:动能 猜想:(1)和质量有关(2)和速度有关 学生阅读课本P90 生完成实验: 可以将两个不同的质量放到同一高度,让它从静止开始滚下,到达平面上推动木块做功,再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生齐答】(1)不同.因为小球在斜面上高度越大滚到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大;(2)不同;(3)从高处滚下的小球做功多. 结论: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______,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_____. 【生完成演示实验】 生:因为质量越大的汽车,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出交通事故的损害性就越大 动能的概念应用
重力势能引入 【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重力势能 师:下雪天是美好的,但雪崩的瞬间给人带的灾难是毁灭性的,雪崩爆发的能量是巨大的。 除了雪崩还有哪些情况具有重力势能呢?【展示具有势能的物体】 我们要把桩打入地下,为什么要用巨大的重锤?用锤子行不行呢?为什么? 把木桩打入地下,为什么要举的很高呢?靠近的敲一下能把木桩打进去呢? 这说明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播放视频,验证猜想】 问:我们是通过什么比较势能的大小呢? (1)实验中怎样探究重力势能与物体被举高的高度之间的关系的 (2)实验中怎样探究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的 (3)这个实验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是什么 (4)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当我们从建筑工地附近走过时,会看到一些安全警示牌,同时你也会特别地小心.请问:(1)这些安全警示牌表示什么意思 (2)为什么要在建筑工地上设立安全警示牌 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警示高空坠物】 生:因为重锤的质量大,具有的重力势能大 生:因为高度很高时,能量很大,可以把木桩打进去 【生猜想】: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 学生预测现象 观察结果 【得出结论】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高的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生:这是因为高处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下落时会对人造成伤害. 重力势能的概念应用
【探究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展示具有弹性势能的物体】 如弹弓、拉长的弹簧、射箭、机械手表等.它们产生的弹力都能让物体做功,说明它们具有能量。 弹性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就地取材,前段时间我们班有的学生,用橡皮筋发射纸子弹,同学们思考一下。 【引导性提问】怎样让纸子弹发射的远一些? 师:橡皮筋拉长,变长的橡皮筋为什么就能发射的远一些呢? 师:根据以上,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你们做的弹弓平常能不能对准人?不管是纸子弹还是石头对着人打都是不礼貌,老师希望你们能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有规矩的学生。 生:发现共同特征 形变——>得出弹性势能的概念 生猜想:弹性形变 生:把橡皮筋拉长。 【学生上台演示任务】 学生疑问,教师引导 生:形变量变长,产生的弹力就越大,弹力越大,做功越多,弹性势能就越大 【得出结论】 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得出结论、知识运用 巩固练习 1.物体所具有的能的判断. 例1.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能,请写在空白处. (1)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__________(2)竖直上抛的小球在最高点时 (3)静止在空中的气球_________(4)从空中降落的雨点__________ (5)被压缩了的弹簧___________.(6)飞流之下的瀑布_______________
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引导 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3、势能 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 的高度有关 弹性势能: 与弹性形变程度有关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拓展:能量的危害的教育,不做能量杀手,不高空坠物
拓展 飞机为什么“怕”小鸟?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缺点:能量的引入不够简单易懂,分类比较法、转换法的科学研究方法未渗透到课堂当中,习题的设计未围绕难点知识。
优点:
1、教学思路清晰,重点、难点突出;
2、就地取材,利用调皮的学生经常玩的玩具得出弹性势能的物理规律,学生更易理解;
3、利用多媒体演示资源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前概念预测现象,得到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物理规律,对于物理规律更能理解;
4、在教学中渗透学生的文明素质教育,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的道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