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表格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表格式)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19 21:4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与简要思路】
苏科版义务教育物理教科书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安排在第九章力与运动关系的第二节。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是第八章的力及二力平衡。课程标准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要求是: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借助理想实验法,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首先通过生活中力与运动的困惑进行简单研讨,知道力可以使物体运动,力也可以阻碍物体运动。紧接着探讨并分析阻力对物体的运动影响,影响是多方面的,选择一个简单易操作的进行实验探究。将实验探究内容进一步明确——探究水平面阻力对小车运动到停止下来距离远近的影响,(有关如何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直接告诉学生),然后根据实验证据进一步推理分析,得出运动的小车不受力时将一直运动下去。为了进一步接近牛顿第一定律,教师巧妙结合数学图像法,根据上学期第五章所学的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来分析小车运动速度变化的情况并作图,再次推理得出匀速直线运动图像,也就是:运动的小车不受力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然,方法是多样的,我们也可以支持学生去思考,结合已经了解到的力的作用效果来分析,不受力的情况下,既没有形变的变化,也不会有运动状态的改变,所以原来运动的将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即为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从而推出牛顿第一定律。最后理解并学会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利用学生和老师的平板进行习题的课堂互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水平面阻力对小车运动到停止下来距离远近的影响。
2.结合课上合作小组实验得出的证据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3.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一定律。
【重点与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课本、PPT课件、多功能计算机、平板等。
实验器材:长木板、小车、报纸、毛巾、棉布、木板等。
(
实例研讨生活中的困惑——力与运动
探究水平面阻力对小车运动到停止下来距离远近的影响
由实验结论进行层层推理,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过程。
(重点)
课堂检查(平板互动)
课堂小结
)【教学流程图】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新课引入 1.展示学习目标 2.播放微视频——牛顿不为人知的故事 3.从故事介绍中揭示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1.阅读学习目标 2.观看牛顿故事 3.观看过程激发学习物理兴趣 1.激发兴趣,引出新课 2.了解牛顿一生 3.学习牛顿谦虚、专研的精神。
生活中的困惑 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65页 2.PPT给出阅读后需要思考的问题:滚动的足球为什么最终会静止? 1.阅读教材第65页 2.思考:滚动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的原因。 3.组内讨论交流。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2.学会在情境中思考问题。
探讨并 分析——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结合生活中的困惑继续深入,进行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PPT展示: 先阅读课本65-66页,然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该实验中: 1、“阻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要改变吗? 2、“小车运动的影响”通过___体现出来的? A、小车运动速度的快慢 B、小车在水平面上最终停止下来的距离远近 C、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到停止下来所需时间的长短 3、再次明确本实验的探究内容是什么? 4、实验方法? 控制哪些量相同?改变什么量?如何改变? 1、“阻力”的施力物体是水平面。因为探究的是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需要改变“阻力”大小。 2、教材中是通过B体现出来的。其实三种方式都可以用来探究小车运动的影响。细分析得知: A、速度的直接测量有一定的困难,很难操作。 B、距离的远近可以用身边的刻度尺进行测量,也可以直观,或用笔做标记。 C、如果间隔时间相差不大的话需要秒表进行测量,器材偏多。 3、由此可见本次实验的探究内容是:探究阻力对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到停止下来距离远近的影响。 4、所以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改变水平面的阻力大小。通过改变水平面材料的粗糙程度,越粗糙阻力越大,越光滑阻力越小。 1.运用之前所学知识判别施力物体。理解实验探究内容。 2.呈现阻力对物体运动的不同方面的影响,拓展思维,分析对比中选择最简单易操作的途径。 3.将大的实验探究内容进行缩小: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探究水平面阻力对小车运动到停止下来距离远近的影响。 4.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环节 探究水平面阻力对小车运动到停止下来距离远近的影响 教学环节 探究水平面阻力对小车运动到停止下来距离远近的影响 教师活动 1.PPT展示 依据: 足球在草地上滚动到停止下来事例 猜想: 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因素有哪些? 思考: 只研究阻力对小车运动影响时,另一因素要不要控制不变? 2.知识补充: 为了控制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 你可以这样做: 同一小车 同一斜面 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释放 “自由释放”:让小车静止后松手,不施加任何外力的作用。 3.合作小组进行实验 友情提醒: 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水平面材料(木板、毛巾和报纸)、小车。 动动脑筋: 斜面怎么搭建呢? 斜面要与水平面接触平整哦! 你也可以自备其他器材。 教师活动 4.试验数据交流展示:(对多个小组的数据进行实物投影) 实验序号水平部分的材料小车所受阻力的情况小车运动的路程1木板最小最远2报纸较大较远3毛巾最大最近
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运动的路程越远。 5.再推理: 若不受阻力作用,运动的小车将沿直线一直运动下去。 实验方法介绍——理想实验法: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结论。 再次分析表格中的证据: 小车在同一水平面上 的速度有变化吗?怎么变? 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 的速度减小的幅度相同吗? 数学物理方法处理: (
毛巾
报纸
木板
匀速直线
) 引导学生分析接触面越光滑阻力越小时,速度减小的越慢,曲线越接近水平,理想情况下接触面绝对光滑应该是什么样的曲线,学生板演并分析此水平线是匀速直线运动曲线。将结论更深一层:若不受阻力作用,运动的小车将沿直线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6.牛顿第一定律建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 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学生活动 1.根据生活中的事例,猜想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与初速度和水平面施加的阻力大小有关。 只研究阻力对小车运动影响时应该控制初始速度不变。 2.根据补充的知识学会实验操作,理解“自由释放”的含义。 3.根据PPT中的友情提醒,多思考分析,遇到实际问题多动脑筋并解决。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斜面与水平面的连接良好,否则对实验会有明显的影响。 学生活动 4.在合作小组实验时学会设计实验表格并收集有效数据。部分小组会选择用刻度尺去测量小车在水平面滑行距离远近,也有小组用铅笔做标记,只是粗略对比远近。小组进行多次实验,数据更具有普遍性。 5.在实验的基础是进行理想化,假如水平面没有摩擦,没有阻力,小车将停不下来,一直运动下去。 再进一步推理,巧妙依据八年级上学期第五章学习过的匀速直线运动的V-t曲线图,借助图像,分析阻力大小不同导致速度变化的快慢作图,最终图像将是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的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若不受阻力作用,运动的小车将沿直线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简单思考静止的小车最终仍保持静止。 6.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解: 原来静止的物体, 不受力时保持静止。 (2)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 1.物理源于生活,从熟悉的生活中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到停止下来这一事例对课堂实验中小车的运动情况进行猜想,使猜想有依据,更正确。 2.基于学生学习层次低的现实,将影响斜面上物体下滑到水平面速度大小的因素直接给出,只要求学生读懂会操作就可以了。 3.合作小组进行实验,能力要求较多:(1)设计实验表格;(2)对实验操作的理解,明确实验目的,怎么样进行;(3)实验过程中的控制变量法的灵活运用;(4)会收集证据,并记录在表格中;(5)讨论、交流、合作精神的体现等。 说明 4.不同的小组收集证据的方法不完全相同,通过实物投影展示,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路程越远。 5.理想实验法、数学图想法的运用。 学会在实验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得出实验本身达不到的结论;巧妙结合所学知识,将理想的结论更进一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6.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将理论进行运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课堂 检测 (平板互动) 利用平板进行课堂互动。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物体没有力的作用时一定静止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力 2. 教室里悬挂着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它受到的所有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 ) A.加速下落 B.匀速下落 C.保持静止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3. 如图所示,一辆卡车在开到拱形桥顶时,若突然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则这辆车将会 ( ) A.沿着桥面倒滑下去 B.沿着桥面向前滑下去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沿着桥面做减速运动 4. 牛顿第一定律是( ) A.是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 B.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得到的结论 C.只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规律 D.是日常生活得出的结论 运用平板完成作业。 1.(1)错误。 物体没有力作用时也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 (2)错误。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有可能不受力。 2.答案选择C。 依据牛顿第一定律,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 3. 答案选择C。 依据牛顿第一定律,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答案选择B。 牛顿第一定律源于“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在该实验结论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科学推理得出的。 1.考察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能力。由于不受力的物体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部分同学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导致判断上的错误的出现。 2. 运用牛顿第一定律,针对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 3.运用牛顿第一定律,针对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考察整个实验结论的由来,建立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推理。
教学环节 课堂 小结 教学 反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实验中的,为了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相同,要求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自由释放。 2.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方法:理想实验法。 3.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解: (1)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 (2)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实验目的比较广泛,联系生活,根据经验可知,影响物体运动的有多方面,速度的变化、距离的远近、运动时间的长短等。为了便于观察进行实验,课本中采用的是对比运动距离的远近,但是个人认为还是应该让学生有个全面的认识过程。对于实验本身并不困难,此实验的结论也不难得出,难点在于如何将“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一直运动下去”就是“匀速直线运动”?在物理上我们利用数学坐标图像,巧妙解决这一难点,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方法是多样的,我们也可以支持学生去思考,结合已经了解到的力的作用效果来分析,不受力的情况下,既没有形变的变化,也不会有运动状态的改变,所以原来运动的将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即为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当然,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也发现有的小组在对比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远近时利用了刻度尺,但是在数据展示时并没有展示到,如果时间允许,应该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 说明 师生互动。学生总结,教师整理归纳。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