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2、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1.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突破重难点方法:
1.用估一估、找一找、量一量、想一想、画一画等方法加深对1分米、1毫米的长度的认识。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厘米尺和米尺,找出1米中有10个1分米,1分米中有10个1厘米,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
教学用具:
刻度尺、米尺、纸条、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数学日记
(请一位同学读数学日记)
在这里你能找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
3.请同学们量出自己文具盒的长和宽。
二、参与各种活动,探究新知:
(一)认识分米
看来,我们对前面学过的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掌握得不错。
1、观察一下老师发的纸条,看看他有多长,有多宽。不用尺子量,猜一猜它大约有多长。并说一说猜的结果。
2、让学生量出纸条的长和宽并与猜想结果进行比较,汇报测量的结果。
3、让学生用尺子在纸条上量出10厘米然后把它裁下来,让学生试说10厘米又叫什么?(如果不知道就直接告知它就是1分米。) (板书:10厘米)
4、10厘米就是1分米,得出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并板书:1分米=10厘米。
5、你能在直尺上找出从哪里到哪的长度是1分米吗?让学生汇报。(如果汇报的起止刻度不一样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些长度都是1分米。如果只找了从0-10之间的长度,就让学生思考在尺子上还能找到其他的1分米长度吗?)
小结:象这样不管从刻度几开始,只要中间的距离是10厘米,长度就是1分米。
6、把1分米长的线段画下来。画完了同桌互相验证。
7、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大约有多长,睁开眼睛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的长度。
8、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9、再到米尺上去找找1分米,同桌两个同学用一根米尺,两人一起合作,找一找,数一数。(数、汇报)
板书: 1米 =10分米。
通过数得出了米和分米的关系,谁还记得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 = 100厘米
(二)认识毫米。
1、数学课本有多长
(1)刚才我们在尺子上认识了1分米的长度,请你拿出尺子来动手量一量你的数学课本的厚度!(汇报测量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课本的宽并不都是整厘米数)。
(2)实物展示课本宽度测量图,来看一看它的厚是多少。
小结:象这样比不够1厘米应该怎么表示呢?说明:其实人们早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表示方法了,那就是用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后让学生读)
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数一共6个小格就是6毫米,现在这本书的厚度你知道吗?(6毫米 )。
(3)说明:尺子1厘米中间,每 1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课件出示)
(4)多媒体展示放大了尺子上的1厘米 ,一起再来数一数,得出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
从而得出:1厘米 = 10毫米 。
1.让学生感受到小小的一把尺子里竟然会藏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
2、感悟1毫米的长度。
请同学们数出10 张纸的厚度,估计一下它的厚度会是多少。然后动手测量它的厚度。用拇指和食指轻轻的捏住,另一只手轻轻的把它抽出来,再把放进去,再抽出来使学生感受到这里留下的小缝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 。
3. 课堂练兵
出示幻灯片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
(三)理顺学过的长度单位。
1、小结:大家不仅能熟练地运用米和厘米来学习,还认识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板书课题)你能试着给这四个长度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排队。(使学生感受到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排队。)
四、拓展练习,加深认识
(一)生活中经常需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我们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长度单位。
(二)数学日记。出示课件。
说明:学了长度单位后,小淘气写了这样一篇数学日记。
师读,学生边看边听。让学生说一说对这里出现的长度都有哪些看法,引导改正不合适的地方。
四、概括总结,知情互融:
此时此刻你感觉自己的心情怎么样?告诉大家你为什么会感到很高兴很快乐。
五、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mm dm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