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19 22:4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用一个动滑轮匀速提起108N的物体(绳重与摩擦不计),所用的拉力为60N,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若用此动滑轮匀速提起重 180N的物体,当物体被 匀速拉高   m时,拉力做的功为288J.
2.如图在粗糙斜面上将一个重为16N的物体匀速拉到高h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10N,斜面长s=2m、高h=1m。其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在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越   (选填“省力”或“费力”)。
3.体育考试中小明投出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实心球重20N,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过程中,球下降的高度为2.7m,用时约0.75s。则球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为    J,功率为    W。
4.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水平路面上,分别以1m/s和0.5m/s的速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木箱沿直线匀速推动了10m.在此过程中,甲对木箱做的功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对木箱做的功;甲、乙两人中   (选填“甲”或“乙”)做功的功率更大.
5.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20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上升了1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120N,如果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是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若物重再增加4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6.如图所示,将一块1m长的木板一端架高0.4m,用50N沿木板的拉力把一个重为100N的小铁块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这里的木板是一种简单机械,称做   ,此时机械效率为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7.某机器的机械效率的大小,正确的可能是(  )
A.0.07% B.82% C.100% D.120%
8.为了粉刷教室,需要将一桶涂料运到四楼,工人师傅可以采用的方法有:①用人直接搬运上去;②用定滑轮提上去;③用动滑轮提上去.这几种方法中(  )
A.方法①做的总功最少 B.方法②做的有用功最多
C.方法③最省力 D.方法①机械效率最高
9.如图所示,下列器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坩埚钳 B. 镊子
C. 筷子 D. 剪刀
10.如图所示,斜面长为3m,高为1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重为840N的箱子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  )
A.有用功是400J,总功是840 J
B.有用功是840J,额外功是400 J
C.总功是1200 J,机械效率是70%
D.有用功是400 J,机械效率是70%
11.如图所示,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木板AB放在水平桌面上,OA=2OB.当B端挂30 N的重物G时,木板A端刚刚开始翘起,木板重为(  )
A.10 N B.15 N C.30 N D.60 N
12.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每个滑轮重20N,拉动绳子自由端,用这个滑轮组把重为380N的物体匀速提升3m,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N/kg.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大小为400N
B.该过程做的有用功为1200J
C.该过程的机械效率为95%
D.动滑轮越重,该滑轮组机械效率越大
13.如图所示,物体A、B的重分别为、,每个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此时物体A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 B.A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A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D.A移动的速度是B的倍
14.如图是一个指甲剪的示意图,它是由三个杠杆ABC、OBD和OED组成.用它剪指甲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ABC B.OBD C.OED D.三个都是
三、画图题(每题2分,共4分)
15.某剧组为拍摄需要,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改变照明灯的高度.轻质杠杆ABO可绕O点转动.在图中画出杠杆ABO所受拉力F的力臂L1以及照明灯所受力的示意图.
16.如下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O为支点,请画出F1、F2的力臂L1和L2.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8分)
17.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同样的滑轮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物体的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 0.1 1 0.3 66.7%
2 3 0.1 1.4 0.3 71.4%
3 4 0.1 1.8 0.3 74.1%
4 2 0.1 1.5 0.2
(1)表格内的第4次实验中应补充的数据是   (结果精确到0.1%).这次数据是用图中   (填“甲”或“乙”)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
(2)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若要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   .在第1次实验中,拉力F所做的额外功为    J.
(3)某同学认为,使用相同的滑轮所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同一个重物时,越省力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越大,他的想法正确吗?请你利用补充完整后的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你的判断:   .(选填“正确”或“错误”)
18.小明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质量相同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小明发现其左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不挂钩码时,能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的主要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   。
(2)如图甲所示,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处挂2个钩码,在B处挂3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科学?   ;原因是   
(3)实验结束后。小明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他又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O点左侧的不同位置竖直向上拉(此拉力视为动力),使杠杆仍在原位置平衡,结果发现: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19.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实验进行时也要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理由是   .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五、计算题(每题9分,共18分)
20.某工人利用滑轮组在20s内将3000N的物体匀速提高4m,已知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求:
(1)这名工人所做的总功是多少J?
(2)他所做的额外功是多少J?
(3)他的输出功率是多少W?
21.小夏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量为280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2m.已知他自身的重量为500N,对绳子施加的拉力F=200N,两脚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S=400cm2.求此过程中:
(1)小夏对地面的压强;
(2)拉力F做的功;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
1.90%;1.5
2.2;80%;省力
3.54;72
4.等于;甲
5.48W;83.3%;85.7%
6.斜面;80%
7.B8.C9.D10.C11.D12.C13.C14.A
15.解:如图所示:
16.解:如图所示:
17.(1)66.7%;乙 (2)增加物重;0.1 (3)错误
18.(1)右;水平;力臂的大小
(2)不科学;根据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偶然性
(3)杠杆的自重影响了测量结果
19.(1)左;水平;便于在杠杆直接测量力臂的大小
(2)F1L1=F2L2;不合理;只有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3)杠杆自重的影响
20.解:
(1)已知物体重和提高的高度,
所以W有=Gh=3000N×4m=12000J,
因为η=,
所以W总==15000J;
(2)W额=W总﹣W有=15000J﹣12000J=3000J;
(3)他的输出功率
P==750W.
答:(1)这名工人所做的总功是15000J;
(2)他所做的额外功是3000J;
(3)他的输出功率是750W.
21.(1)解:由于人对绳子施加的拉力是:F=200N,由力的相互性知道,绳子对人的拉是200N,人处于平衡态,故人对地面的压力是:F=G-F拉 =500N-200N=300N;又因为两脚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S=400cm2,所以,小夏对地面的压强是: =7.5×103 Pa;
(2)解:由图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有效段数为2,所以,绳子自由端向下移动的距离是:s=2h=2×2m=4m;故拉力做的功是:W总=F拉 s=200N×4m=800J
(3)解:克服重物做的有用功是:W有=Gh=280N×2m=560J;故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