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老爷爷赶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老爷爷赶鹅》,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增强自信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行为能力目标
②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不同的方法自学歌曲《老爷爷赶鹅》。
③ 能根据歌曲的情绪用优美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老爷爷赶鹅》。
3.拓展目标
能用自然的声音,较准确地节奏和合作意识,演唱与表演歌曲。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聆听音乐、从而感受音乐的内涵。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增强自信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二部轮唱的和谐、准确。
四、教学准备
移动黑板、响板道具等
五、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罗马尼亚儿童歌曲,情绪活泼欢快。歌曲短小集中,以卖鹅的老爷爷与路人的对白,引出风趣、形象的叫声,生动地刻画了赶鹅的场面,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歌词采用叙事体呈现,讲述了老爷爷赶鹅进城的一个小故事,琅琅上口,符合儿童的学习兴趣。旋律八度内进行,前十六、后十’六节奏的运用,使歌曲的情绪更显得轻快活泼。象声词“嘎嘎、嘎嘎嘎”的出现,使歌曲的童趣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更增添了儿童的演唱兴致。歌曲为c大调,单乐段重复带扩充的结构,第二声部在第一声部演唱一小节后进入,形成二部轮唱。
教学过程:
1、 师生律动
1、 师模仿一段动作,猜猜模仿的是谁。(播放音乐第一次,师做表演)
2、 学生回答后,播放音乐第二次,师生共同表演。
3、 巩固学生律动,记住动作,音乐第三次,师生再次共同律动。
4、 通过律动的动作特点,老师提问,通过问题,使学生了解每一乐句都是长音结束的。师哼唱,学生做表演体会。
5、 生自己做律动,师做适当的提示和指导。(熟悉旋律第五遍)
6、 学生独立跟音乐完整做表演。师评价
2、 分声部律动
1、 一位同学跟音乐做刚才的律动,老师跟他配合做第二声部的律动,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进而引出学生对第二声部音乐节奏的认识。
2、 学生分两组,跟不同的声部做不同的律动。
3、 交换组,巩固第二声部的节奏。
3、 分声部认识歌词
1、 学生通过两次完整听,自己发现这首歌曲内容。师边讲边唱做补充。
2、 出示歌词第一部分,生读,师在长音处打响板,提示节奏。
3、 师跟生配合,读第二声部轮唱的节奏,让学生观察。
4、 分组二声部节奏读。
5、 交换组完整读加上第二部分。
4、 画旋律线学唱歌曲
1、 师:听我来讲一遍这个故事。(变画旋律线“鹅”边唱歌曲)
2、 师带着生画旋律线,边唱边画,让学生从鹅图中找旋律。
3、 反复跟琴,学生画旋律线边唱,师解决重难点,空拍处。
4、 师来跟生合作唱,师唱二声部,生来感受。引出音乐知识,轮唱。
5、 分组合唱训练。
6、 完整表演唱。
7、 小结,跟音乐律动走出教室。
8、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