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基本理念,本节课教学是从全等形的概念出发,利用画图,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中自然实现对判定方法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为了突破难点,本节课还设置了学生动手实践环节,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发现,使教与学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全等的起始课又是三角形这一章的重要内容。由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当两个三角形的边、角重合时两个三角形全等。定义可以得出图形的性质,也是判定的一个依据,但是6个条件判定全等条件太多,能不能减少条件也能判定全等呢?引出新课。 学生情况:学生学习平面几何的时间不长,识图能力还比较薄弱,学生的思维依赖于具体的直观形象。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亲手拼图、画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图形的特征。 教学方式: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自主探究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为了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我让学生制作了实物教学模型,通过模型演示,图形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事观察、实践交流等教学活动得到数学体验。 和学生一起画图,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自然实现探究、理解4个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快乐,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竞赛中培养团队的精神。 通过自主学习,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探究、理解4个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 教师提问:“我手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你根据什么判定呢 ” 学生观察教师手中的两个三角形思考 复习三角形的定义 纸制的三角形教具 1
温故知新 教师移动三角形验证是否重合,推出是否全等。教师提问:“还可以怎么判定那呢?”教师引导:三条边分别相等,三个角分别相等一共是6个条件,显得很多很麻烦,能不能减少些条件也能够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至少需要几个条件相等呢?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通过画图,做模型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师板书课题: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生回答:“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学生回答:“三条边分别相等,三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学生思考学生明确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为判定定理的讲解铺垫引出新课 纸制的三角形教具纸制的三角形教具 4
新课讲解 教师引导:我们先从一个条件相等开始探究。教师板书活动一:给出一个条件画三角形教师提问:“给出一个条件画三角形,可能给的是什么呢?”教师出示投影活动一:给出一个条件画三角形1. 以 10厘米长为一边画出 三角形(1组2组3组完成)2.以30度为一个角画出三角形(4组5组6组完成)3.用小刀或剪子把三角形裁下来和同学的比比,你画出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出的三角形重合吗?全等吗?教师介绍画图工具:“同学们请看,我们的桌子上有圆规、直尺、量角器,请你根据画图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工具”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画图教师提问:“你们画出的三角形重合吗?”教师总结:“有一个条件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教师引导:我们接着探究有两个条件相等的三角形是否全等。教师板书活动二:给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教师提问:“给两个条件画三角形,给出的条件可能是什么呢”教师出示投影活动二: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1.已知两边长(10厘米,6厘米)(1组2组完成)2.已知两角的度数(30度,45度)(3组4组完成)3.已知一边长和一角的度数(10厘米,30度)(5组6组)4.用小刀或剪子把三角形裁下来和同学的比比,你画出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出的三角形重合吗?全等吗?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教师提问:“你们画出的三角形重合吗?”教师总结:“有两个条件相等的三角形不全等。”教师引导:我们接着探究有三个条件相等的三角形是否全等。教师板书活动三: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给出的条件可能 是什么呢? 2.分小组探究成果展示教师演示:“我这有3种型号的塑料管,各取一根发给每组,请组内的同学合作用大头针扎住两端拼成三角形,要注意安全。”教师提问:“你们拼成的三角形重合吗?”教师总结:“因为重合了,我们能推出这种情况能判定全等,其他情况能判定全等吗?”教师指导 学生回答:“可能是给一条边长,或给一个角的度数。”请一名学生读投影,其他学生认真听,理解内容学生跟老师一起看工具。学生根据需要利用画图工具画图。学生剪下三角形和其他同学的对比,学生回答:“不重合”学生理解学生思考学生回答:“给两个边长,或给两个角的大小,或给一个边长一个角的大小”请一名同学读投影,其他同学认真听学生根据需要利用画图工具画图。学生剪下三角形和其他同学的对比,学生回答:“不重合”学生理解学生思考请一名同学读投影,其他同学认真听学生回答:“边边边,边角边,边边角,角边角,角角边,角角角”学生组内合作拼三角形5个组长在讲台展示重合学生按分得的任务画图探究学生分组去讲台展示 培养分类讨论的思想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培养分类讨论的思想 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培养分类讨论的思想 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使用PPT学生在彩纸上画图PPTPPT 558710
归纳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4种有3个条件相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学生理解 与引入相呼应 4
拓展提高 用语言描述判定方法 学生看投影 留成作业 1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评价量规评价指标1.积极性(25分)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18-25)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12-17)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6-11)2.组织合作(25分)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18-25)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12-17分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6-11)3.实践能力(25分)懂得在学习中如何与别人打交道,动手能力强(18-25)懂得在学习中如何与同学沟通动手能力逐步提高(12-17分)懂得在学习中如何请教同学与之沟通,动手能力一般(6-11)4.思维的创造性(25分)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乐于合作,能主动地和同学交流,尊重他人,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有很强创造性思维(18-25)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能和同学交流,尊重他人,不怕吃苦、能克服一定困难。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12-17)能参加学习活动,基本能和同学交流,并尊重他人,不怕吃苦、能克服一些简单的困难。没有的创造性思维(6-11)5.总分和评语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密云城边,我任教的班级在同年级中数学较弱。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内容由浅入深,节奏很慢,容量适中,这样比较适合我的学生。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模式,为了适应新课程理念,我采用探索发现法完成本节的教学。在教学中以学生参与为主,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愉快学习,也符合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接受性。在以往的教学中,因为怕耽误时间,有时定理就直接或很快给出,这样就能多出时间来做练习。通过对比,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发展,还应该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每位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