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 1.5制作塔台模型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 1.5制作塔台模型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6-20 11:1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六年级下1.5《制作塔台模型》教学设计
课题 制作塔台模型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6
教材 分析 《制作塔台模型》是六年级下册《小小工程师》单元的第5课。本课中学生将在第4课《设计塔台模型》的基础上,将自己的设计图纸转化为模型。模型是改进设计完成工程任务的主要依据。不断反复测试、查询问题、寻求改进、突破技术难关都要依靠模型来实现。 教科书直入主题设计了两个板块内容,分别是“制作”和“研讨”。“制作”板块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动手制作”,动手制作区别于手工课,学生需要遵循设计图纸进行模型的制作。如果在制作过程中有新思考与新发现,也要在设计图纸中先进行标记、修改,经过小组交流论证后再实施。第二步“模型展示”,各组展示不同样式结构的塔台模型成品,进行本组塔台模型优点与不足的交流。小组间相互质疑、相互借鉴,分享自己的经验以及在制作过程中的新想法,为下一课测试与改进奠定基础。“研讨”板块中的两个问题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思考,使问题更加直观,便于讨论、解答。
学情 分析 虽然学生对我们身边的塔台比较熟悉,但是他们很少思考塔台是怎样建造的,怎样设计的,更没有亲自动手建造的机会。前两课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进行了塔台标书和模型设计,本课继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塔台模型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提升学生动手制作、组内分工协调、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再次让学生体会到了工程的关键是设计,让学生更加深入体会、理解工程的复杂性与系统性。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制作模型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依照设计方案,制作出塔台模型。 2.能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引发新思考。 3.能根据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反思所制作模型的优劣。 科学态度目标 1.体验坚持完全按照设计图进行模型制作。 2.意识并感受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能通过沟通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认识到科学知识和技能对制作优质模型的重要性,进而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做支撑。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依照设计方案,制作出塔台模型。 难点: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引发新思考,反思所制作模型的优劣。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设计方案、胶带、吸管、剪刀、红笔、滚珠、弹簧、钩码、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提问:制作塔台模型有哪些要求?(预设:塔台模型的高度需要达到60厘米,塔台模型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还要有一定的抗风抗震能力。) 2.揭题:(教学提示:出示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展示各组的设计方案。)这节课将带领大家按照各自小组的塔台设计方案来制作塔台模型。(板书:制作塔台模型)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制作塔台的要求,出示设计方案,让学生回忆起上节课设计塔台模型的过程,进而自然地了解本节课的任务,明确制作塔台模型的要求。
制作与研讨 制作 1.过渡:模型制作属于工程建设中的设计环节,模型成品是将设计方案上的设计思想呈现为具象的实物,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制作模型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预设:模型要完全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制作。) 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吸管、胶带、剪刀、红笔、滚珠、弹簧、钩码等制作塔台模型的材料。)这些材料各用来做什么?(预设:吸管是塔台模型的主要支架,胶带用于加固,剪刀用于裁剪、挖孔,滚珠和钩码可以用来增加塔台底部重量,以增强抗风抗震能力。)它们分别有哪些连接技巧和操作要点?(预设:接口处可以用胶带进行加固,同时也可以利用穿插的方法连接吸管,既节约成本,又增强了塔台的抗弯曲能力。)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制作塔台模型,并将塔台模型的优点与不足或新的想法记录在活动帮助卡中。 模型展示 1.活动:指导各小组轮流上台展示制作的塔台模型,结合评价表对模型进行介绍,分享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方法。 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评价表进行自评,并在小组间进行互评。 研讨汇报
拓展 与小结 小结:在本课的制作塔台模型活动中,同学们逐渐形成了边制作边思考、乐于接受他人意见、乐于交流合作的好习惯。在制作过程中,许多小组根据塔台模型的实际情况,在设计图纸上进行了修改,课后还能继续梳理、改进、调整、完善工程设计,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在制作塔台模型的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建立完全按照设计方案制作的意识。如果发现问题,要引导学生先进行小组研讨,再修改设计图纸,最后实施制作,保持设计方案与模型的一致。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沟通交流和团队决策的意识,另一方面为后期进行测试、评估改进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