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
类型1、明确农业的概念。
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3、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农业是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光照长短、光照强弱影响作物的分布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气候:热量影响产量、作物种类、耕作制度、栽培方法地形影响农业的结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坡度较小的低山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梯田;山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的物质基础,影响农业的产量和农作物的种类水源活动1: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① 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分析:甘蔗的生长习性是生长期较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古巴气候湿热(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西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土壤肥沃,适合甘蔗生长。气候条件② 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分析:吐鲁番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无霜期长;且昼夜温差大,对长绒棉和葡萄的生长十分有利。在有灌溉水源的地方长绒棉和葡萄的生产状况良好。光热充足、水源③ 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④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将牲畜赶往高山草甸,冬季牲畜过冬的牧场则位于气温较高的天山北麓用贮存的干草在围棚中饲养。(热量) 各地海拔不同,引起了热量等气候条件的变化,不同海拔,农作物的种类也就不同。(地形)(2)农业技术经济因素 主要有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 技术装备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助于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农业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它能减少自然条件对农业的限制,提高农业的产量。活动2:简要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技术因素① 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② 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量农业工人③ 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生产技术(生物育种技术)技术装备(技术装备的高度机械化) 生产技术(旱地灌溉技术)
以色列气候干燥,年降水量约为20~500mm,且分布不均匀,政府大力建设引水工程;更主要的是发展喷灌和滴灌等节水技术(节水农业),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类型和规模需求量增加或减少,影响面积扩大或缩小
需求品种变化影响类型和产量质量和效益,使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交通便利、鲜活农产品不易变质,效益好推行技术、增加或减少面积、调整布局和结构提价或压价,使生产面积扩大或缩小长江口124市场从“谷贱伤农”到“增产涨价” 2005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共四次启动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06年还首次在6个小麦主产省执行这一预案。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由于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托市”效应,粮食增产之后未出现“谷贱伤农”现象。政策以前,北方一到冬季,每家每户都会购买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大白菜存在家里,如今很少见到这种现象了,请问是为什么?交通交通运输的发展,产品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高速运输),保鲜和冷藏技术市场需求、引进优良品种市场需求,主要是供过于求①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②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人的高级酒店。③上海郊区的乳牛场,饲养着来自丹麦的奶牛。④1996年,我国北方苹果大量滞销,导致苹果销售价格 大幅度下跌。活动3:分析影响下列现象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二、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 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2、布局原则:自给自足“小而全”分 散“千篇一律”商品化生产粗放型3、生产布局发展趋势:(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商品化生产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自给型农业集约型农业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的区别 自给农业是农民在小块土地上,用传统的农具种植多种农作物,以求自给自足,用来出售的农产品是很少的。主要分布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商品农业是在较广阔的耕地上,利用现代耕作方式,大规模经营,农产品商品率较高,价格较低。多分布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新开发区。集约型农业与粗放型农业的区别 集约型农业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比较多的劳动、资金和技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集约型农业分劳动集约化、资金集约化和技术集约化三大类。
粗放型农业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地区。4、几种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不同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型农业商品化农业地中海式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活动4:在世界上,小麦、玉米的生产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小麦: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的半干旱、半湿润区。
原因:小麦的耐旱能力较强,其成熟期需要充足的光热条件。(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小麦是旱作作物)。玉米:多分布在美洲、亚洲、欧洲、非洲等地。
原因:这里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适合玉米生长。玉米怕冷湿霜冻。5、水稻种植业(2)亚洲水稻产区优势②比较平坦的地形—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低缓的丘陵。土层深厚,土壤肥沃。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⑤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④人均耕地少,粮食需求量大①优越的气候条件—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及东南亚热带雨林区(1)主要分布地区:(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靠传统经验科技水平低大力投资兴修水利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水利工程量大加快机械化发展体力劳动为主机械化水平低控制人口数量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单产高
商品率低集约经营家庭为主,人均耕地少小农经营发展措施原因特点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农业地域类型商品化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地中海式农业混合型农业气候、水源、土壤、地形市场、交通、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冷藏、良种、化肥、机械 从20世纪90年代起,新疆开始大规模发展番茄种植、加工业,番茄的生产加工能力占到全国近90%,番茄酱的出口为新疆农民增收和特色产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下图为新疆2001~2007年番茄产量和面积的变化图。据图回答1~3题。1.新疆地区能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④科技先进,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A2.新疆地区番茄种植的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市场狭小 B.水资源短缺
C.价格低廉 D.劳动力严重短缺
3.符合新疆番茄发展方向的是( )
A.开发高山冰川资源,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
B.向沙漠进军,进一步扩大番茄种植面积
C.将原有牧场有计划地改造为番茄种植基地
D.加强科技攻关,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BD读我国某自然村农产品产值比例构成图。回答4~6题。4.影响该村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气候
5.该自然村可能位于( )
A.西安市附近 B.拉萨市附近
C.哈尔滨市附近 D.上海市附近
6.当地与地中海沿岸地区相比,所产的柑橘皮薄但含糖量较低,主
要原因是( )
A.地形差异 B.水源差异
C.土壤差异 D.气候差异BDD7.比较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甲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特点: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粮食商品率高。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特点: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种植业和畜牧业两种农业类型,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便于合理、高效地安排农事活动;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2)比较甲图中A、C两农业带农作物类型的差异。
(3)甲图所示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4)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A农业带种植春小麦,C农业带种植冬小麦。 甲图所示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产成本太高、 资源耗费太高、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降水稀少。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