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6 有理数乘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6 有理数乘法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20 11:3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课 题:2.6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1)
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会运用法则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
3. 使学生经历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认识及运用.
学情分析:
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
3×4=12,那么(-3)×(-4)是多少呢?
二.新知探究
1. 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规定水位上升记为正,水位下降记为负;几天后记为正,几天前记为负。那么
3天后的水位变化情况可用式子表示为: = ;
3天前的水位变化情况可用式子表示为: = ;
2. 如果水位每天下降4cm,规定同上,
2天后的水位变化情况可用式子表示为: = ;
2天前的水位变化情况可用式子表示为: = ;
3. 我们发现一个乘数改变符号,积也 。
阅读课本42页内容,填空:
4.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
①两数相乘, 得正, 得负,并把 相乘.
②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 .
5.自学例题1思考:
1、两个有理数相加,先定 ,再 。
2、两个有理数相乘,先定 ,再 。
3、把每个小题结果再乘以(-3),观察最后所得结果,你能发现积的符号怎样确定? 积的绝对值怎样确定? 你发现规律了吗?
多个有理数乘法法则: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 个数来确定。当 有 个时,积为 ;当 有 个时,积为 ;几个数相乘,有 因数为0时,积就为
三、知识迁移
例1.计算:
(1)(+4)×(-5); (2)(-4)×(+5);
(3)(+4)×(+5); (4)(-4)×(-5);
(5)(-4)× 0 (6)-4×12×
例2.计算:
(1) (-3.25)×(+); (2) (-185.8)×(-36)×0×(-25)
(3) (+)×|-|×2×(-5) (4)-× eq \b(-)× eq \b(-)
四、当堂检测
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两数之积为正,这两数同为正 B.两数之积为负,这两数为异号
C.三数相乘,积为正,这三个数都是正数D.三数相乘,积为负,这三个数都是负数
2. 一个有理数和它的相反数的积 ( )
A.符号必为正 B.符号必为负C.一定不大于0 D.一定不小于0
3.两个有理数,它们的和为正数,积也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
A. 都是正数 B. 都是负数 C. 一正一负 D. 符号不能确定
4.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小于零,和大于零,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A.符号相反 B.符号相反且绝对值相等
C.符号相反且负数的绝对值大 D.符号相反且正数的绝对值大
3.计算:
(1)(-6)×(+8); (2)(-0.36)×(-);
(3)(-288)×0; (4)3×××4
(5)2×(-1)×(-)×(-) (6) -8×[― eq \b(―)]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