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变形记(节选)》课件(34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2《变形记(节选)》课件(34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0 09:1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变形记(节选)
卡夫卡
壹 了解卡夫卡和现代派文学
贰 分析探究人物形象
叁 探究小说的主题
肆 鉴赏小说的叙述技巧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
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一个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主张艺术“不是现实,而是精神”,“是表现,不是再现”。表现主义文学流露出一种普遍的抽象化倾向,作品往往具有浓郁深厚的象征意蕴,通过大量主观幻觉、梦境和错觉,以及扭曲变形等手法来表现生活。
意识流小说:故事的叙述不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文学
荒诞派戏剧:否认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对人类社会失去了信心。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②通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来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等待戈多》《秃头歌女》)
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中所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这个光怪陆离、虚幻恍惚的现实。在这种现实中,生死不辨,人鬼不分,幻觉和真实相混,神话和现实并存。《百年孤独》是影响力最大的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对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之,现代派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主要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去表现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使用新奇的语言,奇特的倒装、定冠词的省略、词语的重复、扭曲句子结构等方式,形成了一种过于紧张而急促的节奏,藉此表现人物内心激烈狂热、喧嚣不安和非理性的情感情绪。
现代派文学
卡夫卡(1883—1924),奥匈帝国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自幼酷爱文学,迫于父命攻读法律,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在保险公司任职,卡夫卡一直生活在“专制犹如暴君”般的“父亲的阴影”中。
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持旁观态度,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代表作:《诉讼》《城堡》《变形记》。
弗兰兹·卡夫卡
作者简介
卡夫卡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这给阅读和理解他的作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创作特点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看到他描绘的一幅幅画卷让人感到震惊、恐惧、无力,他仿佛在为人类的明天敲起阵阵急促的警钟,他在为人类的未来担忧。
卡夫卡将写作视为生命,《卡夫卡书信集》中写道: “写作维持着我,不过,说写作维持着这份人生岂不更正确?不写作时我的人生更糟,简直难以忍受,只能以发疯告终。……而一个不写作的作家是一种令人发疯的荒唐。”
家庭背景
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希米亚(今捷克)的布拉格,父母都是讲德语的犹太人。父亲海尔曼原为乡下屠夫的儿子,依靠艰苦创业,白手起家,成为一个百货批发商。由于未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因而知识贫乏、头脑简单而务实,并且为人偏执、专横粗暴,在家庭中对妻子和孩子实行家长式专制统治。卡夫卡一直生活在“专制犹如暴君”般的“父亲的阴影”中。
时代背景
卡夫卡生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前后动荡不安、物质主义盛行的年代,他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格,而当时的布拉格正处在激烈的民族冲突与动荡中,“社会主义、犹太主义、德国民族主义、玩世不恭的思想、人道主义、以及一切虚假的世界主义等各种信念都相互冲突”。
《变形记》完成于1912年,1915年首次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10 月号上。
写作背景
《变形记》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推销员格里高尔某天早上醒来后变成了甲虫,这一变故对其本人和家庭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格里高尔彷徨惊慌,忧郁无助。而此时并未得到帮助的他被激怒的父亲大怒赶回自己的卧室;第二部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在生活习惯上已然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虽已失业的他,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数日之后,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以往的态度转变成了厌恶,嫌弃;第三部分,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除了格里高尔全家人只能打工挣钱,对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忍无可忍。妹妹提出将自己的亲哥哥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并且患病在身,但仍心系家人,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 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略有改动。
作品介绍
阅读·交流
1.阅读课文,就文中最能触动你思考的一点或几点做一个简要的阅读笔记。
例如:这篇小说与你阅读过的小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人物方面,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塑造手法分析。
情节方面,梳理情节结构,探究情节技巧。
环境方面,概括环境描写的内容,分析其作用。
主题方面,小说表现了什么主题?
效果方面,总结小说有哪些显著的艺术特点。
2.将你的阅读心得跟相邻的同学分享交流。
情节
1.分析结构,概括大意
荒诞的情节
真实的感受
线索:双线交织
(1)格里高尔变形
(2)家里人的态度
变形
起床
反应
情节
1.分析结构,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7段):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甲虫,惊慌而又犹豫,但仍然惦记工作。
第二部分(8-13段):变身甲虫的格里高尔起床艰难,努力想离开床穿衣起身,但仍难以控制已变作甲虫的身体。
第三部分(14-22段):公司来人上门查看,怀疑格里高尔人品,并暗示他在公司饭碗不稳。格里高尔艰难离床。
第四部分(23-29段):格里高尔努力开门后,众人神态、行为各异,协理落荒而逃,母亲瘫软在地,父亲赶他回房。
人物
1.变成甲虫后,格里高尔的行为和生活上表现出哪些“甲虫式”特征?
(1)他躺着,感到脊背坚硬,犹如铁甲……看见自己的肚子高高隆起,棕色,并被分成许多弧形硬片,被子很难盖得住,很快都会全部滑落下来。他那许多与他原来的身躯相比细得可怜的腿脚,无可奈何地在眼前舞动着。
①丑陋
人物
1.变成甲虫后,格里高尔的行为和生活上表现出哪些“甲虫式”特征?
(9)他本来可以利用胳膊和手坐起来,但现在取代它们的是许多条小细腿。它们不停地做着许多动作,控制不住。
(11)他想先将身体的下半部挪出床外,可是他还从未看见过、也想象不出现在的下半身成了什么样子,只觉得它笨重得很难移动。它只能十分缓慢地移动,到最后他几乎发疯似的使出吃奶力气,不顾一切地向前推进……
(14)他想到他的父亲和侍女——他俩只要把胳膊伸进他隆起的脊背下面,这样把他从床上慢慢撬起来……
②笨拙
人物
1.变成甲虫后,格里高尔的行为和生活上表现出哪些“甲虫式”特征?
(23)不过他的下颚却非常结实;靠着它倒真的把钥匙转动了,而并未注意他因此会让自己付出某种代价:一种棕色的液体从嘴巴里流了出来,从钥匙上滴落到地上。
(29)他抬起身体的一侧,斜躺在门框里,身上的那一侧擦得满是伤痕,在洁白的门上留下难看的斑痕。
(29)此时,父亲从后面给了他真正解救性的猛力一推,格里高尔猛地远远弹进了他的房间里,顿时满身鲜血淋漓。
③脆弱
人物
1.变成甲虫后,格里高尔的行为和生活上表现出哪些“甲虫式”特征?
(23)不过他的下颚却非常结实;靠着它倒真的把钥匙转动了,而并未注意他因此会让自己付出某种代价:一种棕色的液体从嘴巴里流了出来,从钥匙上滴落到地上。
(29)他抬起身体的一侧,斜躺在门框里,身上的那一侧擦得满是伤痕,在洁白的门上留下难看的斑痕。
(29)此时,父亲从后面给了他真正解救性的猛力一推,格里高尔猛地远远弹进了他的房间里,顿时满身鲜血淋漓。
③脆弱
人物
1.变成甲虫后,格里高尔的行为和生活上表现出哪些“甲虫式”特征?
(7)这声音分明还是他以前的声音,然而却掺和着一种来自下面的、无法抑制的痛苦的叽叽喳喳声,使得他的话只是一开始还听得清楚,后面的话音就被破坏得不知所云……
(21)“您二位听懂他哪怕一句话了吗?”协理问父母 ……
④失语
【总结】甲虫没有自由行动的能力,行动极其不便,无法控制自己,不能支配自己,与人的自由活动差别极大。
人物
2.格里高尔在变形后都有哪些心理变化?
②:“我发生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他的房间,虽是嫌小了些,的确是普普通通人住的房间,仍然安静地躺在四堵熟悉的墙壁当中。
④:“要是再睡一会儿,把这一切晦气事统统忘掉那该多好。”“啊,天哪,”他想,“我怎么单单挑上这么一个累人的差使呢!长年累月到处奔波,……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而且低劣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
发现自己变成甲壳虫,起初他并不十分惊异, 对自己变化反应淡定。
他抱怨职业:奔波操劳、受尽压迫、饮食恶劣、人情淡薄、孤独无助。
人物
2.格里高尔在变形后都有哪些心理变化?
⑤:“起床这么早,”他想,“会使人变傻的。人是需要睡觉的。……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那个家伙准会从写字桌后面直蹦起来!只要等我攒够了钱还清了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得五六年——可是我一定能做到。到那时我就会时来运转了。
⑥:连用五个疑问句,一会儿问,一会儿又否定——闹钟难道没有响过吗?现在该干什么呢?说自己病了行不行呢?
他想到了反抗,但很快又说服自己要顺从、忍耐,对未来充满希望。
挣扎想起床去赶火车,想到“病假”,感到害怕、惶惑、压抑而又无可奈何。
人物
2.格里高尔在变形后都有哪些心理变化?
⑧(12):他还记得过去也许是因为睡觉姿势不好,躺在床上时往往会觉得这儿那儿隐隐作痛,及至起来,就知道纯属心理作用,所以他殷切地盼望今天早晨的幻觉会逐渐消逝。他也深信,他之所以变声音不是因为别的而仅仅是重感冒的朕兆,这是旅行推销员的职业病。七点一刻前我无论如何非得离开床不可。到那时一定会有人从公司里来找我。
(13) :“公司来人了。”他这么想,身子就随之而发僵,可是那些细小的腿却动弹得更快了。
(28):真不知自己生就什么命,竟落到给这样一家公司当差,只要有一点小小的差错,马上就会招来最大的怀疑!
自我安慰,不愿意相信事实
协理的到来使他内心慌乱、情绪焦虑、不安恐惧。
人物
3.这篇小说勾画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描写的手法有哪些?
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情况,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
人物
4.变形后大家的态度是怎样的?
协理:逃跑
母亲:合掌望着父亲,随后便向格里高尔走过去两步倒在了地上。
父亲:恶狠狠地捏紧拳头,仿佛要将格里高尔打回房间里去似的,随即犹豫不定地扫视了一下起居室,然后用双手捂住眼睛哭了起来。
妹妹:已经哭了
人物
5.结合格里高尔在家庭和公司的表现,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家里:
(1)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
(2)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得五六年——可是我一定能做到。到那时我就会时来运转了。
(3)我还要供养我的父母和妹妹。我现在景况十分困难,不过我会重新挣脱出来的。
在公司:
(1)我有一天上午赶回旅馆登记取回定货单时,别的人才坐下来吃早餐。
(2)而且即使他赶上这班车,还是逃不过上司的一顿申斥。
(3)他服务五年以来没有害过一次病。
人物
5.结合格里高尔在家庭和公司的表现,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家庭方面: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地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
公司方面:他受老板的气,仍能尽职尽责,变成甲壳虫后还想着去上班、工作。
格里高尔虽然成了甲虫,但作为人的思想感情还在。他为不能按时上班而着急,他为老板要炒他的“鱿鱼”而焦虑,他为父亲暗暗地存了一笔钱而欣慰,他为妹妹明年上音乐学院的事而筹划,他为今后一家人的生计而忧心……他对工作认真、努力;他对家庭负责、担当;他对亲情渴望、忍耐;他对自己却麻木、压抑。他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同时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接受,是一个善良、勤劳、正直、有责任心的小人物。
环境
6.试从人物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分析格利高里变形的原因。
别的推销员活得像后宫里的娘娘……要是我在我老板这里也这么试一试的话,我准保立刻就被解雇……等我攒够了前,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他和我们一起坐在桌子旁静静地看包,要不就是查看火车时刻表,对他来说,锯点小玩意儿什么的,就已经是一种消遣了……父亲像一头发了狂的野兽似的发出啾啾声,毫不留情地逼着格里高尔回房间里去。
社会差距
家庭压力
性格孤僻
不被认可
工作机器
化虫
环境
人的社会性与个体性
社会性与个体性是一个独立的、完全的人所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变形记》中的老板、秘书与家人们只看到了自己的利益,忽视了一个社会的人所应有的对他者的温存与理解;而格里高尔又过于看重人的社会性,忽视了一个人最根本的存在前提——自我意识。他虽然有“人”的思想和意识,却没有个体和自我,只有长期压抑和忧郁形成的缺乏生命力的顺从。《变形记》在对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进行鞭辟入里的挞伐之时,也通过格里高尔的变形以及最后的死亡,揭示了一个忽视了个体性存在的人不可避免的毁灭命运。
环境
现代人的困境
心理壁垒
怯懦逃避
(孤独感)
人情冷漠
世态炎凉
(陌生感)
工作压力
生活重负
(压抑感)
艰难无助
焦虑痛苦
(放逐感)
孤立绝望
如何走出困境
主题
1.格里高尔变成的甲壳虫有何特征?有何象征意义。
甲壳虫特征—————————象征意义
大身躯、小足
行动缓慢、无法指挥腿脚
甲壳坚硬
无法正常说话
脆弱、易受伤
——不堪生活重负
——工作压力大、反衬生活节奏的紧张
——人际关系冷漠、心理壁垒、自我保护
——没有话语权
——饱受挫折、对自身的命运无法掌控
主题
2.你认为小说中“变形”包括几层含义?表现了什么主题?
《变形记》中的“变形”包含三层含义:
(1)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生理上的变形——虫形人心。
(2)当时社会人们心理上的变形——人形虫心。
(3)小说运用的变形的艺术手法——荒诞、象征、超现实与现实相结合。
主题:
卡夫卡通过人变成甲虫这一荒诞的情节,隐喻着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即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问题,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的问题,揭示了人被残酷的社会所“异化”的深刻主题。
《变形记》赏析(范劲)
文本的反讽意味在于,格里高尔恰恰通过变成动物,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人的身份(这是他以往在工作世界中完全遗忘了的),在人性和动物性的不协调中,在人性和动物性的冲突和磨合以及磨合的失败中,看清了何为人性一一差异产生了意义。
(选自《外国小说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视角
1.简要分析小说的叙事角度
本文采用双重视角的精巧叙事方式,两种叙述视角之间自由地转换。
(1)格里高尔的视角:通过小说中的人物格里高尔的眼光,去观察环境和他人,表现其内心世界。(内视角)
(2)全知叙事者视角:以局外人的身份叙事,拉开与读者的距离,客观、冷静、不动声色地叙述。(外视角)
(3)外聚焦视点聚焦在格里高尔身上,内聚焦视点则从格里高尔角度去观察其周围的环境,并且外聚焦和内聚焦都是第三人称叙述。两种视角并存,错落叠合,贯穿始终,带来奇妙的审美感受。
视角
人物视角下的时间
(6)闹钟正在矮柜上滴答作响,他朝它看了看。“天哪!”他想。时间已经六点半了,指针不慌不忙地往前走着,事实上已经过了六点半,都快到了六点三刻了。
(7)他飞快地转动脑子,思虑着这一切,而下不了下床的决心,闹钟恰好在六点三刻敲响。
(12)“已经七点了,”听见闹钟再次敲响的时候他想,“都已经七点了,还总是这样雾蒙蒙”
时间接近停滞,表现短时间内作者的心理变化,营造焦虑紧张的气氛。
视角
双重视角下的空间
(2)他的房间静卧在四面颇为熟悉的墙壁之间,那是一间可惜略微偏小、却是真正人住的房间。桌子上铺放着各种分别包装好的布料挂品——萨姆沙是个旅行推销员——桌子上方挂着他不久前从一本画报剪下来的画,它被嵌在一个漂亮的、镀了金的镜框里。那是一个戴着毛皮帽子、围着毛皮围巾的女性,她直挺挺地坐着,两只前臂完全笼在一个厚厚的皮手筒里,正对着看画的人。
(12)他把目光投向窗户,睁大眼睛,紧盯不放,但可惜窗外晨雾弥漫,连狭窄的街道对过都被浓雾遮蔽,面对这样的景象,谁也提不起信心和兴致。
叙述者视角下的故事空间以客观的描述呈现,人物视角下的故事空间暗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评论
有人评论说“小说描绘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怎样理解“真实”与“荒诞”?
(1)说它“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
(2)说它“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这个故事框架——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
作业
“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在呼来唤去的生涯里,计算着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现代人常常在飞速发展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可惜卡夫卡并没有告诉我们路在何方……
请以“找到自己的方向”为话题,写一篇对现代生活的感悟周记,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