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菩萨蛮(其二)》课件(37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档属性

名称 2.5《菩萨蛮(其二)》课件(37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0 11:1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江南顾名思义,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
看图片猜古诗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王安石
《泊船瓜洲》
张志和《渔歌子》
杜牧《江南春》
《江南》汉乐府
菩萨蛮
韦庄
学习目标
1. 吟咏诗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词。
2.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发挥想象,品味并体会词中的意境。
3. 知人论世:结合写作背景,探究主旨。
一·齐读明大意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二·默读抓重点
请你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字句,感知课文内容。
挑选一个词语概括本词所写内容。
整体感知
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请用“__美”作简要概括
(1)好在景美
(2)好在生活美
(3)好在人美
江南好
三·美读明诗境
五里七里一纵浦,七里十里一横浦”的江南地区,凭借水的流动孕育了灵动、丰富的水文化
水是江南的灵魂。
江南——那么爱你为什么?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明艳风景;
“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的宁静生活;
“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的丰厚底蕴。
江南,它不只是经由大自然雕琢的自然山水,更是属于华夏古老文化的人文山水,它已成为了一种美学,时而具体,时而抽象;它也可以说是一种梦想,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江南山水之美,穿越时空,纵贯古今,江南山水,诗化山水,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四·研读明诗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通过对诗歌反复诵读、仔细揣摹,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进入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正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精读文本,再次探情
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
1.“人人尽说江南好”这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知人论世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探讨作品的思想情感。
韦庄(约836-910年左右),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人。唐末五代后蜀诗人。唐末进士,唐初宰相韦见素之后,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
京兆韦氏,是中国中古时期一个以京兆郡为郡望的士族,唐代长安俗谚称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有唐一代,京兆韦氏先后诞生了17位宰相(另有使相2人)《旧唐书.韦述传》 载:“议者云自唐已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由此可见京兆韦氏在唐朝的辉煌。
韦庄是晚唐时期韦氏的重要人物,其家族至韦庄时已中衰。
写作背景: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本词为第二首。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翻译:
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是相同的,岂会因为穷困还是显达而表现不同?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翻译: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
王粲《登楼赋》
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为什么?
合作探究
韦庄《秦妇吟》
内库烧为锦绣灰,
天街踏尽公卿骨。
探究: 为何“断肠”
①想起江南的美好景色和人物,就会后悔不及。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②因为当时中原地区战事频繁,社会动乱不已。今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想还乡而不能的苦衷。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想回故乡却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全诗主旨:
乡愁,中国文人永远的精神家园。
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
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
多少人就这样,一直在路上。
千古文人,江南一梦。
五·最美故乡山水
以“长安好”为关键词,写一组排比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