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册《嘎达梅林交响诗》

文档属性

名称 15册《嘎达梅林交响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3-05-25 16:0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欣赏《嘎达梅林交响诗》
一、教学目标
(1)学唱蒙古民歌《嘎达梅林》的旋律和歌词,了解《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
(2)通过欣赏多种艺术形式表现的《嘎达梅林》,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唱《嘎达梅林》英雄主题
2、体验音乐情绪及听辨乐器音色
3、各主题表达的思想内容及意境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和一组图片,请听一听、看一看,它是在描述哪个民族?好,开始。
屏幕:描述哪个民族?你是怎样知道的?它是在描述景色还是人物?
介绍《嘎达梅林》
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长期生活着一个蓝天为帐、大地为床的游牧狩猎民族——蒙古族,他们能征善战,在蒙古历史上曾出现过千千万万个为保卫家园、守卫土地挺身而出的民族英雄,其中有一个在蒙族王府中担任旗军军务军职【梅林】的小伙子。。。。。。。。。(展示课件)
嘎达是一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我们不能忘记他,接下来我们完整地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欣赏之前,老师还有两个问题,带着问题去听。。。
(1)、这部交响诗作品都通过哪些音乐旋律、场面、哪些音乐情绪来表现嘎达梅林的英雄形象?
(2)、在这部作品中采用了内蒙民歌《嘎达梅林》,你听它是在乐曲的什么地方出现的?
(二)新课
1、播放《嘎达梅林》完整聆听
2、分段聆听
这首曲子非常具有戏剧效果,刻画的形象非常鲜明,描述的场面也非常激烈,接下来我们分段聆听:
乐曲的开始是宁静、宽广的引子,它是以嘎达的故事开始,弦乐颤音背景展现出故事发生的地点——辽阔的草原,好我们首先聆听草原主题。
草原主题
师:这一主题展现了草原什么样的情景?
生:展现了一派宁静、辽阔草原的壮美景图,表现了蒙古人民的生活处于祥和、安定的氛围之中。
师:这一主题的其情绪是怎样的?
辽阔 安详 宁静→不安、痛苦、无奈
王爷主题
辽阔、安详、宁静的情绪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的和谐,可惜,双簧管、单簧管奏出那种不安、痛苦、无奈的环境音型——三连音告诉我们这种祥和将不复存在,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听王爷主题,听一听,到底发生了什么。
师:这一副部主题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灾难和不幸降临,人民不堪压迫,要起义反抗;
师:听一听这一主题的和弦有何特点?弦乐器演奏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木管乐器演奏节奏类型是什么?刻画王爷什么样的形象?
生:不协和和弦;不安定的快速弦乐;木管切分音;凶残跋扈
师总结:(主题的开始,由长号、大号奏出紧张、激烈、阴森暴戾的音乐;快速不安定的弦乐,不和谐的和弦,木管的切分音刻画出王爷的凶残跋扈)
斗争主题
面对王爷的凶残、暴虐,嘎达梅林及其族人是要做温顺的羔羊,还是要拿起捍卫自己的武器?继续听下一主题。
师:这一主题描述了怎样的场面?
生:描述了嘎达梅林号召人民起义的英雄气概以及人民群众像激怒的浪潮一般起来反抗的场面。
师:它是怎样刻画英雄形象的?(从乐器 音色 情绪 力度等方面考虑)
生:小号主奏,弦乐器快速伴奏衬托,明亮有力的音调、激动激昂的情绪、越来越强的力度,成功地刻画了嘎达梅林英姿威武、一呼百应的正面形象。
(小号主奏,弦乐衬托,明亮有力的音调,激动激昂的情绪,越来越强的力度,成功刻画了嘎达梅林英姿威武、一呼百应的正面形象。)
起义主题
这一正面形象音调,几经反复,力度越推越强,音色越发明亮,将音乐进入富有戏剧效果的展开部起义主题,听一听,它是怎样的场面?师:这一部分音调的色彩是怎样的 ?听一听、猜一猜这种色彩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
生: 明朗、明快的;单簧管、小号、长号
师:这一主题节奏、速度有何特点?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节奏密集、多用十六分音符,速度很快;人民的力量开始聚集,反抗王爷的斗争形式越来越大,四处集结着起义队伍,他们热情洋溢 、充满乐观气息,骑马背枪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为了生存而斗争的激烈场面。
师总结:(明快 明亮的色彩;单簧管、小号、长号;明亮的音调、快速的节奏象征人民的力量开始聚集,长号雄壮的音色象征反抗形式越来越大,跑马般的短句音调象征四处集结着的起义队伍,他们热情洋溢充满乐观、豪迈的气息,为了生存而斗争的壮观场面)。
民歌主题
有斗争就会有流血牺牲,嘎达梅林带领草原人民浴血奋战,在乐曲悲壮的锣声、整个乐队的长音中缓缓地、永远的倒在了草原母亲的怀抱,草原上多了一个民族英雄的传说,请听民歌主题《嘎达梅林》。
师:它的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生:悲痛的哀悼-----歌颂,伤感-----庄严
师:你有没听到草原人民思索的旋律?表达了草原人民怎样的心情?你怎样听出来的?(色彩 情绪 速度 等方面考虑)
生:明亮色彩的单簧管作回旋状上行或下行旋律进行;草原人民对英雄的沉痛哀悼,化悲痛为力量,坚定了斗争的决心,同时歌颂英雄精神永垂不朽!色彩:灰暗→明亮、情绪:哀悼→歌颂 乐观、速度:缓慢→快速
师总结:(情绪变化;铜管乐器的悲壮、沉痛,弦乐器的悲痛伤感----这是草原人民的哀悼,后来,色彩明亮起来-----歌颂 伤感——庄严;明亮色彩的单簧管作回旋状旋律上行或下行,象征着人民的思索:对英雄的哀悼,化悲痛为力量,坚定了斗争的决心,同时歌颂英雄精神永垂不朽!这一主题色彩:灰暗——明亮 情绪:哀悼——歌颂 乐观 速度:缓慢——快速)
9、相关知识:嘎达梅林永远感动后人,这么感人的音乐,大家知道的它的作者以及它的体裁是什么吗?好首先认识一下它的作者(幻灯片)
(1)作者介绍
辛沪光(1933——)女作家。原籍江西万载。1951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于江定仙、陈培勋等。毕业后任内蒙古歌舞团专职作曲,后调内蒙古艺术学校任教。1956年以创作交响诗《嘎达梅林》而成名。主要作品还有管弦乐《草原组曲》,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弦乐四重《草原小牧民》、《剪羊毛》等。
创作风格:作品大多富于内蒙古的民族特色,具有草原的气息和牧民的性格。
(2)体裁介绍
嘎达梅林永远感动后人,这么感人的音乐,大家知道的它的作者以及它的体裁是什么吗?好首先认识一下它的作者(幻灯片)
交响诗(幻灯片):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脱胎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交响诗的名称为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首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因此,他把标题交响音乐和诗歌联系起来称交响诗。19世纪交响诗成为浪漫乐派、民族乐派主要创作题材之一。
10、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音乐体裁,认识了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的故事感天动地,代代相传,他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还记得嘎达梅林的旋律吗?让我们再吹一吹、唱一唱。
学生:吹奏竖笛,看大屏幕谱子
学生吹奏
师生合奏
嘎达梅林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过去的草原,那么在现代和平的年代草原上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一块欣赏《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它是用像嘎达梅林这样无数英雄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生活,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贡献于社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安定,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一起努力!下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