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册第三单元 3《京剧梅兰芳》

文档属性

名称 15册第三单元 3《京剧梅兰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3-05-25 16:0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课题
?京剧大师梅兰芳
课标与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和他的梅派艺术,感受梅派艺术的魅力和京剧大师的个人魅力。
重点:1、观赏梅兰芳的表演片段,学生体验、学唱作品中的几句唱词和念白。
2、认识“南梆子”和“四平调”的艺术表现功能。
难点:聆听、感受音乐
学情
分析
学生对京剧不是太感兴趣,需要多方面挖掘教材、多侧面蒋介、视频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京剧知识——行当、唱腔、场面等,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
过程与方法:感受、探究、体验、模仿、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史,以及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与媒体
视频结合探讨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教为学服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复 备
课程设计
(一) 、 创设情境 渲染气氛
1、上课之前,多媒体播放著名京剧的唱段;
?
2、回忆有关京剧的内容,复习学过的京剧知识;
?
3、提问有关京剧的一些基础知识: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大行当(“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
?
(二) 、 导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介绍梅兰芳的生平、演出代表作,图片,展示大师的舞台风采;尤其是他的爱国情操―――蓄发明志,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
?
2、课堂互动--提问:
a为什么解放前舞台上塑造旦角绝大部分由男性演员扮演?(因为当时不允许男女同台演出,所以女性角色多由男人扮演。另外在后来的演唱实践中发现,其实男人演女人在一些方面是更有优势的,尤其是男人的声音条件,调门高,舞台生命长等)
?
b 四大名旦的产生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说明当时女子地位低,连上舞台的机会都没有。)
?
c它和现在一些舞台上男扮女装的的演员性质一样吗?为什么?(出示李玉刚在节目“星光大道”上的演出片段)
(它跟现在一些舞台上男扮女装的演员性质不一样。现在舞台上的男扮女装有的是个人爱好,而有的是流派问题,比如梅兰芳的儿子学青衣,女儿学花脸。)
?
3、名段赏析:
A 播放课件,欣赏根据梅兰芳的《霸王别姬》改编的《江山美人》。
?
B 思考提问:这段改编开头和结尾的京剧唱段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色彩?有什么音乐特点?(南梆子---唱腔细致优美,旋律性强)
?
C 简介南梆子:
属于西皮类唱腔,唱腔结构与西皮原板、西皮二六大致相同,易与西皮唱
腔衔接。唱腔细致优美、旋律性强,适于表现细腻柔美的情致。
?
D播放课件,欣赏梅兰芳《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录音,用听唱、模唱法学唱几句,感受体验京剧音乐的韵味;尤其是学说其中的“念白”,感受梅派的唱腔特征。
E欣赏梅兰芳表演的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片段,分析演员是如何通过动作、神态来塑造人物形象的?甩水袖―――表现贵妃生气时的投袖动作学习。学习用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
?
F你能理解这段京剧音乐表现的色彩、情绪吗?具体说一说。(华丽多姿、委婉缠绵)
?
G 简介四平调:
  又叫“平板二黄”,行腔特点兼备西皮、二黄两种性格,适合表达多种多样的感情,如委婉缠绵、哀怨凄凉、激越愤怒的情绪。
?
(三)、拓展与研究
完成第一、三、四、六题。
?
第三题互动:所谓「锣鼓经」是指京剧打击乐各种不同型式打法的通称,也称为「锣经」,主要是用鼓、板、大锣、小锣、铙钹(náo bó)、堂鼓等打击乐的声音组合成各种不同的节奏,以烘托舞台上肃穆、悠闲、抒情、紧张、激烈、惊惶的不同的情绪及气氛。
为了让各个演奏者在正确的时候打击正确的乐器,并让演员清楚知道什么时候一定有什么样的锣鼓,于是把每一种打法都取一个名字,例如【四击头】、【慢长锤】、【急急风】等,而且每一种锣鼓经都有特定的念法及记谱法,例如「台」代表小锣、「匡」代表大锣、「七」代表铙钹等,所以【慢长锤】的念法就是「匡七台七匡七台七…」。是不是很有趣呢?
?
(四)、作业
你知道抗日战争初期,为表达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梅兰芳做了哪些事情吗?分组去收集关于梅兰芳的小故事,下节课每个组派代表出来说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来分享。
?
(五)、课堂小结
  这两节课以了解梅兰芳生平为主线,领略了一代京剧大师的舞台风采,感
受体会京剧音乐的韵味,同时也让同学们初步学习和感受京剧的博大精深和无
穷魅力。并使学生了解了京剧艺术,能参与到学习京剧的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对
京剧学习的认识。
欣赏陶喆演唱的《苏三说》结束本课
教学后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