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 教案(表格型)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 教案(表格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6-20 18:0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酸及其性质
课 题 第七单元课题一酸及其性质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酸的通性。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由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内容更多的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酸和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酸和碱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学情分析 对于常见的酸,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接触过,对它们已经有了零散、初步的认识。家庭调味品食醋中有醋酸;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在学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时,利用稀硫酸和锌反应制取氢气;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稀硫酸和稀盐酸与镁、锌、铁等金属反应的异同。进一步拓展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学习,能说出常见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 2.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并会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描述其现象。 3. 通过酸的性质学习,掌握观察、实验、比较和归纳等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常见的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课件准备、学案准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进 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环节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环节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生活中常见酸的图片,他们都有什么味儿 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含有酸,含有什么酸?学生举例: 柠檬酸、碳酸饮料等 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 回答相关问题 让学生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
环节二: 自主探究 传授新知 【环节二:自主探究 传授新知】 【探究活动一】 1.探究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教师演示相关的实验。(引导学生如何细致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盐 酸 硫 酸 颜色、状态无色液体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打开瓶盖后的现象白雾(挥发性)无现象
补充: 白雾的成分: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的盐酸小液滴。 2.浓硫酸的稀释 (阅读课本53页实验10-4部分) 思考:稀释浓硫酸应注意什么问题? 观看错误操作的视频,强调安全实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注意: 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我来演示正确的操作) 【我来分析】若浓盐酸浓硫酸忘记盖瓶塞,长时间敞口放置请你分析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 溶质溶剂溶质质量分数浓盐酸变小不变变小浓硫酸不变变大变小
【探究活动二】--浓硫酸的腐蚀性 用纸张、木条、布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步骤:注意:带好护目镜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硫酸滴1-2滴到纸张、木条、布条上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胶头滴管中连同剩余的浓硫酸直接放到盛有水的烧杯中) (2).实验结束,将托盘放到中间。 实验用胶头滴管分别将浓硫酸滴到纸上、小木条、布条上,观察现象。现象都变黑原因分析浓硫酸有强烈的_腐蚀性_,它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__水___,生成黑色的___碳____。
【迁移应用】实验室里有两瓶掉了标签的试剂,一瓶是浓盐酸,一瓶是浓硫酸,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区分呢?(提示: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思考:不慎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如何处理? 水冲洗—涂上3-5%的NaHCO3溶液 【探究活动三】酸的化学性质 1.实验验证 实验要求: (1)按图示位置,用胶头滴管分别滴加1-2滴稀盐酸和稀硫酸到点滴板上。 (2)按图示位置再分别滴加石蕊和酚酞,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时间2分钟。 温馨提示:注意比较所用盐酸和硫酸实验时的现象是否相同。 酸加紫色石蕊溶液加无色酚酞溶液盐酸红色无色硫酸红色无色
2.回顾旧知(学生结合课件中图片书写化学方程式) 与稀盐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锌Zn + 2HCl = ZnCl2 + H2↑Zn+H2SO4= ZnSO4+H2↑铁Fe + 2HCl = FeCl2 + H2↑ Fe H2SO4 = FeSO4+H2↑铜
讨论:上面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3.实验探究 实验要求: 1.小组分工合作,向两支试管内各放入一枚锈铁钉分别倒入约2ml稀盐酸和稀硫酸。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2.在学案上的表格中记录现象、书写方程式。 3.时间2分钟。 温馨提示:注意比较所用盐酸和硫酸实验时的现象是否相同 以盐酸与氧化铁为例分析方程式书写的特点。学校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预测氧化铜与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和方程式书写。 酸现 象化学方程式氧化铁+盐酸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黄色 Fe2O3+ 6HCl = 2FeCl3 +3 H2O 氧化铁+硫酸Fe2O3+ 3H2SO4 = Fe2(SO4)3 +3 H2O 氧化铜+盐酸黑色粉末消失,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CuO+ 2 HCl == CuCl2 +H2O 氧化铜+硫酸CuO+ H2SO4 == CuSO4 +H2O
讨论:①上面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以致用】除锈时能否将金属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为什么? 不能,因为除完锈后酸会继续与金属反应,损坏金属制品。 【生活揭秘】某工人在铁罐内用稀盐酸清除表面的铁锈时,突然发生爆炸。据说,该工人常在干活的时候吸烟,根据你的推测,写出从开始到爆炸时所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Fe+2HCl =FeCl2+ H2 ↑ (
点燃
) 2H2+O2==2H2O 【总结提升】 根据上面的学习思考: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小组讨论: 1.与指示剂作用 2.与活泼金属反应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微观辩本质】 .酸为什么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不同的酸溶液中都会解离出相同的氢离子 【迁移应用】 如果你是水质检测员,到一硫酸厂检测其废水是否达标后排放(达标后溶液应显中性),你有哪些方法帮进行检测?同学们可以交流集思广益。看有哪些方法? (温馨提示:从所选试剂、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四个方面回答。) 【我思我惑】这节课您有哪些收获(惑)? 理解浓盐酸、常见的物理性质 学习归纳应用相同的方法探究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结合浓硫酸的性质分析讨论正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先观察视频错误操作的严重后果 结合微观视频分析敞口放置的变化 重点掌握浓硫酸的特性: 腐蚀性 动手实验探究 回顾复习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学生动手与指示剂作用 学生回顾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性质: 讨论交流: 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 学生观察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讨论: 比较铁与锈铁钉分别与酸反应方程式书写的区别 学生分析原因 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分析原因 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讨论分析酸的化学性质 结合微观离子总结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 学生应用知 每个小组畅谈收获 让学生学会观察记录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提高学生实验过程中安全规范操作的意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锻炼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的能力 理解腐蚀性的原理,归纳属于化学性质。 锻炼孩子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观察比较盐酸硫酸实验现象的异同,为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作好铺垫。 回顾复习所学知识。为比较单质铁与氧化铁分别与酸反应的异同埋下伏笔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规范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化学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认识问题的本质 迁移应用酸的化学性质走进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能从整体把握本节课的知识
环节三: 合作交流 归纳总结 【环节三:合作交流 归纳总结】 师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所学知识, 构建知识网络 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环节四: 达标检测 拓展提升 【环节四:达标检测 拓展提升】 达标检测 1.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酸反应制的是( ) A.MgCl2 B.ZnCl2 C.FeCl3 D.AlCl3 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浓盐酸的挥发性 B.浓硫酸的腐蚀性 C.浓硫酸的吸水性 D.碳酸的不稳定性 3..盐酸和稀硫酸都能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是利用了( ) A.能与金属反应 B.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C.能使指示剂变色 D.能溶于水 2.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片刻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发生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做)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 (1)请你在编号②、③处各填入一种物质.②是________ ;③是________ ; (2)根据上图可以总结出稀硫酸的五个化学性质.请你写出编号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根据学案完成相关达标检测题 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基本情况,反馈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为下节课查漏补缺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常见的酸 一、 浓盐酸: 挥发性 浓硫酸 :吸水性 二、酸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 2.与活泼金属反应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