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步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步试卷(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0 19:0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试卷之第三单元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絮说 顽皮 烦琐 念念不忘
B.镶嵌 包裹 皇恐 风吹雨淋
C.宽敞 耀眼 尴尬 微不足道
D.胸脯 哀悼 烦躁 大庭广众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呐喊》,文中作者深切怀念了“我”的保姆长妈妈。B.杨绛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翻译家,也是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夫人。
C.《台阶》一文描写了父亲造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的过程,文字质朴,作者选题独具匠心,值得一读。
D.《卖油翁》的作者是欧阳修,他是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攥着(zuàn) 伛身(yǔ) 荒僻(pì)
B.愧作(zhà) 眼翳(yì) 塌败(tā)
C.凑合(còu) 镶嵌(xiāng) 取缔(dì)
D.骷髅(kū) 滞笨(zhì) 惶恐(huáng)
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尝射于家圃。译句:曾经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园子射箭。
B.无他,但手熟尔。译句:没有别的(奥妙),但是手熟罢了。
C.尔安敢轻吾射!译句: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D.徐以杓酌油沥之。译句:慢慢地用勺子舀起油滴入葫芦。
5.《台阶》中父亲坐在绿阴里边吸烟边看人家高高的台阶,“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里对“雾”的描写有什么作用?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暗示父亲距离目标实现还很遥远,反衬了父亲追求的专注
B.看到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父亲的心里像蒙上了一层雾,写“雾”暗示父亲抑郁的心情C.衬托父亲一边欣赏景色一边吸烟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D.突出父亲吸烟上瘾,及吸烟时贪婪、满足的样子
6.选出下列句子中引号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B.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眼是“田螺眼”,瞎的。
C.“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D.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走。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拥有坚强的意志,是能否改掉不良习惯的根本。
B.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C.通过学习《台阶》这篇课文,我对父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D.我们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是为了预防眼睛不近视。
8.指出下列句子中没有用比喻的一句(  )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9.选出下列对《台阶》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家一般的故事。
B.文中的“父亲”一年都在辛勤劳作,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纯朴、厚道、待人宽厚、能吃苦耐劳的人。
C.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0.请选出下面关于名著表述有误的两项(  )
A.祥子人生的最大愿望就是买车,往远处想就是开车厂,娶个清白的好姑娘,过上好日子。这个愿望并不高,可是处在那样黑暗的社会中,希望也成了奢望。
B.《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是旧社会劳动者自私冷酷、爱财如命的个人主义。
C.尼德 兰是一个勇敢执着的捕鲸手。在教授及康塞尔沉海时他勇敢营救;他也曾协助船长制服鲨鱼;因为渴望回到陆地自由行走,所以他总是计划逃跑。后来在他的协助下,阿龙纳斯教授和康塞尔平安地回到了陆地。
D.凡尔纳的小说的动人之处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还在于科学与幻想的巧妙结合。E.勇敢的尼摩船长为了解救遇险的采珠人,和章鱼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告别时还送了一袋珍珠给采珠人。
三.基础知识(共3小题)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2)但微颔之    
(3)吾射不亦精乎    
(4)康肃忿然曰    
(5)尔安敢轻吾射    
(6)以我酌油知之    
(7)自钱孔入    
(8)康肃笑而遣之    
12.欧阳修(1007﹣1072),字   ,号   ,晚号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   家、   家。因吉州原属庐陵郡,故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   ,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与   、苏轼、苏洵、苏辙、   、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散文创作的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有《   》传世。
13.文言文字词归类。
(1)通假字。
①但手熟尔“   ”通“   ”,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   ”通“   ”,   
(2)古今异义。
①尝射于家圃
古义:   
今义:   
②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   
今义:   
四.语言运用(共4小题)
14.老王的三轮车,见证了老王的辛酸和善良,也见证了杨绛夫妻对老王的同情和关怀。请以三轮车的口吻,讲述老王与杨绛夫妇之间的温情故事。字数150左右。
15.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2)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4)(他)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16.语言运用﹣﹣仿照画线句式续写两个句子,使下面的语言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道德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灵魂;
,   ;   ,   。做有道德的人吧!从一点一滴做起,奉献爱心,奉献社会,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17.按要求默写句子。
(1)从神态上来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   
(2)从语言上来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的射技的句子是:   
五.名著阅读(共1小题)
18.(2020春 徐州期中)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地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地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
“哎!”老者像是乐,又像是哭,向大家点着头。“到底是哥儿们哪!拉座儿,给他卖多大的力气,临完多要一个子儿都怪难的!”说着,他立了起来,要往外走。
“吃呀”大家几乎是一齐地喊出来。
“我叫小马儿去,我的小孙子,在外面看着车呢!”
“我去,您坐下!”那个中年的车夫说,“在这儿丢不了车,您自管放心,对过就是巡警阁子。”他开开了点门缝:“小马儿!小马儿!你爷爷叫你哪!把车放在这儿来!”
老者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往起拿。小马儿刚一进门,他拿起来一个:“小马儿,乖乖,给你!”
小马儿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挺瘦,身上可是穿得很圆,鼻子冻得通红,挂着两条白鼻涕,耳朵上带着一对破耳帽儿。立在老者的身旁,右手接过包子来,左手又自动地拿起来一个,一个上咬了一口。
“哎!慢慢的!”老者一手扶在孙子的头上,一手拿起个包子,慢慢地往口中送,“爷爷吃两个就够,都是你的!吃完了,咱们收车回家,不拉啦。明儿个要是不这么冷呀,咱们早着点出车。对不对,小马儿?”
小马儿对着包子点了点头,吸溜了一下鼻子:“爷爷吃三个吧,剩下都是我的。我回头把爷爷拉回家去!”
“不用!”老者得意地向大家一笑,“回头咱们还是走着,坐在车上冷啊。”
……
“对呀!好小子,吃吧;吃完,咱们该蹓跶着了!”说着,老者立起来,绕着圈儿向大家说:“劳诸位哥儿们的驾啦!”伸手去拉小马儿,小马儿把未吃完的一个包子整个的塞在口中。
大家有的坐着没动,有的跟出来。祥子头一个跟出来,他要看看那辆车……
祥子呆呆地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
(选自《骆驼祥子》江苏人民出版社)
(1)以上选段的作者是   ,选文的主要内容是   。
(2)从选文内容来看,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3)“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4)小说中人物的名字大多寓意深刻,“祥子”不祥,“小福子”无福,请你结合整部作品,具体说说祥子都经历了哪些不幸?
六.解答题(共1小题)
19.课文《台阶》中,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七.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20.(2017春 邹平县校级期中)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睨之   
②忿然   
③徐以杓酌油沥之   
④以钱覆其口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②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4)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
A.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B.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
C.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做铺垫。
D.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5)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是   。
A.人有本领不应自矜自傲
B.教育他人应以身示范
C.凡事只要熟,就能巧,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D.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八.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21.(2021春 大名县期末)阅读《父亲的信》,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从没有超过一页纸,有时常常是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又是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后面才载有殷殷的嘱托。而且家里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没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能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资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一时怔在那里,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着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了父亲的名字。我知道我也会经常给父亲写信的,告诉他我在部队一切都好。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说“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为什么?
(2)读第三、四段,请你从原文中找出最典型的四个词,概括作者笔下父亲写信的特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   ②   ③   ④   
(3)第四段中作者说读父亲信的感觉   (引用原文)。第四段作者认为父亲的信是   。
(4)第六段中“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这个句子用什么比喻什么?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5)谈谈对第六段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6)作品以   为线索组织材料,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结合着进行记叙,写由对父亲写信的   到   ,最后写   。
22.(2021秋 赞皇县期中)
卖伞姑娘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姑娘的身影。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②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路灯在丝丝雨线织成的帷帐里睁着惺忪的睡眼,洒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积水上。在单位加班昏了头的我下了楼,才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猫在了细雨的怀抱里。我呆望这路灯罩里舒缓而降的雨丝,想起了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横,推着车子撞破了雨雾。
③“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伞。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④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我那时世俗地想: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冒伪劣,既然急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⑤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装上。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⑥“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不自己用一把?看你,小心淋病了。”我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没有停下挑拣的动作。
⑦“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⑧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因而,那把雨伞便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
⑨隔了两天,我无意中翻阅晚报时,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图片报道。虽然那晚我没有看到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立即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图片报道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 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多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不是我。如果是我,那么我对她的挂念也还有充分的理由。
⑩又是一个下雨天。我独自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又想起了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初春的雨水还有几丝凉意,我没有打伞,潜意识里有一种希冀:那个穿着鹅黄毛衣、黑色长裙、看不清面庞的姑娘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先生,你需要一把伞吗?”我真想再次听到那句轻盈温馨的问话。
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
(1)阅读全文,请你说说卖伞姑娘有哪些性格特点。
(2)第⑧段写道“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下列句子炼词准确,富有表现力。请从词语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4)“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请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九.作文(共1小题)
23.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用典型事例写一篇记叙文。②自拟题目。
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试卷之第三单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絮说 顽皮 烦琐 念念不忘
B.镶嵌 包裹 皇恐 风吹雨淋
C.宽敞 耀眼 尴尬 微不足道
D.胸脯 哀悼 烦躁 大庭广众
【考点】常见易错字.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ACD.正确。
B.有误,“皇恐”的“皇”应读作“惶”。
故选:B。
【点评】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呐喊》,文中作者深切怀念了“我”的保姆长妈妈。B.杨绛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翻译家,也是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夫人。
C.《台阶》一文描写了父亲造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的过程,文字质朴,作者选题独具匠心,值得一读。
D.《卖油翁》的作者是欧阳修,他是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A.有误,《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攥着(zuàn) 伛身(yǔ) 荒僻(pì)
B.愧作(zhà) 眼翳(yì) 塌败(tā)
C.凑合(còu) 镶嵌(xiāng) 取缔(dì)
D.骷髅(kū) 滞笨(zhì) 惶恐(huáng)
【考点】易误读常见字.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愧怍”的“怍”应读作“zuò”。
故选:B。
【点评】字音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尝射于家圃。译句:曾经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园子射箭。
B.无他,但手熟尔。译句:没有别的(奥妙),但是手熟罢了。
C.尔安敢轻吾射!译句: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D.徐以杓酌油沥之。译句:慢慢地用勺子舀起油滴入葫芦。
【考点】文言翻译.
【分析】本题考查对翻译语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时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然后分析各个选项翻译是否正确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句中重点词:但,只是。句意为: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故选:B。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5.《台阶》中父亲坐在绿阴里边吸烟边看人家高高的台阶,“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里对“雾”的描写有什么作用?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暗示父亲距离目标实现还很遥远,反衬了父亲追求的专注
B.看到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父亲的心里像蒙上了一层雾,写“雾”暗示父亲抑郁的心情C.衬托父亲一边欣赏景色一边吸烟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D.突出父亲吸烟上瘾,及吸烟时贪婪、满足的样子
【考点】环境描写.
【分析】略
【解答】(联系语境即可选出)
故选:A。
【点评】略
6.选出下列句子中引号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B.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眼是“田螺眼”,瞎的。
C.“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D.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走。
【考点】标点符号.
【分析】本题考查引号用法的辨析。
【解答】A.引号里的内容都是老王自己所说的话,引号表示引用;
BCD.都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A。
【点评】引号的作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讽刺和否定;表示引用;表示强调说明。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拥有坚强的意志,是能否改掉不良习惯的根本。
B.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C.通过学习《台阶》这篇课文,我对父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D.我们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是为了预防眼睛不近视。
【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A前句是“拥有”,后句是“能否”,前后不一致,应去掉“能否”。 B没有主语,去掉“使”。D“预防”与后面的“不近视”连起来,意思表反了,应去掉“不”。
【解答】故选:C。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8.指出下列句子中没有用比喻的一句(  )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考点】修辞手法及运用.
【分析】本题考查比喻句的分析判断。
【解答】A.将短发比作“刚收割过的庄稼茬”,是比喻;
B.句中的“像”表示猜测,说明二者的相似,不是比喻;
C.将汗比作“黄豆大的露珠”,是比喻;
D.将“苍白的脸”比作“纸”,是比喻;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修辞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境,灵活分析其效果。
9.选出下列对《台阶》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家一般的故事。
B.文中的“父亲”一年都在辛勤劳作,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纯朴、厚道、待人宽厚、能吃苦耐劳的人。
C.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台阶》内容及人物个性的把握。
【解答】ABD.正确;
C.有误,“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表述不妥,父亲修上台阶后感觉不自在,表现了他纯朴厚道的个性。
故选:C。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通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揣摩选项正误。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0.请选出下面关于名著表述有误的两项(  )
A.祥子人生的最大愿望就是买车,往远处想就是开车厂,娶个清白的好姑娘,过上好日子。这个愿望并不高,可是处在那样黑暗的社会中,希望也成了奢望。
B.《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是旧社会劳动者自私冷酷、爱财如命的个人主义。
C.尼德 兰是一个勇敢执着的捕鲸手。在教授及康塞尔沉海时他勇敢营救;他也曾协助船长制服鲨鱼;因为渴望回到陆地自由行走,所以他总是计划逃跑。后来在他的协助下,阿龙纳斯教授和康塞尔平安地回到了陆地。
D.凡尔纳的小说的动人之处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还在于科学与幻想的巧妙结合。E.勇敢的尼摩船长为了解救遇险的采珠人,和章鱼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告别时还送了一袋珍珠给采珠人。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综合。结合知识积累作答。
【解答】ACD.正确;
B.有误,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是黑暗的社会;
E.有误,勇敢的尼摩船长为了解救遇险的采珠人,和鲨鱼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
故选:BE。
【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掌握名著常识,也要知道一些具体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三.基础知识(共3小题)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放下;而,表承接 
(2)但微颔之  只,只是 
(3)吾射不亦精乎  精湛 
(4)康肃忿然曰  气愤的样子 
(5)尔安敢轻吾射  轻视 
(6)以我酌油知之  凭借 
(7)自钱孔入  从 
(8)康肃笑而遣之  打发 
【考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文言文实词、文言文虚词,以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解答】(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释,放下;而,表承接。
(2)但微颔之:只是微微点点头。但,只,只是。
(3)吾射不亦精乎:我的射技不也很精湛吗?精,精湛。
(4)康肃忿然曰:陈尧咨生气地说。忿然,气愤的样子。
(5)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轻,轻视。
(6)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以,凭借。
(7)自钱孔入:油从钱孔注入。自,从。
(8)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遣,打发。
答案:
(1)释,放下;而,表承接。
(2)只,只是。
(3)精湛。
(4)气愤的样子。
(5)轻视。
(6)凭借。
(7)从。
(8)打发。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2.欧阳修(1007﹣1072),字 永叔 ,号 醉翁 ,晚号 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 政治 家、 文学 家。因吉州原属庐陵郡,故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 文忠 ,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与 韩愈 、苏轼、苏洵、苏辙、 柳宗元 、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散文创作的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有《 欧阳文忠集 》传世。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答案: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政治 文学 文忠 韩愈 柳宗元 欧阳文忠集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3.文言文字词归类。
(1)通假字。
①但手熟尔“ 尔 ”通“ 耳 ”, 相当于“罢了”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 杓 ”通“ 勺 ”, 舀东西的器具 
(2)古今异义。
①尝射于家圃
古义: 曾经 
今义: 吃一点试试,辨别滋味 
②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 怎么 
今义: 安定。安全 
【考点】通假字;古今异义.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理解其意义是要结合原文的语境来分析。
【解答】答案:
(1)①尔 耳 相当于“罢了”
②杓 勺 舀东西的器具
(2)①曾经 吃一点试试,辨别滋味
②怎么 安定。安全
【点评】通假字有其规律,通假字和本字之间有一定关系,认识这种关系,有助于理解通假义提高阅读能力。
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代替“避”。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马说》)“受”代替“授”。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代替“才”,才能。
3.同声旁的“形声字”相互代替
为长者折枝。(《齐恒晋文之事》)“枝”代替“肢”。
4.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通假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蚤”代替“早”。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以”代替“已”,停止。
四.语言运用(共4小题)
14.老王的三轮车,见证了老王的辛酸和善良,也见证了杨绛夫妻对老王的同情和关怀。请以三轮车的口吻,讲述老王与杨绛夫妇之间的温情故事。字数150左右。
【考点】情景对话.
【分析】本题考查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要注意叙述的角度和字数要求。
【解答】答案示例:
我的主人年纪大,一个人孤苦伶仃,因为眼睛有病,别人不愿让他拉,杨绛先生就经常照顾他的生意。主人给杨绛先生家捎带冰,说车费可以减半,杨绛先生不肯少付车费,主人给他们送的冰比原来的大一倍。有一次,钱钟书先生生了病,主人送他去医院,却坚决不肯拿钱,还担心他们没有钱看病。主人得了重病,临去世前,特意给杨绛先生家送去了珍贵的香油和鸡蛋。
【点评】解答此题,必须掌握课上老师讲授的知识要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注意复习和归纳。
15.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低眉顺眼: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 
(2)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 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大庭广众: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4)(他)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生机:生命力,活力。 
【考点】字词的含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解答】答案:
(1)低眉顺眼: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
(2)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3)大庭广众: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4)生机:生命力,活力。
【点评】理解词义有几种方法: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看图理解字义;运用形声字的特点理解字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看实物理解字义;本题为直接对词语理解字义,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可通过用记住典型句子的方式记忆词语的意思。
16.语言运用﹣﹣仿照画线句式续写两个句子,使下面的语言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道德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灵魂;
, 道德是一盆水,清醒我们的头脑;道德是一株 鲜花,芬芳我们的明天。 ; 道德是一个路标,指引我们的方向;道德是一条河流,流向我们的心房。 , 道德是一缕阳光,照亮我们的心灵;道德是一棵大树,清凉我们的身心。 。做有道德的人吧!从一点一滴做起,奉献爱心,奉献社会,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考点】补写 改写句子;仿写语句.
【分析】略
【解答】示例一:道德是一盆水,清醒我们的头脑;道德是一株 鲜花,芬芳我们的明天。
示例二:道德是一个路标,指引我们的方向;道德是一条河流,流向我们的心房。
示例三:道德是一缕阳光,照亮我们的心灵;道德是一棵大树,清凉我们的身心。
【点评】略
17.按要求默写句子。
(1)从神态上来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 睨之,但微颔之 
(2)从语言上来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的射技的句子是: 无他,但手熟尔 
【考点】直接型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此题根据上下文进行默写,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解答】答案为:
(1)睨之,但微颔之(重点字:睨、颔)
(2)无他,但手熟尔(重点字:熟)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根据上下文进行默写,回忆诗文中与之对应的诗句,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五.名著阅读(共1小题)
18.(2020春 徐州期中)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地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地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
“哎!”老者像是乐,又像是哭,向大家点着头。“到底是哥儿们哪!拉座儿,给他卖多大的力气,临完多要一个子儿都怪难的!”说着,他立了起来,要往外走。
“吃呀”大家几乎是一齐地喊出来。
“我叫小马儿去,我的小孙子,在外面看着车呢!”
“我去,您坐下!”那个中年的车夫说,“在这儿丢不了车,您自管放心,对过就是巡警阁子。”他开开了点门缝:“小马儿!小马儿!你爷爷叫你哪!把车放在这儿来!”
老者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往起拿。小马儿刚一进门,他拿起来一个:“小马儿,乖乖,给你!”
小马儿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挺瘦,身上可是穿得很圆,鼻子冻得通红,挂着两条白鼻涕,耳朵上带着一对破耳帽儿。立在老者的身旁,右手接过包子来,左手又自动地拿起来一个,一个上咬了一口。
“哎!慢慢的!”老者一手扶在孙子的头上,一手拿起个包子,慢慢地往口中送,“爷爷吃两个就够,都是你的!吃完了,咱们收车回家,不拉啦。明儿个要是不这么冷呀,咱们早着点出车。对不对,小马儿?”
小马儿对着包子点了点头,吸溜了一下鼻子:“爷爷吃三个吧,剩下都是我的。我回头把爷爷拉回家去!”
“不用!”老者得意地向大家一笑,“回头咱们还是走着,坐在车上冷啊。”
……
“对呀!好小子,吃吧;吃完,咱们该蹓跶着了!”说着,老者立起来,绕着圈儿向大家说:“劳诸位哥儿们的驾啦!”伸手去拉小马儿,小马儿把未吃完的一个包子整个的塞在口中。
大家有的坐着没动,有的跟出来。祥子头一个跟出来,他要看看那辆车……
祥子呆呆地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
(选自《骆驼祥子》江苏人民出版社)
(1)以上选段的作者是 老舍 ,选文的主要内容是 在茶馆,祥子给爷孙俩买了十个包子 。
(2)从选文内容来看,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3)“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4)小说中人物的名字大多寓意深刻,“祥子”不祥,“小福子”无福,请你结合整部作品,具体说说祥子都经历了哪些不幸?
【考点】小说阅读综合.
【分析】本阅读语段出自名著《骆驼祥子》,写的是曹先生去看电影,祥子在茶馆上休息时遇上了饿得晕倒的老马,老马喝了糖水醒后,诉说了自己的遭遇,祥子出于好心,买了十个羊肉馅的包子给他和他的孙子小马儿。
【解答】(1)本题考查常识和情节积累。《骆驼祥子》是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人力车夫的代表人物,文中还写了车夫老马和他的孙子小马的经历。文段中,车夫老马因饥饿,晕倒在茶馆,大家帮助老马,祥子给他买了十个包子,他叫来孙子小马一起吃。概括为“在茶馆,祥子给老马爷孙俩买十个包子”。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地立在那里”可以看出他沉默寡言,“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地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在老马危难时出手帮助,可见他善良淳朴;“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表明他富有同情心;从名著整篇来看,此时的祥子是充满上进心的,他勤劳坚韧,自尊上进。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通读语段,结合语句分析。老马是拥有自己的车的,这是祥子一直的梦想。“祥子头一个跟出来,他要看看那辆车”,他想看到拥有自己的车是怎样的情形。“祥子呆呆地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这情景打破了他最大的希望﹣﹣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在祖孙俩的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这无疑对他是一种打击。因此他心中感到难受。
(4)本题考查内容概括。作答此题,需熟读名著。祥子的不幸体现在他买车的三起三落中。他从乡下来北平当人力车夫,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辆自己的车。他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但连人带车被乱兵抓去当壮丁;他好不容易从兵营中逃出来,牵走骆驼。他把骆驼卖了,在曹先生家拉包月,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却在一次搜捕中,钱被孙侦探敲诈去;后来娶了虎妞,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了车,但虎妞难产致死,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从此祥子拥有自己的车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答案:
(1)老舍(舒庆春);在茶馆,祥子给爷孙俩买了十个包子。
(2)沉默寡言,老实木讷、勤劳坚忍、善良淳朴。
(3)难受的原因:在祖孙俩的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老马小马的境况打破了他最大的希望﹣﹣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
(4)①来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有一次连人带车被乱兵抓去当壮丁;②他把骆驼卖了,在曹先生家拉包月,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却在一次搜捕中,祥子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去;③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了车,但虎妞难产致死,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2.从侧面描写人物入手。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细节描写入手。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的具体描写,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六.解答题(共1小题)
19.课文《台阶》中,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考点】句段分析.
【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分清层次,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
【解答】《台阶》一文以“台阶”为线索,写了父亲用一生的精力造房子、修台阶的事。文章中有很多地方写了老屋的三级青石板,比如,写老屋门前青石板的“大”,表现父亲年轻时的力气大、心性高;老屋门前的青石板“粗糙”,表现“我”家经济差,地位低;青石板的台阶“低”,正是父亲要造屋的原因,所以在点题扣题写的同时,与后文内容形成对比,作反衬。根据这些理解,找到对应内容逐点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看出父亲当年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时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的经济条件更差。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为后文写造屋作铺垫。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点评】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
七.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20.(2017春 邹平县校级期中)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睨之 斜着眼看 
②忿然 生气 
③徐以杓酌油沥之 下滴 
④以钱覆其口 盖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不也很精妙吗? 
②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陈 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4)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D 。
A.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B.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
C.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做铺垫。
D.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5)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是 C 。
A.人有本领不应自矜自傲
B.教育他人应以身示范
C.凡事只要熟,就能巧,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D.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考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分析】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斜着眼看他。睨,斜着眼睛看。
②生气的样子。忿,生气。
③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沥,下滴。
④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覆,盖。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汝,你。亦,也。精,精妙。故译为: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不也很精妙吗?
②忿然,生气的样子。安,怎么。轻,轻视。故译为:陈 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
(3)本题考查文章词语的使用,注意几个词语之间的区别。“睨”表示斜着眼看,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的本领并不在意,而“看”、“望”、“观”等词则表现不出来这种意味。因此,不可以换。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A不正确;B不正确;C不正确;D正确;故选:D
(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把握文章的主旨。卖油翁用油杓舀油的技艺娴熟,只因为练习的次数多。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善于射箭也并没有称赞他,只因为陈尧咨练习射箭的次数多。所以本文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故选C。
答案:
(1)①斜着眼睛看 ②生气 ③下滴 ④盖
(2)①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不也很精妙吗?②陈 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
(3)不行。“睨”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其它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4)D
(5)C
【点评】“之”的用法:
①康肃笑而遣之(之:代词,他)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水陆草木之花(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八.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21.(2021春 大名县期末)阅读《父亲的信》,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从没有超过一页纸,有时常常是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又是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后面才载有殷殷的嘱托。而且家里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没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能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资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一时怔在那里,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着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了父亲的名字。我知道我也会经常给父亲写信的,告诉他我在部队一切都好。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说“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为什么?
(2)读第三、四段,请你从原文中找出最典型的四个词,概括作者笔下父亲写信的特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 认真 ② 主动 ③ 随意 ④ 马虎 
(3)第四段中作者说读父亲信的感觉 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能平静第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 (引用原文)。第四段作者认为父亲的信是 没有意义的,是不值那几角钱的邮资的 。
(4)第六段中“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这个句子用什么比喻什么?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5)谈谈对第六段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6)作品以 父亲的信 为线索组织材料,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结合着进行记叙,写由对父亲写信的 不理解 到 理解 ,最后写 自己决不辜负老人的亲情,也要多写平安家信。 。
【考点】记叙文阅读综合.
【分析】略
【解答】(1)因为读了父亲的信,知道老人在为自己担心,认识到自己对老人缺乏理解和关心,深深感到对不起老人。(2)认真;主动;随意;马虎。(3)“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能平静第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是没有意义的,是不值那几角钱的邮资的。(4)用“一条长长的线”比喻“一字排开”的信封。生动形象地写出信封数量很多,对后文的抒情起到垫衬作用。(5)要点:①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满含深情地描写了自己看了信封后,对朴实而真挚的父爱彻悟了。②抒发了对老人的感念之情。(6)父亲的信;不理解;理解;自己决不辜负老人的亲情,也要多写平安家信。
【点评】略
22.(2021秋 赞皇县期中)
卖伞姑娘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姑娘的身影。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②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路灯在丝丝雨线织成的帷帐里睁着惺忪的睡眼,洒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积水上。在单位加班昏了头的我下了楼,才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猫在了细雨的怀抱里。我呆望这路灯罩里舒缓而降的雨丝,想起了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横,推着车子撞破了雨雾。
③“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伞。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④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我那时世俗地想: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冒伪劣,既然急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⑤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装上。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⑥“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不自己用一把?看你,小心淋病了。”我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没有停下挑拣的动作。
⑦“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⑧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因而,那把雨伞便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
⑨隔了两天,我无意中翻阅晚报时,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图片报道。虽然那晚我没有看到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立即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图片报道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 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多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不是我。如果是我,那么我对她的挂念也还有充分的理由。
⑩又是一个下雨天。我独自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又想起了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初春的雨水还有几丝凉意,我没有打伞,潜意识里有一种希冀:那个穿着鹅黄毛衣、黑色长裙、看不清面庞的姑娘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先生,你需要一把伞吗?”我真想再次听到那句轻盈温馨的问话。
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
(1)阅读全文,请你说说卖伞姑娘有哪些性格特点。
(2)第⑧段写道“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下列句子炼词准确,富有表现力。请从词语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4)“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请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考点】记叙文阅读综合.
【分析】一年前的一个雨夜,我遇到一位卖伞的姑娘,我从她那里买了一把伞,知道她是因为勤工俭学而出来卖伞。后来我从报纸上得知,她因为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多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全文表现了这位姑娘的自尊自强自立、诚实善良、温柔耐心、心灵纯洁美好,拾金不昧的品质。
【解答】(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人物性格时,需要联系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现,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逐一分析即可。根据文本中的小姑娘为了勤工俭学而出来卖伞可知她是一个自尊自强自立的人。根据“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装上。“可知她是一个诚实善良、温柔耐心的人,根据“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 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多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可知她是一个心灵纯洁美好,拾金不昧的人。
(2)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也叫环境描写,常有渲染某种气氛,表现人物的某种心情,为下文的某个情节做铺垫的作用。细读文本可知,正是这场大雨,让我感受到有雨伞的温暖与安全,也让我感受到小姑娘美好的品质,同时又为下文小姑娘雨中等待失主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可从修辞和描写方法入手,先明确所用手法,然后分析其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再联系人物的感情即可。一个“裹”字,把雨人格化,这是拟人手法,写出了雨的细腻缠绵;把思念比作雨,这是比喻的手法,表现了“我”对小姑娘的思念。
(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含义。作答时,需要在正确理解句义的情况下,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文章的主旨分析即可。联系全文主旨可知,这句话表面上写的是小姑娘的伞会陪伴我每一天,实际上小姑娘的美好品质会一直影响着我,感染着我,让我觉得这是一个温暖的世界。
答案:
(1)自尊自强自立、诚实善良、温柔耐心、心灵纯洁美好,拾金不昧。(写出其中任 意两点即可)
(2 )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瓢泼狂暴的大雨,让我庆幸雨伞买得及时,免遭大雨淋漓,同时也让“我”感受到有雨伞的温暖、安全以及小姑娘的温柔美好;瓢泼大雨也为下文 小姑娘在暴雨中等待失主做铺垫;使文章前后照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写出其中两点,意思相近即可)
(3)一个“裹”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雨的细腻缠绵;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思念化作有形的雨,写出了“我”对小姑娘强烈的思念之情。(任意选取一个 角度赏析,意思相近即可)
(4)小姑娘既弱小又高大,既平凡又高贵,她心灵的纯洁美好靓丽了自己也感化了 别人,更是美丽的这个世界。小姑娘的精神品质让我无比温馨,伴我走过每一天。(意 思相近即可)
【点评】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九.作文(共1小题)
23.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用典型事例写一篇记叙文。②自拟题目。
【考点】话题作文.
【分析】这是一篇话题作文。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话题不难,它容易让考生寻找到写作思路,但想写好它,却有点难度,写此类作文时,我们应该多思考,既能打开思路,也要围绕话题来写,做到不跑题的基本要求。写作的中心应落在“母爱”字上。想一想,你的母亲与你之间发生过那些印象深刻的事情,让你感受到深深的“母爱”,或者“母爱”不是一般的,而是有意义的或有趣的,是让人难以忘怀的。文章中要有相应的心理的细节描写,其他描写可以做补充。写记叙文时,可以以记叙文字为主,但要用议论、抒情文字来点睛。
【解答】
难忘母爱
如悄无声息的冬雪、沙沙而过的风,日子一页页静静地翻过,有的早已随冰雪消去,有的则填涂着朦胧的色调,散乱在心上,但母亲雪地中的身影却是我心中久久抹不去的风景,如同冬日里的素色镜框藏住了至纯至真永恒的美景。
记得那天特别冷,晶莹的雪花随风簌簌飘落。我在教室里,手都冻得笔尖也随着颤动,可我却不知那时母亲就在雪地中站着!下课了,我欣喜地和同学一起来到楼下玩儿雪。忽然,我的心一颤,我望见了穿着一袭黑衣与白雪映衬的熟悉身影,我的心顿时涌上一股热流,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那是我至亲至爱的母亲啊!
粗心的我忘了带签字书,细心的她发现后便匆匆送来。那一刻,我感动得哭了——她那刮伤的耳朵刚拆了药线,根本经不起这刺骨寒风的触摸,更承载不起一片雪花的戏谑。但她为了我,还是来了,迎着寒风,顶着霜雪!她穿得那样单薄,以至于我都感受不到她怀里往日那熟悉的温暖,她浑身上下衣服都是凉的,我的心百感交集,被针扎了一样的疼痛,我特别心疼妈妈,一如她日日夜夜心疼我一样……
雪还在飘洒,我愧疚地说:“您等了很久吧?”母亲满不在乎地说:“刚来,正巧你下课,这还赶得上交吗?老师没有责怪你吧?”我的心深深地被触动了,狠狠地点了点头!她是等了多久,才让飞雪肆无忌惮地飘落和堆积……但她依然笑靥如花地说:“一点儿不冷,你说让我戴帽子,我这不戴了吗?你也要听话多穿衣服,别冻着啊!”此时此刻,我的心里激动又自责,像被揪过一样生疼生疼。她怕影响我学习,所以她就在雪地里站了许久许久,可她又说才等了一会儿,为什么呢?为的是不让我担心和自责!而我又能为她做些什么呢?除了努力学习和乖巧听话,又有什么能力为她做点什么?我只会分走她的精力,也只带给她担心与牵挂,可我竟有时间看雪而没时间去想想她,我竟有时间看电视却没时间陪她说说话……当皱纹刻上她的眼角、额头,雪色迁上她的两鬓、发丝时,我才发现她已经老了许多……
望着母亲的背影,我泪眼模糊。风从眼前耳边刮过,像是母亲对我的殷切嘱托;晶莹的雪花随风翻飞、飘落,那是沉重的心情夹杂着心痛与不舍,也是我对爱的深刻理解与思索……
【点评】文章回忆了雪天母亲为“我”送签字书,来突出母爱的伟大。素材虽然略显普通,但是小作者饱含深情的语言让人动容。素材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运用细节描写,用真情实感来打动读者是这篇文章的优点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