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工对唱 教学设计
课 时
1
总 课 时数
12
科 目
音乐(第18册) 人民音乐出版社
课 题
《满工对唱》
课 型
欣赏与演唱综合课
年 级
初三 (1-4)班
时 间
19/5、 20/5、 21/5、 23/5
教
学
目
标
【 知识目标】
对中国黄梅戏常识了解和剧中唱段的了解。
对演唱曲目的背景理解及对感受其唱腔的特点。
【能力培养】
体会音乐作品所要求的情绪或情感,更多的还是对剧种的唱腔熟悉。
【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对中国地方戏曲的热爱和演唱。
O层
A层
B层
重 点
中国戏曲的唱腔掌握。
难 点
戏曲的背景简介、及分析乐曲的内涵及唱腔的特点了解
教 具
多媒体电脑
教 法
讲解法、讨论法 学唱法
板
书
设
计
1.黄梅戏《天仙配》选段
2中国戏曲剧种:黄梅戏介绍
3 分析作品与学习演唱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阶段目标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 入
常 规
在我们的演唱形式中,有各种各样的歌曲在我们的周围,有流行歌曲、有民族歌曲、有最高的艺术表现唱法美声、还有许许多多的演唱形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戏曲《黄梅戏》。
常 规
有歌曲的演唱形式来进入新课的学习
常 规
跟随教师导言进入新课
新课学习
介 绍
黄梅戏
介绍背景作品
初次播放
感受音乐
唱腔的了解以及人物描述的情景的掌握。
黄梅戏:是我国戏曲剧种之一。源于湖北黄梅,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等地,又称“黄梅调”。黄梅戏的旋律优美,性腔舒展,韵味浓郁,形式生动活泼,具有清新爽健的独特风格。
《满工对唱》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选段。《天仙配》的剧情是写农民董永卖身葬父,于付家为奴。玉帝的第七个女儿——七仙女向往人间幸福,不顾天规,私自下凡,以櫆树为媒,与董永结为夫妇。随后,同去付员外家做工,百日期满,夫妇正欲回家,不意皇帝逼迫七仙女回天庭,不然则以降灾董永为惩罚。七仙女身怀有孕,最后在櫆树下忍痛与董永别离的故事。
对黄梅戏的定义了解。发源地以及流行地的掌握。早期的名称、伴奏乐器的掌握。
了解这首戏曲的创作背景。
学生理解作品了解背景,更深刻了解作品内涵。便于演唱。
学生了解黄梅戏的历史发源地,黄梅戏早期名称是什么?了解它的独特风格。
学生了解满江对唱是节选自哪部作品。
黄梅戏分析,对戏曲的结构和风格介绍,学生了解我国戏曲的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阶段目标
学生活动
《满工对唱》
分析乐曲
作品:理解
创作内涵
再次欣赏:
感受风格和情感
学生学习演唱
表演阶段
《满工对唱》又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或《夫妻双双把家还》
整个唱段的演唱简洁工整,易于上口;行腔舒展,韵味浓郁,表现了董永与七仙女在付家做百日期满,夫妻欣然归家的喜悦心情。
学生出听戏曲感受风格特征,与戏曲中的唱腔和演唱情感的体会。
学生学习演唱黄梅戏。
跟着学唱,掌握戏曲演唱的唱腔。
学生表演,演唱歌曲。
了解这首戏曲其他名称。唱腔的了解,为演唱打基础。
分段欣赏
逐渐分析乐曲
感受黄梅戏的演唱形式及唱腔。
学生学唱。
教师组织表演
学生了解满江对唱的其他名称,及演唱的唱腔了解和情感的把握。
学生欣赏,学习黄梅戏的唱腔及体会风格。
跟着学唱
学生创编表演
巩固提高
总 结
布置作业
做书上34题。
在次复听一遍 全体男生和女生以对唱的形式演唱一遍。
本节课对黄梅戏的了解,学习演唱黄梅戏,掌握黄梅戏的唱腔及演唱的风格。
预习下节课内容。
巩固学习
复听作品
总结本节课内容
复习及预习
共同做题
加深印象
学生一起总结
教学后记